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超声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前造瘘中的临床应用
2020-12-24袁志坚周娜马翔刘嘉
袁志坚,周娜,马翔,刘嘉
(哈密市中心医院,新疆 哈密)
0 引言
肾结石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病,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是草酸钙等晶体物质在肾脏异常位置聚集所导致的,引起患者腰部钝痛或者是剧烈疼痛,临床症状的表现为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胀等。若是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尿路感染,导致尿路阻塞,严重者可能会损害肾功能的发生,肾实质萎缩,伴有肾盂肾炎、肾周围炎、肾盂积水等并发症[1]。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介入性超声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前造瘘中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超声科诊断的肾结石临床患者58例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为36~68岁,平均(50.34±5.47)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3例,病程1~6年,平均(3.1±1.5)年;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15例,病程1.5~5.7年,平均(3.3±1.5)年,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B超定位的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①首先明确结石的部位、大小和数目的分布情况;②患者进行持续硬脊膜外麻醉,输尿管逆性置管,患者俯卧位;③B超定位结石的肾盏,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角度;④通过穿刺架,沿超声穿刺引导线确认穿刺针的进入,肾集合系统后拔出针蕊,液体流出,置入导丝;⑤扩张穿刺通道,建立经皮肾石通道;⑥激光碎石,观察肾内碎石情况[2]。
实验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介入性超声造瘘治疗,型号为GE便携机:①经皮肾进入,患者采取俯卧位姿势,患侧垫高至25°,选择的穿刺点在12肋下腋后线上;②取出针芯,尿液流出,金属导丝放入肾内,使用能够进入输尿管的导丝;③经皮肾造瘘道扩张,沿着金属导丝用筋膜扩张器进行一系列扩张,并留校外鞘;④输入输尿管镜进行观察治疗[3-4]。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式后,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的有效率等相关情况进行评估。有效率评估:治愈,结石清除干净,无残留,症状消失,肾功能改善,结石被粉碎,大部分排出,小结石等待被排出,切口愈合,无并发症;好转,症状减轻、肾积水减少、肾功能改善或者无继续恶化,结石取出,尚有残留结石,仍有残留结石,未排尽;未愈,结石无变化,肾功能无改善,症状、症体无改善[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率分别是75.86%、89.66%,实验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肾结石的病因是,某些因素在形成的过程中造成了尿中晶体物质浓度的升高或者溶解度降低,呈现出过饱和状态,吸出的结晶,局部进行生长,聚积,最终导致结石的形成[6]。形成结石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因素大概有:①年龄、性别、遗传、环境、饮食和职业等有关;②机体代谢异常,长期卧床、缺乏营样、感染、尿路的梗阻等原因形成结石。肾结石很少由单纯的一种晶体组成,大多数的组成都是由两种以上,其中一种为主体[7]。
超生医学中介入性超声属于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临床医学上,在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超声引导不仅指各种穿刺、引流的诊断治疗技术,还包括了术中超声、经腔内超声、超声造影等。穿刺活检,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在临床中已经广泛应用。例如胸部、腹部、盆腔等病变,超声下显示的病变,基本上都可以应用。穿刺引流,例如经皮肝胆管穿刺造影置管引流术,在超声的引导下胆囊造瘘术、经皮肾盂穿刺造影与肾造瘘术等都可应用。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的具有无辐射、简单灵活的操作性、术中可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控、准确定位、降低并发症等特点,已经开始逐步取代其他的影像学,成为了主要影像学定位的手术方式[8]。在手术中器械可以准确的到达患者的患病部位,可以尽可能地使镜子活动度大,操作方面,尽量做到单一通道,取干净结石,避开肾蒂及实质内的大血管,减少并发症以及出血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介入性超声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前造瘘中,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显著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