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女君子』
2020-12-25潘彩霞
文潘彩霞
曹孟君:1903-1967年,社会活动家,妇女运动领导者。
1938年,徐州被日军围困,难童遍地,死伤不断。在汉口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会议上,邓颖超呼吁“救救孩子”。当她提出去前线收容难童时,在场的妇女们都吃了一惊。就在大家迟疑时,有位女子站起来自告奋勇:“我要去!”她叫曹孟君,刚刚从国民党的监狱中获释不久。
1903年,曹孟君生于长沙一个名门望族。童年时,正值女学堂迅猛发展,她进了长沙的梨江女校读书。因两个哥哥都投身革命,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她。尤其是目睹姐姐守寡后被送进“保节堂”,遭受封建礼教迫害,她立志冲破藩篱,绝不屈服。
反叛的性格令曹孟君的上学路异常曲折,多次因反抗校长的压制被开除。考入长沙稻田女子师范学校后,受《新青年》等进步报刊的引领,面对学校“不准剪短发”的规定,她毅然剪掉长辫。校方震惊之余,宣布要将她开除,但因进步老师和学生对她的支持,未能得逞。
一时间,曹孟君成了长沙城内的新闻人物,在她的带领下,剪短发的女学生越来越多。不久,新校长上任,取消了男女同校,所有女学生被迫离校。在二哥的帮助下,曹孟君进入毛泽东好友柳直荀创办的平民补习学校。在那里,她参加爱国运动,主编校刊,从此走上了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
1925年,曹孟君考入北京大学,随着信仰日趋坚定,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家庭突遭变故,两个哥哥和母亲相继病逝,为了四个侄子能继续学业,她来到南京国民政府任职。
在南京,曹孟君投身抗日救亡和妇女运动。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她组织中华妇女爱国护士队,并担任队长,带领妇女们奔赴战场,救护伤员。革命活动中,她结识了从事民主斗争的国民政府官员王昆仑。在她的影响下,王昆仑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一起学习马列主义,联络进步青年,为报刊撰写文章呼吁抗日。共同的救国理想中,两颗心逐渐靠近。
为了吸收进步妇女,曹孟君发起成立南京妇女救国会。她开办托儿所,创办妇女学校,主编《新妇女》,深得宋庆龄赞赏。1936年,北平学生到南京请愿,被国民党政府秘密软禁。得知消息后,曹孟君立刻撰文在《新民报》刊发。阴谋被揭露,国民党当局恼羞成怒,抓捕了曹孟君。她因此被称作“南京女君子”。获释不久,南京沦陷,她来到武汉,在邓颖超领导下工作。
抗日救亡,上前线收容难童,曹孟君当仁不让。1938年4月20日,她率领队员奔赴徐州前线,冒着硝烟和战火,在死人堆里艰难搜寻难童。
几天后,曹孟君和队员带着两百多名难童回到徐州城内。战局越来越紧迫,曹孟君作出大胆决定,趁战争间隙带领难童向城外突围。爆炸声就响在身边,队伍屡次被冲散。在日军的追赶中,他们连续跑了八天八夜,终于到达河南驻马店。
曹孟君带着幸存的孩子回到汉口后,王昆仑郑重向她求婚。在邓颖超主持下,他们举行了婚礼。婚礼上,曹孟君含泪呼吁:“全天下所有的母亲,请你们拿出一份爱,关爱神州大地上的难童们……”
各地难童仍在水深火热中,曹孟君又到重庆担任歌乐山保育院院长。以拯救妇女儿童为己任,她和王昆仑一道为抗日殚精竭虑。
新中国成立后,曹孟君在妇联任职,活跃在多个舞台,被称为“中国妇女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67年,曹孟君病逝。岁月有痕,在走向光明的道路上,她洒下了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