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义词语义迁移机制的基础认知理论及研究应用方法探究

2020-12-23王卓

锦绣·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多义词

王卓

摘要:该论文侧重目的语文化背景信息,克服母语的语义认知负迁移。在多义词学习和教学中应侧重目的语文化背景信息的输入,利用多义词语义在文化语境中的正确应用来克服母语思维定势产生的语义认知负迁移。本文将探究以下相关理论的基础。

关键词:多义词;语义迁移;认知研究;理论与应用

引语

“语义迁移”指的是指一种语言从语义层次对另一种语言的使用发生的影响。词汇作为交际过程中最小的语言单位,其语义会在习得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或由两种语言的概念相似性造成, 或由人们的心理联想而造成,或受母语社会文化影响而造成,这些因素都会使得词汇在习得和使用中不断的发生语义迁移现象。多义词是语义迁移和变化的直观体现,因而是词汇语义迁移研究的最佳研究对象。要想对多义词语义迁移现象进行系统详实的论述,须选择大量学生习得中基础常见的二语多义词作为研究材料。这些都是基于以下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原型范畴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范畴化”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万物进行归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根据这些特性人们才能够形成概念,语言符号才具有意义。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基础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 Eleanor Rosch 在20世纪70 年代中期构建。该理论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互动存在着一个基本层次范畴,即“原型”,语义范畴化是以“原型”作为认知参照点向外扩展和表征的过程。处于语义范畴内核心位置的“原型”也被称为“中心义项”,与范畴中其他成员(边缘义项)着一定程度的共性和相似性, 处于语义范畴的“边缘义项”围绕“原型义项”向外排列和辐射,但语义扩展的范畴是模糊不明确的,也会与其他邻近类别的“义项”交叉,不断提高扩展义项的抽象程度继而派生新的语义,使语义变得更加多样化,大量的多义词语义由此形成。本课题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分析多义词的语义范畴,既有助于揭示语义迁移生成的机制,也可以加深人们对原型范畴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二、语言模因论

原型范畴理论对于多义词语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义项的派生和辐射问题上, 而语言模因論则从词汇的语义迁移视角对多义词的习得进行探讨。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Suan Blackmore (1999)指出“任何经过‘模仿过程而被‘复制和传播的信息都可以称为“模因(meme)”,语言也是一种模因。语言模因论是国内认知语用学中的一个新理论,认为模因是人脑中的信息单位,可以看作复制因子用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先前已习得的知识都可能作为模因输入(input)到学习者大脑中,这些模因因子在再次学习时从学习者的记忆储存中被释放和传播,实现了模因的输出(output)。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自然的接受了模因的感染,成为模因的宿主(host)。原有模因的因子经过宿主(学习者)的主观抽象思维和心理表征,进行了语义的复制、传播、变异与重新编码从而形成了新的载体,词汇的语义迁移现象也由此产生。 本课题运用理论化和系统化的语言模因论来阐释二语习得中词汇语义迁移的原因,能够揭示多义词语义生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为当前多义词语义的习得和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三、隐喻与转喻认知机制

多义词语义的更新与语义迁移的现象一方面受到词汇原型语义以及语言模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来源于学习者内部的认知思维影响。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认知手段,根据Lakoff Johnson,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通过对不同领域之间的事物建立联系,将源域中的部分事物(熟悉、具体的概念)向目标域(陌生、抽象的概念)映射, 形成词汇新的隐喻意义。Radden 和Koveses指出,转喻是在同一个理想化的认知模型(同一个域)中源域向目标域提供心里通道的认知过程,源域和目标域均为该域内的概念实体,二者具有邻近关系,源域为理解目标域提供心理可及性。转喻是人们以联想的认知方式来赋予语言特定含义的过程。

词汇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反映,而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在由多义词的相互关联范畴组成的复杂语义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多义词语义迁移机制的重心在于对多义词认知特征的提取,因此本课题利用隐喻与转喻机制对词汇的多项语义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揭示多义词语义迁移的本质。

四、研究应用方法探究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科学性地结合。针对多义词语义迁移机制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综述法:本课题首先采取文献总书法确定了课题的研究对象,通过在图书馆、资料室、学术期刊平台等信息系统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查询和阅读,充分把握已有的理论研究和最新成果以确保课题立意准确、观点鲜明;同时围绕研究目的,通过采集和整理资料找寻当前研究对象的突破口,得出当前词汇语义迁移现象认知研究仍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最终确立本课题关于多义词语义迁移的认知研究。

(2)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基于本课题相关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和大量的多义词语料,主要采取定性分析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原型范畴理论、语言模因论作为课题的相关理论不仅需要对研究对象多义词的语义定性分析,还需要以定量的多义词语义迁移分析为基础,这样能够运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工具深层解读多义词语言迁移现象生成的机制和认知模式。因而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能够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可信度与科学性,更具说服力。

(3)对比和比较结合的研究方法本课题对于多义词语义迁移的认知机制的分析过程中,还需要用到对比与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多义词习得的语义迁移受到来自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诸要素影响,在实例分析过程中可以借助二者语义因子的相同之处建立一定的认知机制联系,然后对二者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和对比分析,进而解释学习者词汇语义迁移的原因。最后利用所得规律建立认知联系,建构形成多义词语义迁移机制的框架图,增加研究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孙银新. 现代汉语双音节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的分合[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15

[2] 郝明. 多义词语义迁移机制的认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1-30

猜你喜欢

多义词
体认原型范畴视域下多义词延伸及对学科英语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多义词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初中英语多义词教学策略研究
以chino,na的误译为例,论多义词的翻译方法
数据驱动学习法与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
现代日语多义词研究概观
探究多义词和同别音异义词的区别
浅析俄语同音异义词和多义词的区分
认知理论下的英语多义词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