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三系杂交粳稻规模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
2020-12-24张满利李全英李如海
张满利,李全英,李如海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 110101)
杂交粳稻作为杂交水稻的一部分,其发明和应用使籼稻基因成功导入粳稻中,丰富了粳稻的遗传背景,使常规粳稻在产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杂交粳稻发展比较缓慢。制种技术落后一直是限制杂交粳稻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杂交粳稻科研人员不断总结杂交粳稻的育种理论与经验,进行高异交杂交粳稻亲本创制,完善适合新形势下三系配套制种技术体系,初步形成了丹东、锦州大面积规模机械化杂交粳稻制种基地,使天隆优619、5优280、辽优9906、粳优653等在生产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通过总结辽宁地区近年来机械化制种的发展应用,探讨未来杂交粳稻的制种技术的发展方向 。
1 制种基地选择
制种隔离采用空间和时间的隔离方式,一般以空间隔离为主,适合机械化制种基地应具备良好的自然隔离条件,周围100 m内没有其它水田,最大限度的保证种子纯度。制种基地应具备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田间高差较小,没有电线杆、树木等障碍物,田间垂直于插秧方向每隔150~200 m预留农机作业道,用于机械化拉粉作业。同时土质肥沃, 耕作性能好, 排灌方便, 旱涝保收, 稻田无检疫性病害,无杂草稻等。在扬花期日均温度26~28 ℃,相对湿度85%左右,昼夜温差8~10 ℃,光照充足无大风,辽宁中部和中西部稻区较为适合杂交粳稻制种基地的建设。丹东地区由于具有较长的无霜期,为时间隔离提供了保证,该地区规模机械化制种可以采用不同播始历期的水稻品种,保证杂交粳稻亲本的出穗时期与生产田的出穗时期相差15 d以上,也可以保证种子纯度;该地杂交粳稻制种采用时间隔离技术已经成熟,并形成了大面积规模机械化高产制种技术基地。
2 规模机械化制种技术
2.1 工厂化育苗技术
工厂化育苗技术具有温度可控性好,苗期叶龄生长平稳,容易观察等特点,为杂交粳稻规模机械化制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当外界气温稳定通过5 ℃时即可播种。父本母本需要错期,在不同大棚播种,采取机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每盘播量干籽100~110 g,装育苗基质厚度2.5 cm,覆土厚度0.5 cm,要将种子盖严,没有露种现象,浇足底水。出苗后,叶龄在1~2片叶时,温度控制在28 ℃;2~3片叶时,温度控制在25 ℃,3~4片叶,温度控制在22 ℃。4.5片叶进行插秧,插秧时保持父母本合理的叶龄差。
2.2 机械化插秧及制种高产群体的构建
良好的花期相遇和群体结构是机械化制种的关键因素,受温光条件和生育进程的限制,辽宁地区的父母本双亲最好在5月底之前完成插秧,以保证充足的分蘖时间。在保证父本花粉量充足的情况下,母本群体越大,接受花粉的能力越强。同时研究发现水稻制种产量构成因素贡献最大的是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1],有效穗数是制约制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目前辽宁地区普遍采用机械插秧的方式,父本∶母本行比为2∶6,父本插秧密度为30 cm×16 cm,每穴3~4株,母本插秧密度为30 cm×12 cm,每穴4~5株,父本插秧5.2万穴·hm-2,母本20.8万穴·hm-2,分蘖后父本有效穗数大约为78万·hm-2,颖花数为1.25亿·hm-2,母本有效穗数为312万·hm-2,颖花数为3.74亿·hm-2,盛花期父本每天开花2 000万朵,母本7 800万朵,可以满足母本有效需求。颖花比为1∶3,栽植面积比为1∶3,厢宽2~2.1 m。如果制种基地稳定,可以引进25 cm行距的插秧机,将进一步提高母本密度12%左右,提高产量8%以上。制种过程中要求父本穗层高于母本穗层, 一般高出10~15 cm即可。
2.3 确定播差期的方法
