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2020-12-23许海英

乡村科技 2020年30期
关键词:十三五小康社会乡村振兴

许海英

[摘 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精神风貌,打造具有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乡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牢固基础。

[关键词] “十三五”;小康社会;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0-59-2

自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报告中反复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才能科学制定战略规划,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十三五”时期也是推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辽宁省积极认真研究中央文件要求,制定了符合辽宁省实际情况的工作规划,对推动辽宁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标准化和平等化,着力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精神风貌,打造具有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乡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牢固基础。

1 乡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十三五”时期,辽宁省先后推出“全民全运 美丽辽宁”“情系家园 放歌辽宁”等群众主题文化活动,举办辽宁省群众文化节,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开展公益演出、周末百姓大舞台、“百馆千站”群众文化活动、农村电影放映节、戏曲进乡村及文化下乡等活动,推动了文化惠民活动与基层群众的有效对接。此外,辽宁省还举办了全民读书节,“书香辽宁活动”,深入开展图书“进家庭”“进乡村”等诸多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弘扬传统节日”“我们的节日”等活动,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促使百姓更加了解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知识,让传统节日活了起来、动了起来,留住了乡音乡韵,记住了乡愁及家乡的味道。同时,辽宁省积极实施“先进文化进万家”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积极乐观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用先进的文化思想武装农民的头脑,有效提升了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辽宁省支持农民自办文化,举办农民广场舞、大合唱、大秧歌等极具乡土特色风貌的展示或演出活动,为广大具有文艺才能和爱好者的农民朋友提供了展示的平台[2]。传统节日的开展,增强了农民的文化情怀,丰富了农村的生活,加重了农村的感情寄托。

2 农村思想道德水平建设持续加强

辽宁省加强了对农村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做好了对农村社会热点及难点问题的应对,积极回应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最期盼的现实利益问题,巩固了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辽宁省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培育了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心态。

2.1 深化乡村建设活动,发展文明新风

“十三五”期间,辽宁省深化文明村镇建设活动,加强动态管理机制,经常性地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难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加强农村成年人的四宗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为适应新时代要求,辽宁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普及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日常生活中,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活动,传承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农村形成新的社会风尚;开展县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的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城乡共建、文明集市创建、文化广场活动等,掀起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潮。此外,辽宁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创建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村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整治大操大办、盲目攀比、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

2.2 注重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

唱响“辽宁好人”“学习郭明义——做雷锋式的好人”等宣传品牌。辽宁省推出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宣传学习活动,推出一批“新时代的好农民”“乡村振兴榜样”等先进模范人物;大力宣传褒奖那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积极推出“凡人善举”,让学先进、做先进、当模范成为一种农村人人学习赶超的新风尚。近年来,辽宁省内开展了学习先进、学习模范的活动热潮,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无穷的,对此,要不断激发所在乡村发展的内动力,凝聚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3 积极引导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十三五”时期,辽宁省相当重视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其实施产业品牌化战略,发掘乡村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当地本土资源,实施“一县一品”工程,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乡村民俗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开发人才。

3.1 培育地域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

积极开发民间艺术、民俗演出等节目,以此促进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辽宁省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的振兴计划,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产业,提高传统工艺品质,以形成品牌、带动就业;支持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手工艺品生产企业推广“公司+農户”的合作模式,发展线上与线下的新业态融合,依托地域特点推动地区文化旅游与农村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

3.2 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辽宁省印发《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推进辽宁文艺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名牌、名品、名人”工程,推荐电影《为了这片土地》《毛丰美》和话剧《干字碑》等一系列农村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积极打造辽剧精品,为全省的文化戏曲传承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3]。

3.3 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与维护水平

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历史痕迹体现了遼宁省各族人民的创造力、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和谐辽宁均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91处,市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 530处;现有“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9项,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 472项,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 974人;现有16个乡进入我国民间文化之乡行列。

4 不断扩展乡村文化活动空间

“十三五”时期,辽宁省不断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重点向乡村倾斜,为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镇服务。辽宁省支持“三农”题材的文艺创作,鼓励文艺工作者持续推出反映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乡村振兴实际的优秀文艺作品,以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真实的精神风貌。为彻底贯彻实施国家“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技助力兴农、精准扶贫工程,推进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建设,辽宁省积极开展“科普之冬”等主题科普活动,推进科技文化进乡村、进村入户等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全省开展较完备的图书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保证实施县(市)级城市拥有文化馆、图书馆,使得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辽宁省积极建立健全广播电视体系,促使广播电视媒体服务网络覆盖到乡村,保证村村通广播、通电视。“十三五”时期,辽宁省农村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逐年增加。

“十三五”时期,辽宁省的种种惠民措施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农民群众接受的知识面也更加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辽宁省农村普通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参考文献

[1]王宁.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进路:基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8(9):48-54.

[2]孙文静.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5):202-203,205.

[3]吴永胜,许玉明,张波波.溧水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6(3):98-102.

猜你喜欢

十三五小康社会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