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晋巧姐”叶菊英: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2020-12-23吉彦杰

科学之友 2020年11期
关键词:草编编织玉米

吉彦杰

草编种类非常丰富,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特色,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因为草编所选用料多是纯天然植物,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所以草编不像其他手工艺,任何时候都能做。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正是晋南地区农作物丰收的季节,科学之友非遗采风活动一行人前往闻喜县蓬笠草编专业合作社参观草编项目。合作社就设在一间农家小院,院子里堆满了制作草编的玉米皮等原料,条件设施略显简陋,但叶菊英老师高超的草编技艺名不虚传。缠绕、捋直、接驳,如无缝天衣丝丝入扣;打结、点缀、勾连,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农村随处可见的玉米皮,经过整理、挑选、熏白、染色、纺经绳、编织等工序,在叶菊英老师的手起剪落间玩出了新花样,令现场每个人都由衷称赞。

闻喜草编记忆

在闻喜县这片神奇的人文沃土上,千百年来流传着花馍、鼓车、花鼓、剪纸、刺绣、布艺、木刻、根雕、草编等诸多民间传统艺术,从事这些民间艺术的工匠、艺人,一代传给一代,一代超越一代,继承、创新了千姿百态、品种繁多的艺术作品。闻喜草编就是这条民间工艺长河中的一滴水珠,它虽然很小,却能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闻喜县地处华北平原西南端——黄河三角洲的运城盆地,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远古时期为舜帝管理农业的大臣后稷,就出生在闻喜县冰池村,他教民耕作,播种收获五谷,开辟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古国农耕的先河。由于闻喜地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肥沃的土地盛产小麦、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夏收后的麦秆草、秋收后的高粱秆和玉米皮,遍地都是,成为闻喜草编的丰足原料。

早在明末清初,当地的老百姓就发现并采用麦杆编织草帽、坐墩(或是受南方人用稻草编织蓑衣草鞋的启发),用高粱秆编织锅盖、馍垫,用玉米皮编织坐垫、布篮,用荆条编织箩筐、背篓、牛笼嘴等。至今用麦秆编织的草帽和用高粱秆编织的锅盖,人们仍在使用,而用玉米皮编织的物品却出现了发展创新的好局面,成为闻喜草编行业的佼佼者。闻喜草编现已成为省、市级双料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演变与传承

闻喜县篷笠草编专业合作社,它的前身是闻喜县东方草编工艺厂,再往前追溯就是民间草编工艺世家——闻喜县下丁村的老叶家。

叶玉林是老叶家草编的创始人,他吸取了当时当地民间百姓家用柳条、荆条编织生产工具和采用麦秆、高粱秆编织生活用品的经验,大胆创新,改进技术,制作模具,提高效率,编织出了许多农村适用的物件。他用扁担挑着编织品,走村串巷叫卖,挣了钱置了家产。后来年龄大了,叶玉林便把手艺传给了儿子叶文熙,儿子老了又传给孙子叶正泰。

1949年以后,叶正泰继承父志和事业,扩大了编织作坊,雇用几个编织匠人,收购采集原料,加工编织柳篮、簸箕、苇席、粮囤、荆筐、背篓、草帽、坐墩等老百姓适用且喜闻乐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后来,叶正泰又在县城老西街租房,开了一家土产品店,对外销售编织产品。每到集日,门店人来人往,生意曾红火一时。一直到“文革”开始,才不得不关门停业。回到村里后,为了一家生计,叶正泰仍继续编织产品,以换取生活物资,供养孩子们上学。儿子叶竹敏、女儿叶菊英的编织技术就是那时父亲口传手教的。这为他们以后的办厂、办合作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發展创新路

20世纪80年代,老叶家玉米皮编织的第四代传人叶竹敏(《闻喜县志》有记载),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感召下,坚定走出农村,在当时闻喜县乡镇企业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资贷款办起了闻喜县东方草编工艺厂。叶竹敏充分发挥自己老叶家草编技术的传统,充分利用麦秆、芦苇、蒲草、玉米皮等原料进行再加工,研发新产品,广开销售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叶竹敏也被评为“山西省优秀青年星火带头人”。

