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旱两宜草本植物在园林水体设计中的应用

2020-12-24淮北市园林管理局安徽淮北235000

安徽建筑 2020年3期
关键词:水深水位水体

王 健 (淮北市园林管理局,安徽 淮北 235000)

1 引言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各地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海绵型绿地重要组成的水体绿化格外受到重视,各类水生植物在园林中得到大量应用。

2 水生植物的特点及应用

水生植物是指植物体部分或全部能长期生活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并能完成繁殖循环的一类植物[1]。水生植物最早的作用是食用、药用等用途,在我国园林中的应用自战国已有记载,汉唐时期宫苑池塘已大量栽植荷花等水生植物,明清时期的园林更将水景观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的品种不断引进,配置形式日趋丰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湿地景观,成为新时代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生植物不仅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叶、花、果,成为湖泊、河岸边的一道靓丽景观线,而且因其所具有的消浪固堤、富集重金属、吸收无机盐、消除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持湿地生态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 水生植物的分类及配置原则

3.1 水生植物分类

在园林中,根据水生植物的生境和习性,可细分为挺水、浮水、漂浮、沉水和湿生植物五类。

挺水植物是指根部生长于底泥中,茎叶挺伸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多分布在深度小于1.5m的水域,种类较多,为经济、观赏价值较高的一类,如荷花、菖蒲、再力花、千屈菜等。

浮水植物是指根部生长于底泥中,叶片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多分布在水深1~2m的水域[2],如睡莲、莼菜、芡实等。

漂浮植物是指根位于水中,整个植物体都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多分布在静止或流动性小的水体中,如浮萍、凤眼莲、满江红等。

沉水植物是指根生长在水底,整个植物体都沉在水面下的水生植物。多分布在水深1~4m的水域[2],如苦草、狐尾藻、金鱼藻等。

湿生植物是指根部可以长期浸在水中,但根茎以上部位不宜长期浸在水中的水生植物。多分布在地表不积水,但含水量基本饱和的湿地中,种类较多,为经济、观赏价值较高的一类,如木本的垂柳、落羽杉,草本的蒲苇、美人蕉等。

3.2 水生植物配置原则

水生植物作为园林植物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样要满足植物配置基本规律的要求。首先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要体现地域性原则,以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植物为主;要符合适地适树原则,根据立地条件和植物习性合理选择;要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达到在自然状态下,可自我生存、自然繁衍的稳定植物生态群落。其次在植物的具体配置上,要通过运用对比和衬托、动感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形态和层次、色彩和季相等手法,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色相和生命周期的变化,形成一幅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画卷[3]。

与水面绿化相比,园林中水陆交界处的岸线区域是水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中的重点、亮点和难点。与稳定的陆生环境不同,湖泊、河流、池塘等园林水景绝大部分都存在较大的水位高低变化。对硬质驳岸仅需配置能适应相应水深变化的品种,对柔性驳岸还需根据水深梯度变化,配置相应的适生植物。面对变化的水际岸线,既可栽植于水生环境,又可生长于旱生环境的水旱两宜植物,就成为园林水体绿化“适地适树”的必然选择了。这其中,水旱两宜观赏性高的挺水和湿生草本植物,尤其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在园林中大量运用。

4 水旱两宜草本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水旱两宜草本植物按其在园林绿地中的栽植生境,可分为陆生和水生。作陆生植物用时,设计应用同其他旱生苗木,可作为广场、庭院、山坡、林下、花坛、花境等植物品种;作水生植物用时,既可栽植于水体中浅水处至滨水岸线陆地区域,发挥其造景观赏、护岸固堤的作用,还可作为园林中雨水湿地及生态浮岛植物品种,用于河湖水体污染的生态治理。园林中的水体形式多样,有动静、大小和深浅之分,不论是视野开阔的湖,曲折流淌的河,还是小巧静谧的池,作为景观分界、过渡的水岸线部位,应用最多的还是挺水和湿生植物。

4.1 水岸线植物选择

由于水岸线场地环境复杂多变,设计一个景观效果好、生态效益佳、养护成本低的稳定植物群落,选择挺水和湿生草本植物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4.1.1 适宜水深

