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生产技术现代化的研究
2020-12-23梁卫锦
梁卫锦
摘 要:伴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持续性深入,中药制剂的生产模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药制剂所应用的系列生产技术工艺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需求,尤其是无法满足不断更新的制药质量标准。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药制剂的综合生产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中药制剂生产技术现代化,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药制剂;生产技术;现代化
引言
中藥制剂主要是将中药材当做原材料,并基于中医理论作为指导,按照相应的处方、工艺技术进行加工所获得的制剂。版苏浙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持续深入,中药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优势也显得越发明显,尤其是毒副作用轻微、疗效独特,备受市场青睐。对此,探讨中药制剂的生产技术现代化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超临界流体技术
超临界流体属于一种借助温度、压力在临界点之上的流体,性质在于液体与气体之间,这一种物质的密度与液体非常详尽,但是又具备非常接近气体的扩散系数[1]。整体而言,超临界流体本身拥有比较高的溶解能力以及良好的流动性能,传递性能非常好,可以直接替代传统有机溶剂,从而规避了有机溶剂本身的毒性、易燃、易挥发等问题,促使中药的有效成分以及纯度可以维持在理想指标。在平常生产中,可以借助超临界流体技术方式,借助物质临界条件相对温和的特征,例如对大多数物质都存在化学惰性,所以也得益于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性质,无色无味无毒等特性,可以直接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当前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主要是应用于中药制剂的生产中,其多个环节均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快速膨胀过程以及反萃取过程,属于提高中药制剂纯度的有效途径。
2.中药澄清技术
当前我国中药行业在中药萃取液方面的澄清期间,一般是醇沉法方式处理,醇沉法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乙醇进行[2]。伴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发现乙醇作为澄清剂的澄清处理方式并不合理,其主要是因为有许多不溶于乙醇的中药无机物,其会成为杂质而取出掉,这样的方式过于粗略且不合理。在中药成分中,也有许多生物活性的无机物以及免疫作用的多糖和蛋白质。但是,这一些物质都会在澄清过程中被乙醇所沉淀掉。另外,在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澄清时会使用大量的乙醇,这对于用药者而言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
近些年伴随着技术方面的持续创新,澄清技术方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进,例如超滤技术分离性技术,其耗能相对比较低并且实施流程比较简单,其主要是将多孔性的半透膜作为分离的介质,这一项技术并不会破坏药物的稳定性,同时对于中药注射药物而言,其可以有效提升杂质去除效率,同时对于能量、药物消耗比较低,再加上工艺流程简单效率高,药物澄清度以及稳定性都比较好,所以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3.中药分离技术
中药的本质在于天然化学,其具备多种化学成分,结构相对复杂。对此,想要进一步提高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顺利分离存在较高的难度。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属于分离天然化学产物的有效分离技术,具备一定的应用优势。当前来看,研究与开发制备色谱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种:1、大规模的高压液相色谱,这一种色谱与普通色谱并不相同,其需要专门的设备,例如高流速输液泵,只有这一种设备才可以承担高压色谱柱的压力,同时在失配分离条件之下,通过优化分析型方式直接转化成为大规模的制备设备;2、超临界流体色谱。这一种失配技术的分离效率相对于大规模高压相色谱技术具备更加快速的优势,其可以实现对色谱的有效提取、浓缩以及分离,从而提高药效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挥发、热不稳定的中药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具备广泛性的应用优势;3、逆流色谱。逆流色谱主要是一种不应用固念吸附剂的全液态色谱方式,其主要是应用液态固定相,采用和固定相相互不混淆的液态流动相进行分离。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分辨率较高并且梯度的操作性较大,可以实现反相性操作,对于中药的分离和分配处理优势明显,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碱、黄酮类以及皂苷类的化合物分离操作。
4.新技术的应用
伴随着中药制剂的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也衍生出了许多的新型制剂剩饭技术,这也显著的推动了中药制剂的生产现代化发展进程。薄膜包衣膜生产技术便是近些年比较常用的一项技术方式,其广泛应用在中药颗粒剂药物以及片剂药物的生产中,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预防药剂褪色问题,从而保障药物效果的稳定性,规避挥发等风险。一般情况下,在临床中中药制剂的生产都是应用糖衣片、滑石粉进行,两种包裹的方式都具备独特的优势,但是都存在容易受潮的风险,同时遭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也比较大,生产工艺虽然复杂但是耗时比较长,相比之下薄膜包衣膜技术的应用具备比较突出的优势,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并且抗潮、抗热的能力更强,药物药性的保障效果也更加突出,具备更加理想的应用价值。
5.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药制剂满足现代化医药市场的需求,推动我国中医药技术持续发展,需要有意识的提升中药制剂的综合生产技术水平,并基于研发、引入以及应用等综合技术方式,有效提高中药制剂的综合应用价值,促使药物能够更加充分与稳定的应用,从而为人类健康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朱婷,李英鹏,平洋,等. 基于经典剂型科学表征的中药制剂创新策略[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11):36-40.
[2] 刘睿,李新宇,李亚卓,等. 网络毒理学及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 药物评价研究,2018,v.41(0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