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及对策
2020-12-24徐红俊
徐红俊
(歙县三阳木竹检查站,安徽 黄山 245200)
古树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活化石,是绿色文物。中华文明悠久灿烂,自古多有诗句赞美古树。如唐代诗人张籍的《古树》一诗中这样描写:“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露根堪系马,空腹定藏人。蠹节莓苔老,烧痕霹雳新。若当江浦上,行客祭为神。”从古至今,不少地方的群众把古树当做神灵来祭拜,寄托人们祈求健康长寿、幸福安康、多子多福的愿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量珍贵的古树名木被无情地砍伐破坏或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逐年死去,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今各地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如火如荼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古树名木保护迎来大好形势。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北倚黄山,东邻天目山,南接千岛湖,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自秦建制以来,歙县作为郡、州、路、府所在地,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青山绿水与古村、古树、古道交融合一,步入歙县,使人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全县国土面积2 122 km2,森林覆盖率82.64%,有林地面积184 133.33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 822 万 m3。
1 歙县古树名木的保护现状
1.1 歙县古树名木的数量
2015 年全省第3 次古树名木普查统计,全县建档登记古树名木1 335 株。其中一级古树52 株、名木6 株,二级古树304 株,三级古树973 株。分属31科50 属74 种,主要以香樟、南方红豆杉、银杏、枫香、苦槠、黄连木、榧树、麻栎、三角枫等为主,其中香樟数量最多,占30%,其次是南方红豆杉和银杏,分别占8.3%、7.5%。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银杏和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香樟、金钱松、榧树、红豆树、鹅掌楸、长序榆。
千年以上古树名木有3 株,分别是深渡镇漳潭千年香樟、雄村镇荃村“禁碑”香樟、金川乡金川村水塘南方红豆杉。省政府挂牌名木有6 株,分别是深渡镇漳潭1 株千年香樟、徽城镇南源口村王村茂徽杭路边2 株“巨樟”、璜田乡璜田村2 株龙凤樟、富堨镇“娑罗园”1 株御赐红豆树(娑罗树)。
1.2 歙县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
分析2015 年调查结果可知,生长势一般和良好的古树名木1 255 株,占总株数的94%;生长较差的75 株,占5.53%;处于濒危的5 株,占0.47%。由此可见,歙县现存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总体尚好。古树名木生长势较差和濒危原因主要是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人为损害等,主要表现为枯顶、断梢、雷击损伤、空心、干腐、病虫危害等。
1.3 歙县古树名木管理现状
1.3.1 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与挂牌工作
为保护好全县的古树名木,传承文明、弘扬生态文化,加强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有关古树名木管理的法律法规,成立了歙县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挂牌工作。歙县先后于2007年、2009 年、2011 年进行了 3 次县级古树名木普查;2014 年进行了一次黄山市市级普查;2015 年根据省林业局要求及相关文件精神,再一次进行了全方位的古树名木普查。通过多次普查摸排,基本上摸清了全县古树名木现状,并于2019 年,对1 335株古树名木进行了换牌工作。新式“身份证”采用不锈钢制作,伸缩弹簧穿孔系挂,避免直接钉入对树体造成伤害,并标注树种、编号、拉丁名、科属、保护等级、树龄、养护责任单位等内容。
1.3.2 公路改道上保护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保护是生态文明的典范,为保护和留住古树名木,公路为古树名木改道让路成为美谈。徽杭高速公路因杞梓里镇苏村一级古树黄连木、徽城镇南源口村王村茂两株一级香樟更改设计、重新改道。绩黄高速公路原设计路线路界征占了北岸镇呈村降村留村350 年的“连理古樟”,在项目建设初期,施工方遵循地方风俗习惯,秉承“生态环保”建设理念,现场细致踏勘,尽最大努力优化设计调整线位布设,同步采取延伸互通匝道桥进行避让,虽增加投资200 万元,但有效保护了古树。经历世纪风云变幻的“连理古樟”至今挺立在高速公路边,全程见证了绩溪至黄山(歙县呈村降)高速公路自开工建设至竣工通车的全过程,成为该条道路上一处靓丽的风景线。
1.3.3 “一树一策”保护古树名木
随着时代的发展,歙县现存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虽然总体是好的,但因历史问题,部分古树生长环境恶劣,或存在倒伏、劈裂的安全隐患,或面临严重的病虫害问题,或生长环境逼仄、长势渐衰,或被人为破坏古树名木生存环境。为了更好为古树进行把脉问诊,县林业局组织古树专家实地查看,走访调查,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并实施“一树一策”。如2017 年,实施古树名木修复项目,保护修复古树名木15 株,其中二级古树8 株、三级古树7 株。2019 年对古樟,一次性投入60 万元,进行重点保护和复壮。
2 歙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自然灾害
随着古树名木树龄的增长,诸如暴雨、风害、雪压、雷击等自然灾害对古树名木造成的的危害越来越多。常年雨水的冲刷和泥土的下陷引发古树粗大根系外露;因养分供给不足导致的枯顶、枯枝、死杈、干腐、空心问题;由于树龄较大、树势减弱,导致的病虫害侵袭。
2.2 人为破坏