到1990年底,共建分厂6个,从业员工达500人,年生产各种草编产品20万件,远销国内各大城市并出口到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地。

20世纪末,由于各种制约因素,工厂停业转产。自从工厂停业后,叶菊英无奈回到家里务农,但她并没有放弃草编事业,一直在农闲时间构思、创作、编织玉米皮工艺品。

近10年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和广大农民积极调产转业,开展多种经营,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大力发展,玉米也得到大面积种植且连年丰产,成为当地农民创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秋收后,满山遍野的玉米皮让叶菊英看到了希望和商机,于是她和妹妹叶小菊于2014年10月创办了山西省闻喜县篷笠草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开始采集、收购大量玉米皮,立志将闻喜草编发扬光大。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80余人,涉及16村30多个农户,编织加工玉米皮工艺品10大系列、200多种产品。

合作社成立以来,《人民日报》《农民报》《山西日报》《山西科技信息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及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运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对合作社和叶菊英进行了实地采访和宣传报道。2015年,闻喜草编被评为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6年6月,第四代传承人叶菊英、叶小菊和第五代传承人叶娴豆被全国妇联吸纳为“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员”。同年8月,闻喜县蓬笠草编专业合作社的产品获山西省妇联三晋巧姐“最佳创意奖”和“最受欢迎旅游手工艺品奖”;同年10月,产品荣获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示银奖。2017年11月,闻喜草编(玉米皮编织)荣登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8年4月,叶菊英正式被评为闻喜草编(玉米皮编织)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4年7月,闻喜县成立了工艺美术协会,叶菊英被聘任为编织分会会长,她既是合作社社长,又是编织分会会长。有了自己的企业,叶菊英信心倍增,决意办好合作社,开发好新产品,传承好草编技艺,带领合作社社员以及广大农民妇女编织出更多、更美的玉米皮工艺产品,取得更优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

几年来,黑龙江、辽宁、云南、陕西、河南等地的草编爱好者纷纷闻讯前来,向叶菊英请教学习玉米皮编织技艺;叶菊英也应邀先后深入全国7个省39个市县153个村庄,传授玉米皮编织技艺,培训贫困山区闲散人员达万余人,被全国妇联誉为“山西草编第一人”。

“草编传承了几千年,在当下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拥抱变化,才能保持自己的生命力,一代代地流传下去。”对于未来,叶菊英胸有成竹。传统民间工艺有着挖掘不尽的资源,朴素、简练、大方又富有魅力。沉浸在手工艺的世界里,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艺,淬炼心性,用“美”回报时光与岁月,这是一份幸运,更是一种选择。30年来,叶菊英初心不变,信念不改,坚定地致力于草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相信闻喜草编会越来越好,焕发出更多活力和光芒。

后记:采访的時候,叶菊英正好扭伤了右脚,行动不便,但之前并未提及,仍然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尽力配合,自始至终没有一句抱怨。在她心里,只要能让闻喜草编为更多人所知,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我想,正是这种对草编事业最敦厚质朴的匠心、发自肺腑的热爱和初心不渝的信念,支撑着她在传承、创新闻喜草编的道路上一路高歌。

传承人档案

叶菊英,女,1965年生,山西省闻喜县桐城镇人。1990年从事草编制作,现任闻喜县篷笠草编专业合作社社长,闻喜县草编工艺协会会长,运城市工艺美术大师,运城市工艺美术协会传习委员会主任,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闻喜草编(玉米皮编织)传承人,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理事。

猜你喜欢

草编编织玉米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收玉米啦!
大名草编的工艺风格及出路探索
闻喜草编:曼妙于指尖的技艺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编织草编 助民增收
我的玉米送给你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快乐是用来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