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深度融合

2020-12-23周雪萍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运动

周雪萍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为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力争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成长,同时让小学生的心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挖掘教材,了解心理健康知識

现行的小学体育教材中蕴含着诸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利用这些内容开展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各种体操、队列训练等,这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能引发儿童的动作思维,对培养儿童的自制力与坚韧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课本中包含众多的游戏内容,这些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在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同伴的情感,进而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起跑”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老鹰和小鸡》的故事,并让学生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如老鹰、小鸡、母鸡等,通过开展这样的游戏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并促使他们养成严守组织纪律的习惯。再如,在开展“我是木头人”这个游戏时,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目视前方,保持身体不动,并坚持数分钟。通过这样的训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生既了解了心理健康知识,也学会严格要求自己。

二、激发兴趣,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为,人在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中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身的体验,都有过不同的情绪。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的学生不能掌握一些运动技术,容易导致积极性降低。如有些男生不会跳绳,有些女生不会跳高等。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运动技能,教师要及时进行辅导,以提高其成绩,进而使其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例如,在教学“仰卧起坐”时,有些女生一个都完不成。此时,教师既要进行言语的鼓励,还应该适当降低难度,如数量从少到多。经过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增加难度,最后规范动作标准。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情绪影响很大。如有的学生喜欢运动,但是学校缺少运动器材,或运动场地不佳等。这些情况对学生的运动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开展竞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现代体育教学理论认为,竞赛是学生掌握各项体育技能的有效方式,也能让学生学会怎样承受各种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学会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有些小学生意志力较差,自信心也有待于加强。但是教学实践让我们认识到,通过体育竞赛能培养其顽强的意志,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开展冬季长跑竞赛能增强学生的体能、耐力等。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学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教师要抓住每次体育竞赛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地对比赛结果进行总结,帮助成绩不佳的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积极调整好心态。在平时的教学中,雨天,教师让学生在教室内观看残疾人奥运会比赛视频,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拼搏精神,学会如何克服自己心理的压力,从而慢慢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加强运动,矫正学生心理障碍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障碍是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开始,并随着障碍的扩大让心理变得更加脆弱。因此,很多专家建议开展健心运动,通过健心运动来改善心境结构,从而使人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尽量降低学生的愤怒性与抑郁性,平衡学生的心理,逐渐降低他们的心理疲劳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勤于观察学生,善于分析造成学生心理失调的原因,从而达到矫正学生心理障碍的目的。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选择多人参与的集体项目,如篮、排、足球等球类项目,也可以选择拔河、接力赛等需要多人参与的体育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协同作战或平等交往中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教师也可以选择游戏、爬山、旅游等运动项目,让学生在运动后放松自己的心情,消除心理方面的障碍。学生一旦越过心理障碍,就会快乐地学习与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加强运动是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让小学生逐步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这样才能把小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心理健康运动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不正经运动范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