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2020-12-24王友军
王 虹 王友军
(1.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2.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学习倦怠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由于课业的繁重,校规校纪的约束,从而使得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长期处于身心、精神、情感极度疲倦的状态[1-3]。研究发现,随着学习倦怠的加重,个体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会更高,可导致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包括慢性疲劳、头痛、抑郁和睡眠障碍等,并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满意感降低,厌学感增强。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学校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毕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考研竞争的不断增强,更易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宽大学生生活圈,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4-5]。而太极拳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缓解压力、调解情绪、促进身心发展、稳定心理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和参与太极拳运动的关系分析,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及太极拳对其学习倦怠的影响,可以为高校开展太极拳相关干预措施,降低大学生学习倦怠,促使大学生积极性心理效应的产生,提供有效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学生的太极拳参与度与学习状态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编制、选用和检验
根据参阅研究资料,分析借鉴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实际研究需要,自编大学生业余生活调查问卷和学习倦怠评定表[6]。
业余生活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等16个题目,通过专家函调的信度检验和重测的效度检验(重测相关系数为0.89),该问卷符合研究需要。
学习倦怠评定表: 参考史青等编制的“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倦怠量表,综合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制定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测评,包含三个维度:情绪衰落、行为不当和成效感低,共12个项目。量表采用李克特5等级评分,①代表“从来没有”,②代表“很少有”,③代表“有时有”,④代表“经常如此”,⑤代表“每天如此”,其理论中值为12分。本研究中该量表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54,分半信度为0.938。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问卷、评定表的发放和回收
随机抽取河南10所高校中的10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和评定表各1000份,各回收问卷10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漏答项目较多和答案明显呈现规律性做答的无效问卷和评定表,最终有效问卷965份(有效率96.5%) , 有效评定表948份(有效率94.8%)。
1.2.2 数理统计法
数据采用EpiDate录入,并进行了双录实时校验和一致性检验,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可靠性信度检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stepwise)。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活动及太极拳运动参与概况分析
依据仇军《中国体育人口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7],对大学生体育活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表1、表2),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体育人口类型分别为: 非体育人口所占比率为43.66%, 偶然体育人口所占比率为15.09%,近似体育人口所占率为11.49%,标准体育人口所占比率为29.76%。另外在标准与近似体育人口中习练太极拳的占到35.15 %,比例相对来说较高,比传统的球类等体育项目参与度高。分析这种情况可能与所调查的这些高校都开设太极拳课程有关,部分学生为了太极拳考试,业余时间进行太极拳习练,并不是真正的喜欢而主动去习练。
表1 大学生体育运动类型分析表(N=965)
表2 标准与近似体育人口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项目分析表(N=398)(多选)
2.2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评定表的分析(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整体上不严重,从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的均数来看,大学生的成效感低相对突出,其次是情绪衰落,最低行为不当。从标准差上看,成效感低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最大,其次是情绪衰落方面,行为不当最小。
表3 大学生学习倦怠分析表(N=948)
2.3 大学生参与太极拳与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
2.3.1 大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表4 参与太极拳运动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将大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与其学习倦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4):参与太极拳运动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即太极拳运动参与程度越高的学生其学习倦怠相应就越低,而太极拳运动参与程度越低的学生其学习倦怠相应就越高。这说明经常性的太极拳活动能够释放压力,改善情绪,而较少或者不参加太极拳活动的大学生其学习倦怠水平高于经常参加太极拳活动的大学生。
2.3.2 大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与学习倦怠的方差分析
以大学生太极拳运动参与程度为自变量,与其学习倦怠进行多因方差分析,考察其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表5)的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参与程度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性的分组效应。
表5 太极拳参与程度与学习倦怠多因方差分析
2.3.3 参与太极拳运动与其他人群学习倦怠的多重比较
将参与太极拳运动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与偶尔参加体育活动和经常参与其他体育活动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多重比较,方差分析和进一步事后检验如表(6、7),参与太极拳运动和经常参加其他体育活动,以及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均存在差异和显著差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得分最高,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次之,参加太极拳运动的最低。说明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参加太极拳运动,能有效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特别是参与太极拳运动的效果更好。
表6 太极拳运动参与与其他组别的学习倦怠比较
表7 太极拳参与在学习倦怠上的事后检验
3. 结论与建议
3.1 大学生社会活动参与度较低
网络高度发展的社会为现代人提供了更多的虚拟生活以及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虚拟多彩和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不良现象。作为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主力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离不开高度发展的网络社会。网络游戏的风靡,吸引了他们更多的注意力,使得更多的大学生沉溺于游戏。学习之余,很多大学生蜗居于寝室,利用业余时间,一面兴奋的充当着游戏角色,一面等待外卖小哥送来的快捷便当,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些学生不是学校布置的活动,基本不参与社会活动。这种现象每所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根据这部分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组织相关社团引导他们走出寝室,接触社会,展现自身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改变这部分学生的社会心理。
3.2 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整体上不严重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部分学生生活条件相对有较大提高,国家对高校的学习环境、学生地位的提升等方面都提供了较好的政策保障。就业方面,各高校都不断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供大学生选择,考研、创业、服兵役、特岗、不定期人才招聘会,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断转变,这些让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大学学习,从而使得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并不是很高。
3.3 大学生太极拳参与者较少存在学习倦怠
经常参与太极拳运动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和其他体育运动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参与强度、次数、喜欢与否三个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且与学习倦怠负相关,这表明,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可以缓解学习倦怠。而喜欢与否属于参与的态度,这个因素与学习倦怠负相关,积极的参与态度可以降低学习倦怠。这些都反应了太极拳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这可能与太极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活动方式有关,太极拳习练者可以达到疏通气血、提神聚意、平心静气。因此,有必要在 高校大力推广太极拳运动,积极开设太极拳普修和选项课,培养大学生的太极拳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