水位是限制水生植物种植和生长的关键因素,挺水和湿生草本植物对水位变化尤其敏感,水位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能否成活,同时其丰度也会随着水深的加大而显著降低。因此选择植物时应保证高水位时的最大水深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存,同时还应注意有些植物虽能在较深水位生长,但种植时因苗株水深适应性下降,深水位栽植难以成活。如芦苇春季栽植时水深不宜超过0.3m[1],成活后可生长至水深1.5m的范围内。对高、低水位变化较大的岸线区域,应选用芦竹、芦苇等植株高大的挺水植物。

4.1.2 形态特征

株高和株型、叶型、叶色、花色、花序、果序等是挺水和湿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外观形态特征,设计时应通过不同品种间叶色和株高等形态上的差异,进行有序的高低、色彩组合,以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变化的立体水岸植物空间。同时还应根据植物花期、果期等不同的物候期,组合创作出随时间变化的四季景致,呈现水岸植物景观的时序美。

4.1.3 易于管理

选择挺水和湿生草本植物时,不仅要确保成活及良好的生长效果,还要考虑后期管理维护的难度和成本高低,以及能否长时间保持设计意图。选择能保持一定生长秩序和状态、不会自播或蔓生繁殖扩散的品种,不但易于管理而且有利于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如在风速较大的区域,应选择粗壮低矮的植物,避免栽植芦竹等高大、易倒伏的品种。

4.2 皖北地区常用水旱两宜草本植物

由于我国气候地理环境南北之间差别较大,同一植物在各地的适生表现均有差异,位于暖温带南部的皖北地区,相较中、南部亚热带地区,植物可选种类大为减少。以下是一些皖北地区适生的水旱两宜草本植物。

①芦竹。多年生高大挺水草本,高2~8m,变种花叶芦竹高 1.8m[4],多生于河湖岸边等砂壤地,极耐旱、极耐瘠薄,喜光不耐荫,喜温暖。芦竹高大挺拔,秆叶茂密,宜在河湖边孤植、丛植、片植,以营造水乡氛围。其中花叶芦竹作为色叶植物和花境植物,在公园水岸及陆地内大量应用。

②芦苇。多年生高大挺水草本,高1~6m,适应性强,耐盐碱,喜光不耐荫,喜温暖耐严寒。芦苇为护岸固堤、净化水质的先锋植物,秆直叶茂,野趣盎然,在河湖湿地和郊野公园内大量栽植。

③荻。多年生高大挺水草本,高1~6m,多生长于河湖湿地及山岗草地。适应性强,喜光不耐荫,喜温暖耐严寒,不同生境条件下高度等生长差异极大[5]。荻常被误认为芦苇,其花序存留时间长,色泽似雪,在公园水岸湿地和山岗陆地多片植和大面积栽植。

④蒲苇。多年生高大湿生草本,高2~3m。喜温湿耐寒,喜肥耐瘠薄,喜光。蒲苇株丛挺拔,银白色花絮美丽雅致而又野趣盎然,常在公园水岸湿地及花境、节点处丛植、片植。

⑤三白草。多年生挺水草本,高0.6~1.3m。多生于沟塘河边及浅水区和沼泽地,喜光耐荫,对土壤及酸碱适应性强。三白草株丛繁茂,叶色青翠,常在公园水岸及林下片植。

⑥蕺菜。多年生挺水草本,全株具腥臭气味,高 0.3~0.6m,多生于阴湿的林下、沟塘边等地,喜荫。蕺菜生长繁茂,常在沟塘岸边及林下片植。

⑦玉蝉花。多年生挺水草本,高0.6~0.8m,多生于沼泽及河岸,喜光稍耐荫,喜温耐寒。玉蝉花叶形似剑,花色紫艳,常在浅水区及陆地片植,还常用于水生态治理的人工湿地及浮岛。

⑧西伯利亚鸢尾。多年生湿生草本,高 0.3~0.6m,喜凉爽,耐寒,适应性强。西伯利亚鸢尾花色丰富,花大美丽,常在浅水区及花境等处栽植,还常用于水生态治理的人工湿地及浮岛。

5 结语

做好园林水景观的前提在于设计,而选对合适的品种是保持水岸植物群落稳定生长的关键。在理论和实践中,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探索。

猜你喜欢

水深水位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趣图
国内首套l0米水深海管外防腐检测装置研发成功
航道水深计算程序的探讨
七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