由于部分群众对于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薄弱,特别是在农村,时有发生与古树名木争土、争空间、乱倒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的现象,导致古树名木周边土壤的酸碱失衡以及重金属污染,严重破坏了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如已经修复的雄村镇浦口村丰村组下水渠800 年的省一级香樟,树下建猪圈2个、柴火棚2 个、粪池3 个,堆放稻草和柴火等杂物;北岸镇瞻淇村头3 株香樟古树根部被砌入柴火棚、猪圈内;还有的擅自在古树名木树冠下用水泥等违规建材硬化道路、修建停车场等。
2.3 资金限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歙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兴林富民”战略,坚持不懈地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但目前仍没有把古树名木管理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虽然从黄山市争取到每年15 万元左右的修复资金,但对建档记录的1 335 株古树名木,仅勉强维持一般养护;若要对部分生长较差和濒危古树进行抢救和复壮,就必然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3 歙县古树名木保护的对策
3.1 针对自然灾害实施有效保护
3.1.1 主动改善树体和土体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枝条梳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修剪枯枝、死杈,杜绝安全隐患。实施树洞修补,防止树体腐烂,促成树体结实、安全、美观并与环境相协调。进行根系修复,对伤根、烂根进行修剪和防腐处理,改善根系吸收条件;调节土壤水分、空气、地温、pH 值、增加有机质和微生物,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和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追施腐熟有机肥、生物活性肥和微生物菌肥,为根系补充营养物质。实施树体支撑加固,对主干倾斜、有隐蔽性空洞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古树必须进行支撑,并且支撑设施与树体接触处必须加上弹性垫层以保护树体。合理设置复壮沟,复壮沟(长约2.5 m,宽1.0 m,高0.8 m)内填树枝和河沙。对生长环境恶劣的古树,需对其进行土壤改良;对濒危古树,加营养液稳定树势、延缓古树衰弱,强本固体。
3.1.2 防控灾害性天气危害
根据不同灾害性天气实施有针对性的保护,如设置避雷针;倾斜树体硬支撑加固;根部悬空的古树干砌筑挡土块;被冲刷的古树加块石干砌围护,内填砂石土等。
3.1.3 防治病虫害
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有害生物防治方针,加强对有害生物的日常预测预报工作,做到疫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及时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类及数量,综合运用检疫、栽培、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方法,倡导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使用农药防治要做到高效、低毒,人、树和环境安全。
3.2 针对人为破坏实施有效保护
3.2.1 提高群众保护意识
大多数群众缺乏古树名木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对其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了解不深,甚至不知道哪些是古树名木。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督促,乡村一级需要建立健全管护机构,落实管护义务、责任和措施。同时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微博、微信、QQ 等广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相关保护条例,宣传古树名木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武装人们的头脑。比如在歙县的不少乡村,还有将子女寄名于香樟的习俗。每逢节日和孩子生日,人们到香樟古树下顶礼膜拜,祈福祝愿,寄托美好愿望。从多角度、多层面上提高人民群众爱护、保护名木古树的意识和自觉性,集合全社会的力量对古树名木进行监管和保护。
3.2.2 改进防护措施
目前古树周围防护情况差,除堆放物外,还有土壤硬化、覆盖过厚、排水不良、周边树木挤压和护栏范围过小等问题。需大力改进防护措施严禁在古树名木根系主要分布范围内建猪圈、柴火棚、粪池,堆放稻草、柴火,严禁乱倒垃圾和生活污水,建立护栏,设置标识。
3.3 加大古树名木保护资金投入
古树名木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是一种公益性事业。一方面要将保护管理古树名木列入“省级森林城市”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申请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另一方面设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专项基金,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保护古树名木,争取社会资金,推动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4 结语
歙县建档登记的1 335 株古树名木,是漫长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的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只有社会各界都参与保护古树名木,才能为它们的生存和继续蓬勃生长撑起保护伞,让它们成为宜居宜业宜游歙县的一张亮丽风景线。
周喜安副省长要求做好春季松材线虫病集中除治工作。2 月28 日,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指挥长周喜安主持召开林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近期重点工作,要求进一步压实各级林长防治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盯紧关键环节,突出防治重点,加大春季集中除治力度,持之以恒做好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
