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拜雄才大略的皇帝,是传统文化吗?

2020-12-24刘勃

南方周末 2020-12-24
关键词:纣王韩信项羽

刘勃

旧小说的作者和读者,文化水平都不怎么高,也不明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他们幻想中的好皇帝,也就是人很好,但没什么用,所以不折腾的样子

刘邦的军事才能如何? 用看故事的思维读《史记》,和用统计学的思维读,得出来的印象会完全不同。

看故事,印象最深的会是项羽用三万骑兵击溃刘邦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是韩信吐槽刘邦带兵的上限不过十万。

看统计,则会发现刘邦的胜率相当可观。

反秦战争中,刘邦的军队曲曲折折向西进发,野战基本能打赢,尤其是他曾遭遇了一个秦将叫杨熊的,“大破之”。司马迁惜墨如金,“破之”前能有个“大”字,说明杨熊所部,规模肯定不小。杨熊失败后,秦二世派特使处死了他,说明此人的军阶也一定很高。到汉武帝的时候,有人夸卫青厉害,说“大将军材能不特章邯、杨熊也”,把杨熊和章邯并列,而用来衬托卫青,可见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而这样一个人,是被刘邦在遭遇战中硬碰硬击败的。

楚汉相争时,刘邦派韩信去开辟北方战场,同时自己在正面硬扛项羽的攻势。刘邦的防守,不是龟缩不出而已,而是坚守和游击相结合:打不过能守,守不住能逃,逃得了就能立刻形成反击。只要项羽稍微远离主战场,刘邦就能给楚军造成重大伤害。

汉四年十月,韩信攻陷齐国都城临淄,汉对楚的包围圈已经形成,项羽派龙且率领大军去攻打韩信。情势如此危急,项羽为什么不亲自去呢? 显然是项羽知道,除非自己坐镇,别人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

所以,刘邦虽然不如韩信、项羽,但也可以算一代名将,是秦汉之际的TOP3水平,当然,和评价今天的中国大学一样,前两名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第三名可能有三四个。

《史记》详写刘邦的败仗,对刘邦的胜利,通常就是“拔之”“破之”,一带而过,是在有意黑刘邦吗? 恐怕也不是。因为高唱大汉主旋律的《汉书》里,写到这些事也没有怎么改。

究其原因,不渲染刘邦的战功,恐怕倒正是因为刘邦是被当作一个尽管有缺点,但仍然接近理想的皇帝塑造的。因为理想的皇帝,是不必要有高超的军事才能的。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推行德政的话,君主就像天上的北极星,在自己位置上安然不动,满天星斗却好像都在拱卫他。皇帝最大的职责,就是当好一个道德偶像,事情交给手下人去做就可以。身为皇帝,两项素质最重要:一个是仁惠爱民,对老百姓要好;一个是善于用人从善如流,懂得把合适的人摆到合适的岗位上。

史家的立场如此,代表民间趣味的通俗文学,来得还要更加极端。《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却把刘备写得既武功平平,也没什么谋略,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国演义》代表古代小说的较高水平,落笔还算有分寸的,三四流的作者写小说,“好皇帝”更加会无能无极限。

唐太宗是何等英明神武的皇帝,但在《说唐》系列里,完全就是个只会添乱的废物。如跨海征东,本是唐太宗的执念,但小说里却说,一看见海上风浪,“天子害怕,吓得发抖,说:‘先生,不去征东了,情愿安享长安,由他杀过来让他,也看得见,何苦丧在海内?”竟然被塑造得如此怯懦,李世民地下有知,棺材板怕是按不住了。

《封神演义》写周武王,也有类似的夸张。按照早期文献如《逸周书》,周人灭商后手段相当暴虐;《史记》已经大为美化,但周武王也对着纣王烧焦的尸体射了三箭,又用黄钺砍下纣王的头。但《封神演义》的写法是,西岐的大军都打到朝歌了,周武王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军队在干啥,众将围住纣王大战时,他还对姜子牙说:“还该善化天子,如何与天子抗礼,甚无君臣体面。”后来见商纣王自焚,他不忍心看下去,就回营了。真是好一朵纯洁的白莲花。

常听见人说,现代人应该是独立自尊的个体,去崇拜雄才大略的皇帝,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实际上,传统文化里还真不怎么有这路糟粕。旧小说的作者和读者,文化水平都不怎么高,也不明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他们幻想中的好皇帝,也就是人很好,但没什么用,所以不折腾的样子。

(作者系大学老师、历史学者)

猜你喜欢

纣王韩信项羽
商纣王的暴政
牧野之战
项羽虞姬
追韩信
韩信谋反是个阴谋?
众叛亲离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一饭千金的故事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周恩来“一”字评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