浅析肉用种母鸡产蛋期的饲养技术
2020-12-25张兆顺
张兆顺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现代肉鸡生产中,养好种母鸡是肉鸡养殖的关键,特别是在肉用种母鸡产蛋期采用科学有效的饲养技术,从而使饲养种鸡的根本目的得以实现。尽可能多地获取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的合格种蛋,以便由每只母鸡提供更多的健康母雏。而种鸡所产母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关键取决于种母鸡产蛋期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在肉用种鸡生产中,种母鸡产蛋期往往由于养殖者对产蛋母鸡的生理特点及产蛋规律了解的不够深入,应用不够全面;饲养方法不妥,饲养技术掌握得不够熟练,从而使种母鸡群,优良品种产蛋的遗传潜力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出来,故产蛋量不大,种蛋受精率不高,鸡群的营养性疾病增多,肉用种鸡场经济效益较低。因此,掌握科学的肉用种母鸡产蛋期饲养技术,对规模化肉鸡场及肉用种鸡养殖专业户均有重要意义。
1 肉用种母鸡产蛋期的生理特点与产蛋规律
1.1 肉用种母鸡产蛋期的生理特点
1.1.1 开产后身体还在继续生长发育 刚开产的种母鸡,虽然已性成熟,但身体没有发育完全,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大约到40周龄时,它们的生长发育才能停止,增重极少,多为脂肪蓄积。因此,这时营养需要不但要满足产蛋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生长增重的需要,人们一般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进行饲喂为产蛋种母鸡。
1.1.2 肉用种母鸡对环境变化敏感 产蛋种母鸡富神经质,对饲料配方的变化,饲喂用具的更换,环境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光照制度的变换,饲养人员的变动,以及对噪音、疾病等其他应激都很敏感,会对产蛋造成不良影响。故饲养肉用种母鸡在产蛋期鸡舍环境条件一定要适宜,稳定安静,尽量减少各种应激。
1.1.3 肉用种母鸡在产蛋期的各个阶段,对营养素利用状况不同 肉用种母鸡达到性成熟时(肉种鸡在19~20周龄时),母鸡的卵巢可以释放雌激素,受其影响使母鸡的钙的储备能力显著增加,此期日粮中钙的含量应不断增加,一般可以达到2%~3%以上。随着母鸡的开产直到产蛋高峰时,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利用能力显著增强,采食量持续增加,而到产蛋后期,其消化能力减弱而脂肪囤积能力增强,因此,在产蛋后期日粮中要适当减少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草粉等粗饲料。
1.1.4 肉用种母鸡换羽特点 种母鸡经过一个产蛋期后,便自然换羽。从开始换羽到新羽长齐,一般需2~4个月的时间。肉用种蛋鸡在换羽期间,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量也随之减少而停止产蛋。换羽后的鸡又开始产蛋,但产蛋率逐年下降,饲料效率也降低。但是,肉用种母鸡一般要利用2~3 a,故应采取强制换羽的方法。
1.2 肉用种母鸡产蛋规律
1.2.1 年产蛋规律 种母鸡的产蛋逐年变化,第一年产蛋年产蛋率最高,第二个产蛋年减少,一般是较第一个产蛋年减低15%~20%,第三个产蛋年减少25%~30%。故肉用种母鸡一般只用2~3 a。
1.2.2 周期产蛋规律 种母鸡周期产蛋规律呈“低-高-低”变化,现代种鸡,一般在18~19周龄开始见蛋,23~25周龄产蛋率达50%,即开产。到了产蛋高峰期,鸡群的产蛋率应在70%~85%以上,高产鸡群产蛋率可达到90%~95%,高峰一般可持续20周龄左右。55周龄后,产蛋率一般低于80%。产蛋后期产蛋率仍可达到50%~70%。
1.2.3 蛋重变化规律 第一产蛋年,种母鸡刚开产时,但较小,重量较轻,以后,随周龄的增长蛋重变大,直到第二个产蛋年,蛋重仍保持较大较重状态,第三个产蛋年蛋重有逐渐变小变轻。
2 肉用种母鸡产蛋期的阶段饲养技术
根据鸡群的周龄增加和产蛋率变化,将种母鸡的产蛋时期分为若干阶段,并根据环境温度喂以不同水平能量、蛋白质的饲粮,这种方法就是阶段饲养法。此法既满足鸡营养需要,又节约饲料。阶段饲养一般把产蛋期分为产蛋前期(23~40周龄),营养必须同时满足鸡生长和产蛋需要;产蛋中期(41~60周龄),42周龄以后母鸡体重几乎不再增加,产蛋率下降,但蛋重仍略有增加;产蛋后期(61~75周龄),产蛋率下降加快,体内脂肪沉积增多。
2.1 肉用种母鸡产蛋前期的饲养技术
