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斗少帅”王飞雪:让中国天眼遨游苍穹

2020-12-24阳光

国际人才交流 2020年12期
关键词:飞雪导航系统北斗

文/阳光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王飞雪,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生导师,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顶层设计专家,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科技专项导航技术专家组组长。多年来,他始终忠于党的国防科技事业,为了心中的“北斗梦”,自觉把个人理想和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军队建设的伟大事业,始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抢占科技前沿,勇攀科技高峰,努力追求卓越,全身心致力于建设世界最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

2020年6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射出烈焰,拔地而起,北斗系统第55颗,也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设完成,中国天眼可服务全球。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飞雪,深邃的目光紧盯大屏幕,百感交集。这位埋头苦干25年,逐梦北斗,被“卫星之父”孙家栋誉为“亮剑”式的北斗人,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怀?

“学霸”少年,倾情国防

王飞雪,1971年1月出生于福建长汀县城,从小品学兼优。13岁时王飞雪看国庆阅兵式,科技方队的银河彩车、“银河-I”“国防科大”等解说词让他久久不能忘怀,这个心怀“银河梦”的少年毅然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

本科学业4年很快结束,中科院向成绩优异的他伸出橄榄枝,国防科大保送他本校读研参军。当时商品经济风起云涌,大批知识分子和国家干部纷纷出国或下海经商。“我要参军!”少年时的梦想又一次感召他。“军强则国强”,王飞雪选择留校,并选择了国家急需的精确制导方向。他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硕士学业,提前攻博。

1995年,王飞雪偶然得知北斗导航系统因信号快速捕获难题而停滞了10年。10年都解不开的难题,激起了这位年轻博士生的兴趣。经过几个通宵的反复推理论证,王飞雪确立了新算法。当他红着眼睛把方案交给系主任时,系主任眼睛一亮,他们一起完善了方案,并反复确定了可行性。方案很快得到了中科院陈芳允院士的高度关注,最后认定可以让王飞雪尝试。

王飞雪又面临新的抉择,接受北斗任务,意味着之前一年多的读博努力清零。祖国的需要就是军人的责任,他果断地接受了任务。那一年,王飞雪24岁,从北京带回一台电脑和4万元实验经费,把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仓库收拾成实验室,开启攻坚战。他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奋战,浑然不问世事。直到有一天,王飞雪碰见几个对他没好脸色的同学,一打听,才知道因为他三次推迟论文答辩,其他同学也因此延迟了。王飞雪深表歉意,随即以闪电般的速度突击完成论文答辩。“没办法,2000年卫星发射,1998年死活要完成北斗项目。”

整整三年,王飞雪不是在实验室,就是扛着仪器设备奔往试验场,并且几次晕倒在试验场,但他醒过来后继续工作,“我不担心体能弱,只怕事情做不成。”

北斗卫星

厉兵秣马,砥砺前行

当显示器上脉冲灯闪耀,信号捕捉成功的一刻,业内专家难以置信:三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子,三年内竟然解决了几十位知名专家努力十年都未能解决的问题。王飞雪团队成功研制的北斗一号全数字快捕与信号接收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技术的国家。

2007年4月,北斗二号第一颗卫星发射升空后,遭遇强烈电磁信号干扰,无法进行正常通信。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即将组网的10多颗卫星将无限期推迟发射,已发射的卫星也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当时有两种方案:一是“躲”,二是“抗”。“躲”的技术难度小,但前期建成的地面系统要重建,国家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电磁环境一旦改变,还要继续“躲”。而“抗”耗费资金少,但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时间紧迫,且胜败难料。

“三个月内拿出‘抗体’!”王飞雪主动请缨。有多难?“就好像把大象装进冰箱。”回忆当年攻关的情形,同事孙广富说,抗干扰设备体积十分巨大,需要的功耗也较大。如何把一个大型设备安装在只有自己体积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的装备中?

2008年年初,长沙北斗楼,夜夜灯火通明,王飞雪团队玩命般与时间赛跑。终于,不到三个月,具有强大抗干扰能力的卫星载荷横空出世,卫星抗干扰能力提升1000倍,国家避免了巨额损失。

“时机稍纵即逝,今天不拼命迎难而上,明天就得花费更多的时间追赶。”连续三个月鏖战的王飞雪,整整瘦了一圈,但目光依然如炬。时任卫星导航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感慨:“你们是李云龙式的科研团队,关键时刻敢于亮剑,亮剑必胜!”

王飞雪的家人早已习惯他像个客人一样,偶尔出现在家中吃顿饭。一天,已学会说话的儿子,跟出门上班的王飞雪告别说:“爸爸好走,欢迎下次再来。”他才意识到儿子长大了。儿子很小就能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排名娓娓道来,懂事后,他很清楚爸爸的梦想是让北斗系统排名世界第一,正如他被取名为龚(攻)一。

2015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导航论坛上,中国北斗排在俄罗斯格洛纳斯和欧盟伽利略之前。现场的王飞雪激情澎湃:20年的奋斗,北斗排名从第四上升到第二。回国后,他对同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下个目标拿第一!”

王飞雪(中)与同事研究工作

2018年我国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设,到2020年北斗三号覆盖全球。北斗系统不仅可以定位,还能发短报,气象卫星风云系列可以每六分钟加密观察一次,帮助世界各国有效防灾减灾。

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在使用北斗系统。这意味着,“高大上”的北斗系统大到给珠峰测量高度,小到为叫外卖、网购服务,已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催生出经济社会效益、促进产业发展,中国航天的外汇收入也随之屡创新高。

王飞雪在卫星导航领域声名鹊起,不时有国内外大企业开出优厚待遇来聘请他,王飞雪都婉言谢绝:“我在军校学有所成,就想让中国天眼遨游苍穹。”

壮哉北斗,全球组网

王飞雪的办公台上,放着一只意欲振翅高飞的陶瓷小猪。这是妻子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属猪,妻子说这简直是给他量身定制的——一心梦想遨游苍穹,不问他事。

王飞雪的“另一个家”北斗团队,从最初3人发展到300多人。他总是体恤下属,苛待自己。一年出差最高达200次,总是尽量挑晚上出行,不耽误白天干活,还省了住宿费。攻坚克难的日子,他见同事一脸疲惫,就赶他们下班去休息。同事凌晨4点起夜,却发现他独自留守彻夜工作。

2005年,王飞雪的项目被列入教育部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这是北斗团队第一个个人项目。王飞雪毫不犹豫地把经费交给团队统一管理:“个人只是团队中的一员,我个人的荣誉就是团队的荣誉,有团队才有个人。”在王飞雪的带动下,团队成员都自发地上交项目经费统一管理,保证钱花到实处。2012年,北斗团队首次报奖,王飞雪和团队研究决定,报奖时领导一人一项,剩余的让给年轻人。王飞雪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感召着更多的北斗人。2013年,北斗团队荣获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特别奖”。王飞雪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全军多个奖项: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全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全军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1月,王飞雪被授予“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称号。面对多项荣誉加身,王飞雪感慨不已:“要感谢国家让我实现梦想,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为了理想而奋斗。”

2020年6月23日,我国完成北斗系统所有55颗卫星组网发射,形成一张“天网”,服务全球。从此,时间与位置这两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面对浩瀚星辰,王飞雪想得更深,更远!

猜你喜欢

飞雪导航系统北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名的确定与保护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船舶智能导航系统
北斗时钟盘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偶见飞雪闲吟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飞雪迎春到
‘중국 별’을 더욱 빛나게 해야 한다
第九朵桃花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