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研究综述*

2020-12-24王泽蘅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化机制文献

王泽蘅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

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最核心的部分,关于它的研究最早出现于情报学、企业管理等领域,多用来分析组织内外部知识分享、利用和创造等关键过程,从而扩充组织整体知识储备。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升级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知识交流和信息分享的重要工具之一,学者的研究视角也进一步扩展与延伸,更多地聚焦于开放的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的情况。社会化媒体,即社交媒体,是伴随着社会性网络服务的发展而产生的[1],包含微博、微信、论坛、短视频以及虚拟社区等多种形式,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平台[2]。这种平台以满足用户社交需求而出现,允许用户以文本、图片、视频等方式对知识进行理解、传播与创新,旨在帮助知识搜寻者在互联网中快速找到有效信息,促进知识的交换与创造。可以说,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共享途径,也为知识的转移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持。

那么,区别于传统的知识共享研究,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研究又有哪些特点,国内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又有何进展呢?本文将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国内知识共享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剖析,重点关注当前研究的现状与特点,总结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的研究框架,旨在对当前研究作系统地审视,以分析判断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对深化知识共享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1 研究基础

1.1 知识共享概念内涵

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生产、知识共享、知识应用以及知识创新等环节[3]。其中,知识共享作为重要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了知识能否被组织吸收、转化为所需要的技术能力。郭宇[4]认为知识共享是人在组织内部或者组织之间进行的知识讨论和交流,强调的是在不影响个人利益情况下所进行的知识共享;葛宝山等[5]认为知识共享是一种将工作相关的知识和专业知识等与其他个体互相分享的行为;黄林等[6]认为知识共享是指员工、团队或部门之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这些观点均强调知识共享本身不具有自发性,需要有渠道为其提供传播和交流的保障。因此,本文认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是指知识拥有者与知识接受者之间依靠社会化媒体渠道进行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最终实现知识价值的过程,它的实现过程经归纳概括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完成知识共享要经历知识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吸收以及知识转移等阶段。

图1 知识共享的过程

1.2 文献准备

1.2.1 文献获取

本文旨在明确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研究的国内进展,因此将文献梳理范围限定在本土文化视域。选择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期刊文献数据获取采用高级检索方式,主要获得两部分数据。①获取有关知识共享研究的全部文献:中文检索表达式设置为“主题=知识共享”AND“发表时间=从2010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②获取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研究文献:在已检索到的有关知识共享研究全部文献的基础上,再设置中文检索表达式为“主题=社会化媒体”AND“主题=知识共享”AND“发表时间=从2010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

为使文献数据覆盖全面,保障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在中文检索表达式的基础上,同时补充“知识分享”“知识扩散”“知识转移”和“社交媒体”“社会化网络”“社交网络”等与“知识共享”“社会化媒体”含义相近的词语进行组配式检索。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化媒体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细分名称,文献检索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扩展。根据平台内容和用户关系比重的差异,主要向两大方向扩展:①重社交关系的核心社会化媒体,如微信、微博、贴吧等;②重内容生产的衍生社会化媒体,如学术社区、短视频、知乎等。具体名称均包含在上述检索范围内。

经过上述检索后,下载所需文献数据,剔除重复下载数据,与本文不相关的文献、会议论文等无效数据后,得到有效知识共享研究文献3420篇,其中属于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研究的文献261篇。

1.2.2 文献主题分析及情境界定

根据所获文献的摘要、关键词等信息,提炼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研究内容,识别该领域国内研究的主题。结合社会化媒体的细分情境,并参照曹玲[7]、耿瑞利[8]等的分类方式,将社会化媒体环境界定为工作(专业)情境、商业化利用情境、日常生活情境以及其他情境四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由于前三类情境主题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因此本文将围绕这三类情境进行后续分析。

表1 文献主题分析

2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研究体系

2.1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与传统的知识共享研究相似,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研究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也是社会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包含社会资本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动机理论、人际行为理论等;所采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网络数据爬取、访谈法等,数据分析方法有多元回归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将社会化媒体视角下知识共享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进行整理,得到该研究的理论研究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2 研究框架

结合前文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基础理论等梳理,归纳可得整体研究体系架构,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研究可以针对个人、团队、组织三类来进行;结合知识共享全过程的特点可以将研究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每个部分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此类研究的常规思路是,根据现有理论背景,再利用社会化媒体环境特点发现当前研究不足,然后针对当前存在问题开展相关实证研究。

