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力的方法
2020-12-23潘云霞
潘云霞
【摘 要】 学力简单来说就是学习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主体变成了学生,教学目标也从知识的教授变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学力的培养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做准备,所以教师要对其给予重视。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从依托先学、适时引领、优化设计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力培养;方法
教学的目的是教授知识、技能,为学而教,从而達到“不教就能学”的目标。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就不能将重点放在知识的教授上,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力。不过培养学生的学力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下列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力的策略,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一、依托先学把握教的起点
想要构建起学力课堂,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才能给学生指明道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入先学后教这一模式,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力。
例如在教学《梅花魂》的时候,教师想要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适合的教学目标,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让学生去讨论、交流,并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话题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梅花盛开在什么样的季节里?课文中讲述了怎样的事情?梅花的魂是什么?通过外祖父的几件事情,你感受到了什么?外祖父的精神和梅花的魂有怎样的共同之处呢?这些问题层层递进,而且是以学生的疑惑点为基础的,所以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学习,明白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阐述了外祖父是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以学生的思维盲点为起点,根据学生的学去确定教学的方式、手段,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适时引领放大学的过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知识。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学力,教师就必须明确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讨论空间,要想办法让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例如在教学《手指》的时候,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理解每个手指的特点,却很难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很难理解其中的道理,不利于学生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并将描写每个手指的特点的句子划出来,再总结出每个手指的特点、性格。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知识。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一个小游戏,体会手指合作的意义。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进行了适时的点拨与引领,学生就能明白五个手指的作用,进而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团结”的主题,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课堂教学的人文关怀体现出来,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学力。
三、优化设计挖掘练的时机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读课文,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形成语言技能,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优化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练习的时机,适时地让学生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学力。
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理解文章想要传递怎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写得好的句子,分析其优点,然后适当地进行仿写。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开国大典》的文章结构去写一篇作文,阐述一件有趣的事情,尽可能地利用文章中的一些手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于爱国的名言,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语言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还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调动起来。
学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并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的发展当作根本,将正确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上述提到了三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依托先学把握教的起点、适时引领放大学的过程、优化设计挖掘练的时机,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不过教无定法,培养学生的学力的方法也不止上述提到的三种,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然后结合两者运用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才能让学生的学力真正得到提高与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红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软件:电子版,2015(05):150.
[2]林静.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