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的体会

2020-12-24张金慧苏毅徐慧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5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疾病

张金慧,苏毅,徐慧雁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0 引言

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及物质水平的提高,人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与护理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而现在以人为中心,护理程序为核心,大力倡导实施整体化、人文化、科学化护理体系。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语言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态,使患者能有一种安慰和信任的感觉,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早日康复出院的目的。

1 语言对心理护理上的运用

语言在心理护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用柔和温雅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谈时不仅使患者感到温和亲切,而且能调动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消除患者的心理隐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浅显的说,语言就是传递交流的信息的行为过程。语言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一种是温和性语言,是属配合患者能积极治疗性语言。相反就是对患者形成过分伤害的语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经常使用和蔼可亲的语言

1.1.1 安慰性语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我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上长期受紧张和繁忙的工作的情绪刺激,造成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所以人们在患病时,常有恐惧、焦虑、疑心、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用热情、关心的语言来安慰他们,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如果对紧张、焦虑的患者主要是消除其顾虑,语言要温和可亲、热情,能使患者心情愉快,能够加强信任心态,轻松地接受治疗。

1.1.2 鼓励性语言

实际上是一种对患者心理的鼓励。所以护理人员说话要热情,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安慰,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2015年的一年中笔者曾对10例脑出血疾病恢复期的患者实施鼓励和与其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解除他们的顾虑,从而使其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都早日恢复了健康和自理能力。

1.2 委婉使用语言

对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其病程较长的患者,我们要采取委婉性的使用语言,间接的交流,侧面说服,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可以使患者无意识的在心理产生一种良好的心态,稳定了患者的情绪,使患者能理智地接受治疗,而达到治疗目的。

1.3 规定性语言

对一些在治疗上没有规章制度的患者,在护理上有疑义态度的患者,其家属在必要时采取一些规定性的语言,对患者必须严格遵守执行的一些医疗方案,必须要规范、合理地运用语言,带着负责任的态度,耐心的劝解,解除患者疑问,使患者能够按照医院合理的规章制度配合治疗和各种检查工作,能使患者更进一步地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使其信任我们的治疗方案是可行的,能更迅速有效地进行治疗和达到护理目的。

1.4 不要有伤害性语言

对患者态度不好,说话生冷硬,推诿患者,不能正确引导患者进行治疗,使患者心理上受到刺激性伤害,使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伤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了患者的情绪不稳加重病情,引起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波动,影响正常治疗,引起不良的严重后果,所以注意不要使用过激语言,工作中态度要和蔼可亲,视患者为亲人,不该说的话不要随便去说,不该做的事不要去做,不要引起患者担心、疑虑和不信任的心理,影响治疗。

2 正确的运用语言

护理人员能够做到对患者正确的运用语言有效的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1],有针对性的护理能使患者更快地早日康复,交谈时要有技巧。

说话时要适度,不要过急,也不要过慢,说话要使患者能听得懂,对方说话时要认真去听,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表情,要让对方把心里话全说出来,还有注意对方的心理动态[2],说话不要敷衍了事,也不能给对方似是而非的回答。

重视信息反馈,患者和护士交谈时,护士要将所了解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患者,表示护士了解患者的心态和情感[3],同时要掌握自己要表达的语言是否能够被患者接受,这样才能说明交谈是否达到目的,同时能使谈话的双方情感融洽。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心理疾病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心理感受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