图3 知识共享研究框架

3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研究内容

3.1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动因研究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那么,知识共享是怎么产生的,用户是基于什么动机、怎样的意愿参与到知识共享中,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人们开展知识共享等问题,则是知识共享动因研究的主要内容。根据知识共享动因的特点,将其分为知识共享内在动机和外部影响因素两方面。

3.1.1 知识共享内在动机研究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会推动人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驱力。知识共享的内在动机基于人们分享知识、接受知识的需要,通过开放的社会化媒体环境使得知识被更多用户获取、传播。关于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内在动机研究,多数聚焦于动机的识别与测量,相关情况列举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虽情境划分有所不同,但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内在动机存在较大共性。学者普遍认为知识分享者可以通过自我效能[9]、愉悦感[28]、人际关系[28]、信任[23]等内在因素来衡量知识共享动机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

3.1.2 知识共享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动因研究中,以学者分析不同外部因素对知识共享产生的影响研究居多,且较为多样。此类研究多针对某一社会化媒体平台或某类社交用户群体,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提出外部因素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假设,并在构建影响因素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继而探究知识共享产生的机理、特征或驱动力。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的外部因素情况列举如表3所示。

表2 不同情境的知识共享内在动机对比

表3 不同情境的知识共享外因对比

从表3中可以看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的外部影响因素差异较大,这与知识共享所处的不同情境有关,如工作、商业化利用等情境处于较正式的组织或企业等场景下,知识共享多为了产品或服务创新,因此受周边的环境、专业技术以及资本等因素影响明显;而日常生活情境多处于较为轻松的社交、休闲娱乐等场景下,知识共享更多地是用户为了提升自我,更注重内心真实感受,因此受个体预期、社交关系等影响明显。

3.2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发生过程研究

不同于传统知识共享发生过程的研究更侧重在企业或组织层面的知识共享实现方式上,社会化媒体环境将其进一步拓展到个体层面知识共享的实现,即用户知识共享的行为研究。基于此,可将知识共享过程研究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社会化媒体用户实现知识共享的个体行为研究。另一类为基于组织或群体层面的知识共享模式与机制的探索,其中知识共享模式研究多侧重于知识需求者视角下的基于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学习等环节形成而建立的实现知识共享的标准样式[4];知识共享机制研究多侧重于知识拥有者与知识需求者间实现知识共享的内在途径。

3.2.1 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因内在动机的激发或外部因素的影响,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用户将通过个体行为来表达及实现知识共享[28]。个体在知识共享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层面上的知识获取、消化以及分享等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共享行为[28]。社会化媒体具有开放性、兼容性、非结构化等特点,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知识共享的完成途径,也为个体发挥知识共享的作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不同情境下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情况列举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情境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对比

可以看出,此部分研究多聚焦于微观用户,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共享行为的基本特征、影响机理或驱动因素等内容,多基于SOR(刺激-机体-反应)理论范式展开。学者更多地将知识共享行为视作用户之间的社会交互现象[28],可以从社交需求、情感认知、个体成长等方面去解释知识共享现象,而社会化媒体的广泛应用为建立并强化此类社会关系提供了环境支持,更大程度地促进了知识共享的个体发生到群体实现的转变。其中,工作(专业)情境的研究主体多为组织员工的共享行为,商业化利用情境更关注顾客,而日常生活情境更聚焦意见领袖、典型个体等代表用户。

3.2.2 知识共享模式与机制研究

(1)知识共享模式研究。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模式是知识主体通过社会化媒体渠道构建的共享行为一般形式,此部分研究目前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从知识需求者(包括社区、组织等知识共享主体)的视角构建知识共享的基本样式,用以更好地进行知识共享实践;另一类是针对不同场景下知识共享模式构建的需求,结合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特点,通过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与实现,从中明确基于各类知识共享构成要素的一般模式。根据当前研究特点,并结合前文情境的划分,对此部分研究要点归纳列举如表5所示(商业化利用情境下知识共享模式的研究较少,此表中不列出)。

表5 不同情境的知识共享模式对比

可以看出,知识共享模式研究最大的差别在于构成要素的选取上,模式的构建可以仅基于共享主体,也可以基于共享主体与其他要素(包括知识共享客体、平台等)的结合,其本质均是试图探究知识共享实现过程的标准化。

