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德育渗透,实现“立德树人”
2020-12-23刘苏成
刘苏成
【摘 要】 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实施“立德树人”的基础学科,也是落实“德育为首”的主要渠道,亦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对于儿童以后的学习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文章将从情景创设、运用生活实际、开展多元活动、运用多样手段等四个方面,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的话题进行分析探讨,与一线的教师分享。
【关键词】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新课标提出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学科教学应与德育有机融合,实现道德品质的发展,驱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德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营建德育氛围,让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策略问题,谈几点实践性的体会。
一、以情境创设实现德育渗透
合理的情境能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以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目的。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立足教材巧妙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中,通过表演、体验等方式,规范学生的行为,利于德育的全面渗透。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也可以让儿童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感到真实,拉近学生与学科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学习共同体”的思想,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奠定快乐学习的基础,让德育渗透“润物无声”。
创设情境应注重趣味性,如游戏、故事、竞赛等的融入,都可以营建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以《不做小马虎》的教学为例,课堂伊始,教師首先为学生讲述“小马虎”的故事,故事的融入为课堂增加了趣味性,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以此活跃了课堂氛围。然后,教师在学生听故事的基础上,提出讨论性的问题:你认为小马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伙伴为什么给他起个“小马虎”的名字?通过这个情境问题的探讨和交流,学生明确了“小马虎”主要有回答马虎、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不把心思放在重要的事情上等缺点,从而明白“马虎”的危害,认识到做事应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初步养成认真的好习惯。
二、以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
生活本身是个大课堂,是德育教育的大熔炉。道德与法治学科以生活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辅助教学,走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实例、生活实践中得到启发和感悟,提升德育素养。
如《爱心的传递者》的教学,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几幅乐于助人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人物是如何帮助他人、传递爱心的,再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回忆哪类人帮助过自己,说说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再让学生演一演自己帮助他人的经过,如客车上给老人让座、过马路时搀扶老人……这样的教学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引发他们的体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人、收获快乐的道理,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奉献的道德情怀,将德育落到实处。
以生活实例进行教学,教师应注重生活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熟悉,才能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如在进行《干点家务活》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汇报在家中帮助家人做了哪些家务活,或者布置课外作业:根据实际情况,帮助爸爸、妈妈做点家务活,并在下节课上,一一汇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明白做家务是孝敬父母的表现,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三、以多元活动活跃德育课堂
小学生喜欢动、喜欢玩。鉴于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以活动的开展激活课堂,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实现“立德树人”。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也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受到教育。如《不做小马虎》的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联系自身——捉马虎”的活动,这个活动的开展,首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小马虎的实例,说说在家中做什么事马虎过、交流后来是怎么不马虎的等。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开展活动时,融入趣味性,更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如在《不做小马虎》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体验式的活动,让活动更富含趣味性。如以“练认真”为主题开展体验活动:小学生排成队,传递第一个小朋友说的悄悄话,让最后一个小朋友说出第一个小朋友的悄悄话,然后,比一比哪个小组游戏成功,哪个失败,引导他们分析、总结成功、失败的原因,让获胜的小组介绍游戏成功的秘诀,说说怎样才能做好这个游戏;让失败的小组找到失败的原因……游戏的融入让学生找到克服马虎的方法——做事认真、专心,活动中德育得到自然渗透。
四、以多样手段构建德育课堂
德育渗透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任务。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从情境中渗透、结合生活渗透、开展活动渗透之外,还应采用多样手段,建立德育课堂,如角色表演、课外活动开展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体验中启发、活动中践行道德行为。
首先,借助于名人故事打动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运用名人故事进行德育渗透是德育渗透的秘密武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捕捉学生的心理诉求,穿插名人故事,既增加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如《家人的爱》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明白对于家人的无私的爱的理解,教师运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从中明白是孟母的小心呵护,才使得孟子成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明白“严格也是一种爱”的道理。
其次,模拟体验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如教学《家人的爱》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家人的爱,教师可以模拟一个情境:扶布娃娃走路,让学生扮演家长弯腰扶着布娃娃走路3分钟,让学生弯腰背着布娃娃走路几分钟,表演后,让学生说说表演后的感受和体会……通过体验式活动,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家人的爱,体会到家长照顾自己成长是辛苦的事,从而明白自己应该热爱家人、感谢家人的启发和教育。
再者,运用歌曲也是渗透德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如《家人的爱》的教学时,在课堂即将接近尾声之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家人的爱像大海、像草原、像一棵大树,有了家人的爱,我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我们在享受家人对我们的爱的同时,也应爱家人,让爱常住我们的家。然后,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歌曲的欣赏和演唱,再次涤荡学生幼小的心灵,德育渗透润物也有声。运用多样化手段渗透德育教育,开展有效的课外活动,也不失为有效性的手段之一。如《我爱我家》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小调查活动,询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的生日,为他们制作感恩“孝心卡”表达自己对长辈的爱……让活动成为课内外联系的桥梁。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注重德育渗透,将德育目标落到实处,以此为社会培养德育素养高、法律意识强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强爱萍.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才智,2020(04):31.
[2]郑胜云.着眼德育细节,夯实德育教育效果[J].华夏教师,2020(02):42-43.
[3]张惠君.生活德育 智慧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