为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省林业局要求各地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质量不降,及早谋划、统筹安排。截至2 月底,全省已完成清理病死、枯死松树81.5 万株,占任务数的69.3%;打孔注药78.4 万株,占任务数的88.7%。黄山市已基本完成清理病死、枯死松树和打孔注药任务。
五部门联手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日前,省林业局、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合肥海关联合下发通知,在全省部署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通知要求,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违反规定的相关经营者一律停业整顿,经营场所一律查封;违法从事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交易活动的,依法依规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对野生动物饲养繁育场所实施封控隔离,场所周边设置隔离警示标识。加大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执法力度,突出案件查办,重点打击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狩猎、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协同监管和联合检查、联合执法、联合惩戒。全方位、多角度排查搜集线索,实行违法线索共享,完善案件移送快速通道。及时受理违规经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投诉举报,快速分办,督查严办。
省林业局部署当前森林防火工作。正值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关键时期,省林业局印发通知,全面安排部署春季森林防火工作。
通知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清醒认识当前森林防火形势,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业管理责任,加快组建、落实林业部门森林防火机构,充实森林防火工作专门人员,健全森林防火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森林防火工作秩序不乱、力度不减、无缝衔接,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火有人防;立足林业主管部门职责,在“防”上下功夫,强化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隐患排查等森林防火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做好早期火情应急处置工作,要保留现行管理的森林消防队伍。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充实防火物资储备,加强培训和管理;严格落实“有火必报”和每日“零报告”制度,坚决打赢春季森林防火工作攻坚战。
《一日一技》为林农提供技术需求。疫情期间,省林业局组织一批技术专家,围绕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推动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结合林业生产、生态修复、林业扶贫、林业产业等实践需求,编写相应的技术手册或技术指南,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第一时间向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业企业等林业经营主体推送,以加快林业复工复产和提升林业标准化水平。截至目前,已编发28 个专题,其中部分专题已被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公众号选发。
省林业局计划将“一日一技”在线服务工作纳入全省“112”林业科技服务活动、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林业科技扶贫、林业信息化等工作中,进一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139 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安徽有黄山、宣城、六安、池州、滁州等14 个市的139 个村榜上有名。开展森林乡村建设,是示范带动乡村绿化美化、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措施。国家林草局专门制定了《国家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试行)》,于2019 年首次开展国家森林乡村认定工作。
池州森林公安“硬核”出击战疫情。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池州市森林公安“硬核”出击,在组织开展“2020 守护餐桌安全行动”和“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打击方案、部署专项行动,开展候鸟迁徙通道专项巡查,切实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全力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截至2 月20 日,市森林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1 723 人次,检查餐饮饭店921 家、农贸集市266 处(次)、其他场所344 处,收缴野生动物55 只,立刑事案件4 起,破案3 起,查处行政治安案件1 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 人,治安拘留1 人。
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成为生态研学大课堂。自2019 年入秋以来,有来自北京、合肥、马鞍山、阜阳等省内外多地的多个研学团上千人陆续走进新安江山水画廊生态课堂,聆听生态文明思想(新安江实践)生态补偿机制公益讲座、参观体验这里的山水美景,让广大师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歙县新安江百里山水大画廊现已成为生态研学的“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