(2)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知识共享机制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内在方式和途径,可有效促进与他人的知识共享。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的过程需要通过相应的机制给予促发[26],这种机制可以是系统、技术或者组织结构等。对此,李明等[16]认为可从社会、技术影响等方面明确自发式网络知识共享影响机制;韩彦军[26]则从共享环境、知识协同、存储系统、共享平台等方面明确知识共享机制;刘臻晖[40]则认为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可以从技术机制、信任机制、组织机制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展开。总之,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机制可以由若干子机制组合而成,通过包含其中的技术、环境等要素的相互组合与作用,保证了知识共享的顺利实现。为实现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快速而准确的知识共享,需要知识共享的支撑环境、存储系统,以及社交平台间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以保障知识共享的发生与实现,使得知识能在其中顺利地吸收、传递与转移,进而最终实现知识的增值与创新。

关于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常规的做法是基于单一社交平台构建机制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对知识共享机制进行深入阐释,相关研究列举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工作(专业)情境、商业化利用情境下的知识共享研究较多,而涉及日常生活情境下的研究较少。这是因为,机制的建设要通过体制或制度的建设来实现,前两种情境下的知识共享多依托组织来完成,实现的场景氛围较为专业正规,需要搭建完整而严谨的机制来明确知识共享的实现途径,而日常生活情境下的知识共享多靠个人用户的内在意愿来激发,实现氛围较为轻松,需要先形成制度或体制的情况较少。

表6 不同情境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对比

3.3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结果研究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结果可以从知识共享实现的效果、绩效或效率等方面来衡量,结合不同情境的考量,可以归纳该部分的研究列举如表7所示。

对于个人层面,无论知识共享是在哪种情境、基于何种目的产生,其结果可从是否得到知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有效提升来衡量;对于团队(或社区)层面,涉及工作(专业)、商业化利用情境的研究较多,知识共享的结果多采用综合评价法来计算得出,评价指标体系多基于研究场景、基础理论等方面来建立,从结果中可以明确知识共享的实现提升了团队成员的知识获取与接收能力,也加速了知识在团队内的流动;对于组织(或企业)层面,涉及工作(专业)情境的研究较多,多侧重在隐性知识共享的测度上,知识共享的结果多通过构建评价模型来计算,指标体系多从成员的知识储备量、共享意愿等方面来建立,从结果中可以明确高效的知识共享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带来相应的知识收益,为组织知识创新奠定基础,最终提高组织的竞争优势。

表7 不同情境的知识共享结果研究对比

4 研究评述与未来展望

本文基于本土文化视域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与归纳,得到了当前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基本框架等研究进展。可以看出,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拓宽并延伸了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传递以及分享的渠道,使得学者对于知识共享领域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对深化推动该领域的研究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该领域当前研究主要呈现如下特征:①研究情境上,与传统知识共享研究更倾向于专业化情境不同,社会化媒体环境因其用户使用场景不受限、应用范围多为非正式场合等特点,使得知识共享研究情境较为多元,其中日常生活情境下的相关研究最多;②研究内容上,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研究主要针对“起因”“经过”“结果”中的某一环节开展研究,内容广度较之以往更为丰富,其中对知识共享的“经过”研究突破传统研究更着重组织层面知识共享实现的局限,将实现方式深入拓展到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探究,通过对微观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激发进而有效完成知识共享的群体实现;③理论基础上,与传统知识共享研究相似,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知识共享研究也多侧重在社会学、管理学或者情报学等社科领域某一典型理论的单独应用;④研究方法上,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均较之传统研究更为多样,如新增运用网络数据爬取、大数据分析等热门方法,这符合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的实现更依赖互联网用户的特点。

基于上述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研究文献的梳理,结合该领域当前的研究进展,分析可知未来研究会呈以下趋势。

(1)研究视角呈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组织行为学、社会学、情报学等的交叉融合可以更清晰地明确知识共享的动因、发生过程等,而进一步引入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引入当前热门的区块链技术,可以更加有力地解释去中心化的知识共享运行机制等内容,这种跨学科的理论应用会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知识共享更深层次的研究带来新的视野。

(2)研究内容呈多层次趋势。研究内容不再过多集中于知识共享的起因、过程等某一环节的分析上,对知识共享全过程的整体把握与结果的定量描述将吸引更多关注。在保障知识的独立性和价值性的前提下,可以将知识共享影响机理、知识传递规则、知识创新等内容以可编码化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得人们更易理解知识共享各环节的目的与结果。

(3)研究对象呈多样化趋势。随着各类知识共享平台的出现,该领域的研究对象将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或某一特定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将实现以多平台、跨平台等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共享研究。

(4)研究方法呈多元化应用趋势。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本身就带动数据收集、分析方法等的转变,数据收集将从以调查问卷、访谈等单一方法为主的方式逐渐转为传统方法与数据挖掘技术的综合运用;分析方法将趋向于社会网络分析、动力传播学模型等方法的多元应用。

猜你喜欢

社会化机制文献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