在杂交粳稻制种过程中, 大部分父母本不能同时播种。在大面积制种前,应在工厂化育苗技术条件下,在制种基地进行亲本生育期测定,根据父母本的生育特性,采用多点次、不同插播期的试验,同时记录每天温度,获得详实的父母本播始历期和叶龄生长规律,找到父母本最佳的错期播种时间。出苗以后应根据苗期的叶龄变化动态,推算父母本的插秧间隔时间,使双亲播插期更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目前辽宁地区恢复系一般采用两期父本,播期相差7~10 d,母本进行一期播种。由于父本穗子较大,理想的花期是父本比母本早出穗1~2 d,二期父本比一期父本出穗晚2~3 d较为理想。
2.4 花期预测与调节方法
有了比较准确的播种、插秧差期,可为花期相遇打下基础,但气候的年际间变化也会对父母本的花期造成影响,合理的花期预测及调节尤为重要。在大面积机械化制种田间下,花期预测以叶龄法、幼穗剥查法为主,播始历期推算法为辅。插秧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设调查点,一般每5 hm2设1个调查点,准确标出10株母本,10株父本的插秧叶龄,以后每隔7 d调查1次。辽宁地区7月中旬开始进入幼穗分化期,根据幼穗分化的8个不同时期特征,每隔3 d选取田间代表植株进行幼穗剥查,结合亲本播始历期,进行始穗期预测。
经过花期预测,父母本花期相差3 d以上,应采取促控措施,花期调节的主要有肥料调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肥料调节在幼穗分化Ⅳ期以前, 重施用速效氮肥150 kg·hm-2,结合控水,可以推迟花期2~3 d。植物生长调节剂幼穗分化Ⅳ期以前一般使用磷酸二氢钾,幼穗分化后期,主要使用赤霉素、碧护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法等,可以提早出穗3~4 d。花期调节时间在幼穗分化时期越早效果越好。
2.5 赤霉素喷施技术
喷施赤霉素是杂交水稻制种夺取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2]。赤霉素的喷施时间应严格掌握,过早喷施(抽穗5%以下),只拔杆不拔穗,过晚喷施(抽穗15%以上),由于植株老化,效果不好。杂交粳稻在花期相遇较好的情况下,赤霉素的喷施一般抽穗5%~10%时单独喷施父本1次,用量为15 g·hm-2,次日采用无人机父母本全喷1次,用量22.5 g·hm-2。喷施要求顺风避雨, 如喷施2 h内下雨要重喷。采用农用无人机喷施赤霉素剂可以使异交结实率最大增幅达9.79%[3]。最佳授粉姿态为父本高出母本10~15 cm。
2.6 机械化授粉技术
机械授粉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和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4],父母本始穗后即可进行拉粉作业,辽宁地区杂交粳稻父本受籼粳成分的影响一般开花较早,拉粉时间以母本盛花期开始进行,在气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10:30时以后要严密观察母本开始时期,一般在母本盛花期开始作业,拉粉一去一回为1次作业,每次间隔30 min,根据母本开花习性不同,每天进行3~4次拉粉作业。
机械化制种授粉技术普遍采用无人机和拖拉机进行,无人机技术由于传统的小型植保无人机风向是向下的,容易造成花粉损失,且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较低,技术要求较高,应用较少。目前辽宁地区与天津、上海等地区,采用拖拉机进行拉粉作业,与传统人工相比,2台拖拉机可以满足30~35 hm2的作业需求,而2个人力只能满足3.3 hm2左右的作业,且拖拉机速度均匀,速度可控,可以保证花粉以最佳姿态散出,采用拖拉机授粉可以提高8%左右的异交结实率,降低授粉成本85%以上。
2.7 叶龄施肥技术
根据水稻的需肥规律,科学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一般采用施肥机械翻地前基肥施水稻专用复合肥450~5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母本插秧后7~10 d,母本叶龄在6.5片叶左右时追施硫酸铵150~225 kg·hm-2。6月中旬分蘖高峰期,母本叶龄在8.5~9片叶时,根据田间长势施用尿素150~225 kg·hm-2,水稻专用复合肥75 kg·hm-2,促进分蘖。叶龄在10片叶以上或6月20日以后,除调花期外,不再进行氮肥施用,以免对花期造成影响。7月中旬叶龄在12片叶左右时施用钾肥45~60 kg·hm-2,增加千粒重。
