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纪录片的配音技巧分析
2020-12-23雷雨欣朱丽
雷雨欣 朱丽
摘 要:人文纪录片的价值包括画面的融合、情绪上的共情能力和有声语言的艺术表达等多个层面。人文记录片的配音,需要将画面信息、听觉信息及视觉信息通过解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观众进行引导和提示。
关键词:人文纪录片;配音;解说词;技巧
纪录片是非虚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它所具备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是普通影视艺术所不具备的。纪录片记录历史、反映生活、传播历史、构建时代精神。人文纪录片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更是不容忽视,它的艺术特性是特殊的,它的语言魅力和配音技巧也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一、人文纪录片的特点
纪录片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中国同行说是“形象化的政论”,针对热点政治话题的政论是舆论宣传斗争中最犀利的武器之一,而论据真实充分则是政论的威力所在。人文纪录片从社会各个角度描写刻画贯穿其中。用侧面和形象的镜头,真实又生动的语言映衬着这个社会原本的状态。
真实则是所有纪录片包括人文纪录片的艺术生命,这是普遍的共识,真实是艺术片各种功能价值赖以生存最重要的基石,而且真实性又是纪录片感染力的酿造基础。不得不承认,纪录片真实性是一把带弹性的尺子。人文纪录片就是在用最真实的画面讲述最平凡或最震撼的日常生活,用最朴实又最华丽的语言概括每一个镜头。
文献性直接表现为作品所含信息的重要性、丰富性、鲜活性。文献特性尤其重视运用客观手法,要求主观结论根据充分主观感情抒发合理、珍惜文献特性、维护文献价值,履行历史使命。这是每一个纪录片制作者的职责,人文纪录片工作者通过最客观的信息,描绘最动人的故事,感人肺腑的传说。
二、人文纪录片的艺术美
人文纪录片的特征是特殊鲜明的,它所蕴涵着的是自然美、和谐美、意境美。
人文纪录片的自然美是本性彰显。既要自然效果,又要摒弃肤浅纪实,这就是人文纪录片自然美的特殊性、妙用艺术技巧和艺术策略的结合,是大雅若俗。
人文纪录片是综合性影视即时艺术,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产物,多种手段和谐共存是以艺术形式不完整为条件,也就是“残缺美”,残缺美孕育和谐美是各种综合性艺术的共同美学规律,也是人文纪录片创造美的规律。
意境美则直接揭示了绝大多是人文自然纪录片的拍摄技巧,人文纪录片意境多以直观景物细节构成,长镜头和特写多镜头及同期声是最有效的营销手段,解说词和音乐是间或用之的重要辅助手段,且这些均具有强有力的揭示功能,因而被广泛地重视和应用。
三、人文纪录片的解说词和同期声
人文紀录片的艺术美要通过有声语言的演绎表现出来,这就离不开解说词和同期声,它们的作用主要是以下几点:
1、解释说明。人文纪录片创作中,解说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解释说明,让观众对画面内容更好的认识。
2、升华提炼。主要是对人文纪录片的主题进行升华,任何纪录片表现的都是创作者的立意和思想,通过解说可直接表现出来,强调全片的精神内涵与思想内容。
3、补充强化。人文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很多内容无法或准确用画面表现出来,此时解说接发挥着补充说明的作用,可使人文纪录片的信息量增加,丰富受众认知。
4、烘托意境。人文纪录片中解说配音还具有营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通过解说,可以将本以在画面中体现出的意境、情感加强,将平淡无奇的画面延伸到更加的生动活泼。
5、抒情表意。解说还具有艺术点化的作用,可表现情意、抒发情感,通过解说的手法,将内心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营造出高邃的意境。
6、衔接串联。对于人文纪录片而言,其画面本身缺少自然过渡,受众甚至会感受到混乱的现象,所以,通过解说促使人文纪录片整体结构更加完整。
四、人文纪录片的配音技巧
纪录片解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画面信息、听觉信息及视觉信息通过解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观众进行引导和提示。因此,画面与解说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所以在纪录片配音时,特别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几个重要契合点。
一是纪录片解说要与纪录片创作的目的、风格相贴切。纪录片的创作,即便是相同的内容,因为创作目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基调、不同的表现方式。具有相同表现的纪录片,也会因为创作的手段、拍摄的方式不同,而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风格。纪录片的解说应该与创作纪录片的目的以及创作风格相贴切,要努力使纪录片解说选择适当的表达技巧,来适应整部纪录片的风格和基调。
二是纪录片解说要与纪录片画面的气氛、情绪相融洽。在这里不只是说相对位的融洽,还有对立面的融洽。对位性指的是应以画面的情绪、气氛为表达的依据,包括色彩、松紧等。如《圆明园》中一段解说词:这座宫殿的形状类似一个汉字“万”,……,雍正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帝国的太平。这段解说词在解说时,应该表现出与画面相同的氛围,即凝重;对立性则在表现形式上追求的是更高层次,如在纪录片《钱学森》中,解说词:1946年,钱学森接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聘请,……,他却陷入了危机。这段解说词在解说时,体现的是对立性,要将应喜却忧的情感表现出来。
三是纪录片解说要与镜头的运动方式、不同场景相对应。也就是说解说不仅要注意与纪录片画面的情感内容相对应,也应该和纪录片画面的运动方式契合,这也是解说与画面相合的重要方面。例如《圆明园》纪录片中,一开始画面呈现出的是圆明园的模拟图,解说词为: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 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在解说的过程中,必须要与画面色彩差异,以及镜头的运动,甚至是画面的明暗对比等,都要通过解说词将不同的心理感觉表现出来,配音过程中,要求要从音高、音量、音长、力度及色彩等方面对语言进行处理。
纪录片的解说是纪录片创作和表达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这种有声语言对于纪录片画面的信息传递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与纪录片类型的不同相适应,解说词的风格也存在差异,每段解说词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没有所谓固定的方法和独特的标准。在实际解说配音时,能够准确地反映思想内涵,结合纪录片的风格、内容,合理运用解说配音技巧,能够体现出个性化的专业追求、配音方法和风格。能在播出时有良好的收视效果、较为成功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就已然是非常成功的纪录片解说了。
参考文献
[1] 论人文纪录片配音的技巧——以纪录片《第三极》为例[J].刘映宏.电视指南.2017(3)
[2] 人文电视纪录片创作探究——以电视纪录片《纸鸢记》创作为例[J].陈欢;盛锦静.科技讯息.2017(3)
[3] 想象在历史人文类纪录片配音中的作用[J].高家慧.青年记者.201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武汉东湖学院 “东湖未来之星”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人文纪录片的配音技巧分析》(文件编号:武东院研字[2020]2号)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雷雨欣,2000年8月18日出生,女,汉族,湖北大冶,本科,学生,武汉东湖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朱丽,研究生,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