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网络空间话语权建设浅析

2020-12-23冷翠玲纪舒洋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络社会互联网

冷翠玲 纪舒洋

摘  要: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信息和资源共享,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新时代我国在互联网科技和新媒体等信息传播媒介方面发展迅猛,应坚定“四个自信”,加强网络空间语言体系建设与治理,讲好中国故事,加快提升我国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话语权;网络社会

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3-084-04

一、网络社会与网络话语

1.互联网与网络社会

计算机的发明推动人类在数字技术领域大跨步前进,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实现了由计算机到网络再到计算机的信息传递途径,形成了一张巨型虚拟大网,让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突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变得更加快捷与高效。当代,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互联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自此进入了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的发展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与相处模式,如何将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中两种身份有机融合成为现代人面临的全新课题。

网络社会的发展究其本质是互联网产业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结果。“互联网及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资本的注入,又对网络经济的繁荣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产业与传统行业在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中不断磨合,相辅相成,为网络社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机遇。”[1]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资本进入互联网产业的结果,资本以其追求无限利润的本质属性进入网络空间,加快推动网络产业发展。在资本的引领和指导下,网络社会中各类产业也都不断地按照资本的需求发展并为其提供便利支持。也即,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资本的入侵使网络社会成为又一个资本侵占的虚拟空间。

2.网络话语权

资本的入侵必然导致网络空间的政治变革,网络社会中资本与权力的结合重构了网络社会关系,网络政治引导资本流向与权力运行,网络社会运作方式也不断变化。首先,網络社会中民主理念得到实际上的优化和体现,公民对于政治生活的参与形式与积极性得到提升。其次,在网络社会中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变得模糊,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联通形成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使得网络空间成为当代政治权力竞相角逐的场所。第三,网络社会政治转型成为各方争取的权力对象,一些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以其技术领先等优势,使网络空间成为其政治发展的新领域。

网络信息传播形成网络话语体系,一些发达国家欲通过对网络空间的控制,谋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利益,使得其加速推动互联网技术在数字信息方面的技术垄断,加深全球范围内数字信息领域的技术鸿沟,以掌控网络话语权。

二、西方网络技术霸权与中国网络失语的原因

在网络空间中,随着互联网商业巨头的发展,互联网科技公司与传统传媒行业进一步整合,出现了横跨互联网信息生产、网络传播、网络社交平台搭建的巨型企业。与其他国家相比,西方国家具有更强的控制数据、控制信息、控制传播的能力,在此背景条件下,西方国家具有制定规则、控制话语和霸权统治的优先权。

1.信息压力与信息霸权

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量是有一定限制的,超过一定的量就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运行并导致身心不适。如果接收的信息中包含有明显的情绪激活,那么,还会加大这个刺激的强度。信息压力并不是互联网出现后才有的现象,但在网络社会中信息最大的特点就是种类繁杂并且数量庞大,如此庞杂的信息如果不经筛选就全部如火山喷发般扑面而来将对世界人类心理造成更强的信息压力。[2]由于拥有网络核心技术的先发优势,运用技术垄断等手段在网络空间增加网络经济与网络政治的控制是达成网络空间信息霸权的首要途径。信息实力强劲使得西方国家可以对其他国家在信息方面进行限制和控制。

2.西方国家以信息主权谋求自身利益

阿尔温·托夫勒指出,当今世界已经脱离了完全依靠金钱与暴力统治的社会而转向数字化信息强权的社会。[3]当今世界,谁掌握了网络信息控制权、网络信息发布权、网络空间话语权,谁就将达到资本与暴力都无法企及的统治地位。西方国家对于网络空间信息主权的争夺主要包括:首先,利用核心技术优势控制信息传播途径与方式。通过对智能产品的发明更新、新媒体平台的创新推广等方式不断地对网络信息进行发布和传播,进而进行信息垄断以巩固其信息传播渠道,确保其信息传播的途径长久有效。其次,西方国家通过网络信息来传播符合其利益要求的价值观,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第三,在进行数字信息限制的同时,西方国家也对全球其他国家进行信息窃取,以确保其自身利益。

3.我国网络传播力弱的原因

我国网络舆情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首先,信息爆炸真假难辨。截止2018年底,我国网站已达523万个,人们每天都沉浸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面对大量信息,我们通常真伪难辨。其次,信息发布缺乏把关。自媒体盛行的今天,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新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去中心化的出现,在浩瀚的网络信息中,辨别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弱化,我们看到和听到的往往并不是真实的事件本身,而是经过层层包装过后呈现出来的。第三,在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宣传方式方面缺乏创新。传统媒体与新兴互联网媒体的融合不够完善,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我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都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因此,我国在加强国际网络传播能力、加快提升话语国际影响力方面仍需努力。

三、我国网络空间话语权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指出:“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4]

1.加強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网络信息化发展势头迅猛,如何在发达国家技术垄断、信息霸权中独善其身并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掌握核心技术、创新技术发展、平衡发展不均、维护网络安全成为我国当代网络空间治理的基础课题。硬件方面,我国还存在着网络基础设施普及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城乡差异较大,中西部偏远地区较东部发达地区无论在基站建设还是网络设备普及方面都比较落后。同时对于智能设备,我国工厂代加工情况较多而自主研发数量少,因此加强网络基础硬件创新研发至关重要。软件方面,我国缺乏真正的核心技术,存在着简单技术自给但核心技术依赖发达国家的现象,因此加强网络信息核心技术研发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加快推动网络强国建设至关重要。网络安全方面,由于硬件软件都存在一定的发展和技术局限,不能彻底摆脱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制约,因此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隐患,应迅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开展反抗网络霸权联合行动

对于互联网的出现需要理性辩证地看待。一方面网络社会实现了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人们不断在虚拟与现实中找寻自己的社会身份,在矛盾中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是个相互交织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多方主体更应该相互信任加强沟通,推动建立互联网全球治理新体系,共同构筑安全、民主、开放、共赢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国政府应明确宣示网络空间相关国际问题的政治立场,系统阐释中国开展网络领域对外工作的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行动要点,旨在指导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加强对话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共赢、有序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3.加快提升我国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致力于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安全,以及在国家主权基础上构建公正合理的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并积极推动和巩固在此方面的国际共识。作为互联网使用大国,我们要顺应形势,坚持网络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限制,加快提升我国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一是应积极参与国际网络治理行动,通过国际社会平等参与和共同决策,构建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世界经济正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国要率先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将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以此提升我国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二是要积极发声,明确我国关于网络方面的新主张,以获取网络空间话语权。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发展,使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强,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应在网络空间争取,在网络空间积极发声以获得世界范围内网络社会的广泛认同,必须以公平公正、共建共赢为基础,我国近年来积极参加并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最为典型的参与方式。

4.坚定“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积极参与国际网络治理并创新丰富网络话语传播手段,推进全媒体有效融合,将中国“良政”公之于众,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信心。新时代的中国应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网络话语传播人才培养,加强网络空间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充分解决互联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宣传“互联网+”文化。中国网络话语权的建立不应仅仅依靠官方努力,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坚定“四个自信”,在网络空间传播中国声音,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参考文献:

[1]何菊香,赖世茜,廖小伟.互联网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5(1):141.

[2]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353.

[3]阿尔温·托勒夫.权力的转移[M].吴迎春,傅凌,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243.

[4]习近平.敏锐抓住信息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EB/OL].(2018-04-21)[2019-12-20].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941337.

猜你喜欢

网络社会互联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个人对知识深度的自我评价程度与个人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的关系研究
论网络社会舆论场的属性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