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猫居屋”真问题:动物囤积症

2020-12-24伍里川

南方周末 2020-12-24
关键词:瘾君子自控养猫

伍里川

梳理一些“百猫之家”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不少人像个瘾君子一样无法自控,生存状态、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巨变

在屋里养了上百只猫,爱了猫,坑了人。新闻说的是,家住上海浦东上南八村某栋一楼的小陈姑娘,自打养了这些猫,整栋楼里成天充斥着猫粮、猫屎、猫尿混杂的难闻气味,严重扰民。法院接到业主们的起诉后,要求小陈拆除天井里私自搭建的平顶,但小陈对法官的多次警告置若罔闻。最终,执行法官命令法警配合锁匠强行开锁,拆除违建。

由于养猫不需办证,疯狂养猫殃及邻里,竟难找违规之处,故而深受其害的邻居只能“曲线救国”,起诉“变天井为房”。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至于百余只猫如何安排,未见下文。但显然,如果法规与执法不能据此完善,那么此类事还会继续发生,因为你绝对想不到,具有“动物囤积症”倾向的人,有多么执拗。

2019年有报道说,郑州一户人家在居民楼养了百余只猫,臭味令邻居无法忍受。2016年4月,上海的新民晚报则有题为《养猫百余只熏煞一楼人 邻里抱怨居民“我行我素”》的报道引人愤懑。这类事件,往往历经激烈而漫长的争执与扯皮,令无辜受罪的众人精疲力竭、苦不堪言。现状促使人深思“动物囤积症”对于个体、对于公共空间的影响。

“动物囤积症”作为一个概念早已有之,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囤积了超过一般常见数量之动物,却没有能力安置照料这些动物,被视为一种精神病态。

这个概念不无“沉重”、敏感性,但以此对照,某些养起流浪猫狗来无节制、面对外界反对声歇斯底里的人,很难说完全没有这种潜在的迹象。媒体极少分析这些“百猫之主”的心理,他们也就像那位躲在门后试图“抵抗”的小陈,与乱成一锅粥的猫王国,形成了一种神秘的存在。

梳理一些“百猫之家”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不少人像个瘾君子一样无法自控,生存状态、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巨变。由于环境糟糕,动物们在压抑的“王国”中恐怕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快乐,社会观感更是不佳。

动物囤积者像是都市中的穴居者与世无争。但其恶意外溢,也是常有的事。媒体报道指出,有些养猫人面对批评和劝告,不是置若罔闻,就是恶语相向,有的还以狗“拦门”表现嚣张、不合作态度。某地一看门老汉陆续“收容”百余只流浪猫,遭投诉后即试图为猫们寻找新家。可这样的自觉者可谓凤毛麟角。一些人在和外界的持续博弈中,变得张扬、粗鲁、嚣张。

应该说,囤积症有多种表现,例如囤积鞋子、囤积饰品、囤积图书。前一段上了热搜的“买书如山倒”就是例证。年轻时我也犯下买买买可就是不怎么看书的毛病,中年时才如梦方醒,学会了看书并与书相处。

但在所有的囤积症中,最容易产生有害特质的恐怕就是动物囤积症了——囤积鞋子、饰品、名贵红木……一般意味着富足,拥有足够的空间,但囤积动物通常不是这样。明明条件不足,但爱心泛滥,疯狂囤积动物,不惜与正常的内外秩序相对抗。

爱动物与爱人并不必然矛盾。但反观某些人,把自我满足视为爱动物,把爱动物视为囤积动物,以爱心收养流浪动物为名却罔顾人的生存权、安静权……种种逻辑混乱,造成一团乱麻。

显然,很多动物囤积者失去了与外界正常沟通的能力和动力。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往往陷入了某种“道义幻觉”“局部正义”:收养流浪动物是正义的,所以委身于狭小区域、忍受恶臭和噪音,也是正义的一部分,至于受害的邻居就不管不顾了。

世间持此心理的,又何止动物囤积者? 有人一边搞慈善筹钱,为别人的苦难潸然泪下,一边搞利益输送,良心安宁得很。世间自以为义的又何其多? 有自认为了“为民除害”杀害失足妇女的。实际上,这是狭隘、病态人格的反映,胸怀是非观、正义观不假,但可惜是颠倒的,又放纵恶意,将不义、不法之举粉饰为侠肝义胆之举,可谓错得离谱。此心越执拗,离正义和公道越是远。

(作者系媒体人)

猜你喜欢

瘾君子自控养猫
哲理漫画
猫舍里的猫
养狗和养猫,哪家主人幸福
跟踪导练(二)
TAILS FROM THE CRYPTO
猫之缘
藏着菜刀去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