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乡土树种的特点及在造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
2020-12-24郑新华辽宁省建平县林业和草原局国管站辽宁朝阳122400
●郑新华(辽宁省建平县林业和草原局国管站 辽宁 朝阳 122400)
在辽西地区造林绿化工程中,乡土树种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绿化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辽西地区的乡土树种具有非常明显和独特的优势,其具有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强、栽植成活率高、绿化成本低廉的特点,能够以较低的经济投入实现造林绿化优化效果。为此,对辽西地区乡土树种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发利用对策,对于提高辽西地区乡土树种的造林绿化效果,促进辽西地区林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实现林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辽西地区主要乡土树种的种类
根据辽西地区的植物志与林业志等文献记载和多年的林业生产实践,辽西山地乡土树种主要分为乔、灌、草3种。乔木主要有华北落叶松、小叶杨、小青杨、青杨、山杨和蒙古栎等,灌木主要有侧柏、荆条、胡枝子、小叶锦鸡儿、山杏和野榆等,草本树种主要有马兰花和欧李等[1]。
2 辽西地区乡土树种的主要特点
2.1 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乡土树种在生长进化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才能在当地生存。除了适应性强,乡土树种还能更好地体现乡土特色,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分布也不同,所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
2.2 应用乡土树种实施造林投资少、见效快
辽西地区的乡土树种是辽西地区特定区域内的本土植物,或者是经引进科学驯化后适应了辽西地区气候的树种植物,因此在开发利用中省去了不必要的特殊抚育环节,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乡土树种在栽植过程中,一般选用小树苗种植就可保证成活率,这样在进行绿化工程中可以节约大量的投资成本。
2.3 应用乡土树种造林能促进辽西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是植物群落相对稳定的基础,在实施绿化工程建设中,缺乏植物多样性的造林绿化模式极易导致林木病虫害的大发生和广泛蔓延,在特殊情况下还会造成毁灭性灾害。而乡土树种的生长发育对群落稳定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树木适宜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千年的进化,乡土树种非常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容易生存和生长。
3 乡土树种在辽西地区造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
3.1 大力实施辽西地区乡土树种苗源开发
在辽西地区,乡土树种以生长在山间、小路、田间和地头为主,所以,乡土树种的来源比较丰富。鉴于此,林业科技工作者对乡土树种的基本特性已经比较熟知,一般情况下,都将其看作极为普通的本地植物,自始至终未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从事栽培的专业化苗圃培育也相对较少,这也是乡土树种在辽西地区造林绿化工程上得不到大面积推广与应用的根本原因。今后,应当立足绿化需要,积极引导农户、苗木培育专业合作社及林场等大力培育辽西地区的乡土树种苗木,为辽西地区大力开发乡土树种奠定基础。
3.2 大力推进辽西地区乡土树种的多样性
辽西地区的乡土树种种类繁多,但其应用在辽西地区造林绿化工程中时,并非每个乡土树种都能在荒山绿化、生态开发中得到有效的利用。比如在辽西地区造林绿化工程中,一般情况下,采用1~2个乡土树种的情况居多,其他各类型乡土树种(如紫穗槐、野生欧李、锦鸡儿、荆条及马兰花等)则很少得到推广与应用[2]。在这种情形下,辽西地区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中应用乡土树种的规模、面积和范围就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因此,要立足辽西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与土壤特点,大力开发辽西地区乡土树种的范畴,增加树种、扩大区域,使乡土树种真正成为辽西地区的主打绿化树种。
3.3 加强对辽西地区乡土树种的保护和研究
对乡土树种资源进行集中保护和管理是乡土树种应用于辽西地区造林工程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对辽西地区的乡土树种要进行深入的研究,选出生态适应性佳、绿化功能良好、能与其他树种协调生存的的乡土树种,对这些乡土树种进行科学研究,为辽西地区造林规划储备丰富的品种树种资源。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对于肆意挖采、任意砍伐、破坏乡土树种的行为实施更为严厉的打击,促进广大群众和林业工作者加强保护乡土树种的意识。不仅如此,在今后的造林工程建设中,要对乡土树种的生长特点与生物学特性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分析,在扩大乡土树种造林规模的基础上,对乡土树种进行混栽优化,不断增强辽西地区乡土树种的造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