2.8 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
根据水稻和田间杂草的生育特点,采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插秧前3~5 d,大田结合整地采用60%丁草胺1 500~2 250 mL·hm-2+12%农思它3 000~3 750 mL·hm-2甩施封闭除草,田埂采用30%农达200 mL兑水15 L喷雾,去除杂草,效果较好。
插秧后7~10 d采用60%丁草胺1 500~2 250 mL·hm-2+10%农得时300~450 g·hm-2进行2次封闭除草,可以有效地防治整个生育期杂草危害。
插秧前3~5 d,在苗床上每1 hm2插秧用苗(大约375盘)采用康宽112.5 mL+25%噻虫嗪90 g,兑水225 kg,混拌均匀,采用喷壶喷淋,防治一代螟虫、稻水象甲和潜叶蝇,可以减低田间劳动成本。
破口前3~5 d,结合植保无人机,采用康宽112.5 mL·hm-2+25%噻虫嗪60 g·hm-2+27%谷菲扬900 mL·hm-2+24%塞氟酰胺300 mL·hm-2,综合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二代螟虫、稻飞虱等田间主要病虫害[5]。
2.9 去杂保纯技术
规模机械化杂交种子生产纯度的核心在于亲本的纯度,恢复系的纯度要达99.99%以上,不育系制种田纯度要求为99.9%以上。良好的亲本纯度是杂交粳稻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前提。辽宁地区三系粳型不育系提纯一般采用单株选择,成对杂交,育性鉴定,套袋繁原原种,单株原种繁殖,低插秧苗数、低密度生产种繁殖等,解决不育系纯度问题。恢复系中一般包含分离变异株和异品种,对于柱头外露较高的恢复系要进行适当的空间隔离,单株插植等技术,一次繁殖原种,多次使用的方式,可以解决恢复系变劣的问题。在制种田间,父本在分蘖期和始穗扬花期去杂, 母本则在始穗期、扬花期和成熟期去杂。去杂保纯措施须贯穿制种实施的全过程。去杂保纯要及时、彻底、谨慎处理,避免杂株串粉。
2.10 适时收获技术
杂交粳稻母本籽粒黄熟含水量在22%左右时即可进行收获,采用2台收割机轮流作业,分别进行父母本的收割,收获的籽粒父母本要用不同颜色的袋子单独存放,防止混杂。收获后的种子进行40 ℃以下低温烘干,以保证种子活力,减少爆腰率。待水分降到14.5%左右时,即可入库保存。
3 讨 论
伴随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形成,传统的“公司+农户”制种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杂交粳稻种子生产的要求。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逐渐参与到制种行业中,机械插秧[19]和机械赶粉已登上历史舞台,辽宁地区已经形成了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插秧+病虫害综合防治+拖拉机田间拉粉+机械化收获的一整套机械化制种技术,同时杂交亲本的异交结实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大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辅以精准的叶龄施肥技术,花期预测调节技术,赤霉素喷施技术,大面积制种产量普遍已经达到2 625 kg·hm-2以上,高产组合已达4 500 kg·hm-2以上,并形成了稳定的杂交粳稻种植区域。目前生产上辽99优15、辽优9906、粳优653、天隆优619等推广势头良好,给北方杂交粳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杂交粳稻要更加适应机械化的生产作业,需要培育父母本生育期相当,可以进行同播同插的杂交粳稻组合,同时父本或母本可带有典型标记,如叶鞘颜色不同、叶片颜色不同、叶片宽窄不同等,降低混杂几率,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随着第三代工程杂交水稻的研究,农业与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混合制种技术必将成为未来杂交粳稻发展的方向,为杂交粳稻规模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