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创历史,正在发生

2020-12-23

读者·原创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西北老胡入户

我和同事王飞去看望老胡。

老胡全名胡文磊,今年57岁,是读者出版集团定点帮扶的甘肃省镇原县庙渠镇六十坪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他2018年6月11日至2020年7月31日一直从事驻村帮扶工作,因病暂时退出。这次,我们要做关于精准扶贫的“特别报道”,其他几位驻村帮扶同事都撰写了深深打动我们的文章,老胡作为几位驻村干部的老大哥,我们很想听听他的故事。

老胡很健谈,我们准备的提纲几乎没能派上用场,他已经从初到六十坪村时的情况、这几年与村民的交往、如何开展工作、六十坪村目前状况等几个方面,把我们想了解的内容说得清清楚楚。

密集的输出中,老胡提到“咱们庙渠的黄花菜是最好的”“像我们六十坪,都是梯田小块地”,显而易见,两年多的驻村生活,让老胡和六十坪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六十坪村的一分子了。

没有来过大西北,没有深入过大西北的农村,你大概很难理解,老胡们的工作有多难开展。

村子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的多为老弱病残;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也差,基本靠天吃饭,更别说有什么产业优势;交通不便,眼前净是沟沟峁峁,走好多次,也未必能记住眼前的路,对面坡上的邻居,互相说话能听到,真要走到跟前,下坡再爬山,得走一两个小时。

老胡住在村部里,刚去时条件很差,做饭要生火,天冷生炉子,吃水得每两天去拉一次,冬日雪后无法出门拉水就融雪取水,洗澡要趁去县城开会的机会……

这些困难老胡没怎么讲,说得最多的,是村民对他的好。

入户走访,留他在家吃饭;地里有多的菜,给他门上挂一把;有几天没见到他,就要打电话问问;老胡做手术,有村民听说了,从几百公里外赶来看望。

老胡凭的是什么?是2019年全年超过300天住在村里,是了解村情、吃透政策,是向上级争取支持,联系项目资金,四方为农产品找销路,是自掏腰包为村民买的一盒血糖试纸、一双鞋、一箱牛奶、两箱挂面,是四处为失学特殊儿童联系特教学校,是人心换人心。

老胡手边的工作台账上,未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的具体情况一目了然,老胡他们要根据各家各戶的人口结构等基本情况来制定具体帮扶措施,比如兜底保障、入股分红、劳务输转、残疾人补贴、安全住房、产业培育等。看到老胡,我突然就理解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含义—老胡就是那“承上启下”的针,缝合起六十坪村与小康生活之间的距离。

老胡是中国两三百万名驻村帮扶干部中的一员,就是他们付出蚂蚁啃骨头般的努力—为上千万户贫困家庭做入户登记,了解并详细记录致贫原因和家庭弱项短板,制定具体可行的帮扶措施,责任到人,挂牌督战,才写下了这“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

这期杂志,我们记录下老胡们的故事,就是记录正在发生的、由一个个老胡所锻造的历史,为时代画像。原创历史,正在发生。

在《读者》(原创版),看到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大西北老胡入户
大西北的秋色
这样生活挺好
大西北儿女
再补充几句
入户盗窃的罪与非罪
冬夜听雨
跟着锻炼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
没忘了你的教导
逐梦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