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0-12-25甘肃省临夏县振华中学张华
□甘肃省临夏县振华中学 张华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初中教育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从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出发,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优化进行阐述,提出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现状反思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有明确的表示:现代化发展背景之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输,更多的是要激励学生,开发学生思维;处理担负起传授知识的任务之外,教师的职能会逐渐朝着顾问、生活情境再现师、思维引导者的角色发展。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至今,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依旧有很多教师害怕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之后,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兴趣感十分低,认为这门课程十分枯燥乏味,并且对生活而言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当然影响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也不仅有教师方面的原因,还有来自社会方面的。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信息网络技术十分发达,网络中的信息组成结构非常复杂,存在着大量的消极信息,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青少年的思想、信念由于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出现了偏差,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一些有关道德纪律的内容出现了排斥的情绪。很多的学生表示,“当下是讲求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理想、信念对于他们来说都太过虚无缥缈,都没有金钱、物质这些实际的东西来得现实。”正是由于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出现了偏差,影响他们对事物的判断。由于网络上不良信息频繁出现,青少年长时间受到这些不良网络信息的干扰,不仅会影响身心发育,还会使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在这样一个发展背景之下,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初中阶段,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水平与工作效果,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身心健康以及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后的价值观念等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问题引导
思维的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投入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这几个问题:第一,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提高问题难度;第二,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第三,要注重问题解答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明白问题的内涵。
(二)问题辩论
教师在向学生传输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通过兴趣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跳出常规思维的桎梏,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表达。辩论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等养成的过程,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要注重辩论活动的组织。首先由教师设计一个辩论问题,辩论问题的设计可以是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也可以是来源于学生生活的实例。然后再进行辩论规则的制定,辩论的过程要有章可依,循序渐进。最后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在辩论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三)情境引导
列宁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人的精神,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是需要带着饱满的热情,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探索知识、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决定着教学的最终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思考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思维,积极投入思考。
(四)错题纠正
不管是在练习或者是在考试过程中,学生都可能会出现错题的情况,或是因为思考方法不正确,或是因为学习方式有错误等。错题的形成必然是有它形成的原因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纠正错题时,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挖掘,明确自己错误的原因,并找到纠正错误的方法。对于一些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欲擒故纵的方式,让学生将错就错,将学生的错误思维推向极端,通过该错误的纠正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印象,并从中获得“教训”,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再次出现错误。如何让学生关注错题,深度挖掘错题的作用,利用好错题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果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将错题积累下来;然后,定期让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回顾,可以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转换角色,提高教学活动趣味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对问题知识的理解。
(五)趣味教学
优雅的诗词、风趣的比喻、诙谐的故事、富有哲理的文章、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震撼人心的歌曲……这一切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沉浸在课堂之中,领会诗词、故事、歌曲中蕴含的知识。富有激情的歌词,特别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文雅的诗词、富有哲理的散文、生动的课堂示例,常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亢奋。但道德与法治课毕竟不是语文课,必须摸准思想脉搏,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育,而不能为了说而说,为了唱而唱,游离于教材之外。
三、结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一个初期阶段,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容易冲动、情绪稳定性极差。而这也是我们必须加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道德与法治课融入了思想、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使中学生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应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稳定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找到正确判断事物的方法与思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