产蛋前期,种母鸡的繁殖机能旺盛,代谢旺盛,种母鸡除迅速提高产蛋率到达产蛋高峰并维持一段高峰期外,还要较快地增加体重以达到完全成熟。故此该阶段营养物质浓度要高,促使鸡多采食。应注意提高饲粮中的蛋白质(包括各种氨基酸)、矿物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水平。此期,应以自由采食为好。产蛋前期,每日喂给每只种母鸡18 g蛋白质,1.26 MJ代谢能。按体重的增重情况合理给料,在18~20周龄时,加料幅度加快,每周增料5~6 g;在21~24 周龄时,增料幅度适当减慢,每周增料3~4 g。
2.2 肉用种母鸡开产至产蛋高峰前的饲养技术
2.2.1 开产到产蛋高峰前的饲喂程序 种鸡群产蛋率在5%时,料量应缓慢增加,每周1~3 g。从产蛋率5%开始换成产蛋料并据产蛋率和体重增重情况适宜增加饲料喂量,一般情况下,产蛋鸡的产蛋率每提高5%饲料增加1次(详见表1),每次加料2~4 g,先慢后快,产蛋率70%~75%时达到高峰料量;高峰采食1.90~1.93 MJ的能量和24~25 g平衡蛋白质[1]。
表1 产蛋期种母鸡的饲喂程序示例
2.2.2 监测吃料时间 种蛋鸡在饲喂高峰料时,吃料时间通常在1.5~2.5 h,无论任何时候,吃料时间小于 1.5 h或大于3.0 h,应观测鸡舍环境变化情况,检查饲养管理等方面是否有问题,以便及时调控并及时解决问题。使用粉状饲料或颗粒饲料,以及使用不同类型的饮水器(如乳头式或钟型)也会影响吃料时间[2]。
2.3 肉用种母鸡产蛋高峰期饲养技术
肉用种母鸡在25~34周龄或产蛋率在85%以上,采取自由采食方法喂料,并提供产蛋高峰期饲料。蛋白质含量17%。每天早晨喂料时检查料槽中剩料情况,如果槽底还有很薄的一层料,说明头天的喂料量合适。当天可仍照头天的喂料量加料;如果槽底完全没有一点剩余饲料。说明头天喂料量少了,当天就要增加喂料量,35~38周龄或产蛋率在85%~70%之间,此时产蛋率虽有所下降,但是产蛋率仍不算低,要给以足够的调料,可采取定量喂料的方法[3]。
2.4 肉用种母鸡产蛋高峰后及时减料
59~69周龄或产蛋率低于70%~60%的产蛋后期,产蛋率低,蛋鸡容易长肥,必须降低调料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同时采用限制饲养法,限制其采食量,限饲量减少量一般控制到自由采食量的5%~10%,但减料的速度不能快于产蛋率下降的速度。也可以采用限制的方法,主要是降低日粮的能量含量,以防母鸡体况过肥。此时,母鸡对钙的吸收利用率降低,蛋壳质量变差,应将日粮的钙含量增到3.7%~4.0%,以保证种蛋质量。
3 肉用种母鸡产蛋期的调整饲养技术
肉用种母鸡产蛋期的调整饲养一般主要根据产蛋规律、季节变化及鸡群出现异常时进行调整饲养。
3.1 按种母鸡产蛋规律调整饲养
在产蛋率上升阶段,从17~18周龄开始,应增加日粮中的钙含量,由鸡育成阶段钙的1%含量,增至钙的2%含量,以后逐渐改喂产蛋鸡的饲料;当种母鸡的产蛋率到了5%时,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应为14%以上,钙3.2%;当产蛋率达到50%时,即为开产日龄,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应为15%;到达产蛋高峰期,即产蛋率在90%以上时,每只鸡应每天食入蛋白质应达到18~20 g,在高峰期维持最高营养可持续2~5周。当产蛋率下降时,应逐渐降低营养水平,一般产蛋鸡日粮中蛋白质应降为14%,以后保持不变[4~5]。一般情况下,鸡群产蛋率每周下降约为0.5%~0.6%。因此,在使用调整饲养法进行调整日粮时,不能一见产蛋率下降,就急于降低饲料喂量或日量营养水平[6]。
3.2 按季节气候变化调整日粮
在能量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冬季由于采食量大,日粮配方中适当减低蛋白质水平;在炎热的夏季,由于采食量下降,肉用种蛋鸡的日粮中适当提高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比例,以保证产蛋的需要。如下表2。
表2 不同季节产蛋鸡日粮的能量和蛋白质变化
3.3 鸡群出现啄癖等疾病时的调整饲养
肉用种母鸡群出现啄羽、啄肛和啄蛋时,除消除发生引起啄癖的原因外,日粮中可适当地增加一些粗纤维饲料,也可短时间喂些石膏。刚开产时出现脱肛、啄肛现象,应加喂1%~2%的食盐。若鸡群发生疾病时,应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营养素增加1%~2%,优质电解多维生提高0.02%。
4 小结
现代肉用种母鸡产蛋期鸡饲养的关键技术是通过应用产蛋鸡的生理特点,掌握种用蛋鸡的产蛋规律,选用正确饲养方法,以达到目标体重、体况和高的产蛋性能和种蛋质量。笔者所述的肉用种母鸡产蛋期的阶段饲养技术,它是在标准条件下规定的营养需要和饲喂办法,对肉用种母鸡在正常情况下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不能全面反映可变因素对肉用种母鸡饲养的影响。肉用种母鸡产蛋期的调整饲养技术,充分考虑了产蛋鸡的产蛋率的变化规律,季节及气候变化特点,鸡群出现异常情况等因素,因此,对实际养好肉用种母鸡,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