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款中国车型对标分析 纯电动汽车设计的成功之道(中)
2020-12-23吴听MauroErriquezPhilipSchferDennisSchwedhelm
吴听 Mauro Erriquez Philip Sch?fer Dennis Schwedhelm
编者按
麦肯锡日前发布报告,探讨电动汽车的设计之道。该报告深入分析了涵盖中国大部分市场的十款国产电动车,内容包含详细的技术分析,细化至单个零部件的成本估算,资料详实,有助于全球汽车产业链参与者了解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的主要挑战和机遇。但由于篇幅较长,本报决定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刊登,敬请关注。
一旦市场达到一定规模,中国纯电动汽车厂商很快能实现盈利
得益于中国市场独有的一些特征,好几款车型在成本结构上都具有优势,这使他们有望实现盈利。对现有内燃机(ICE)平台的再利用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现成的组件和高度模块化的系统使资本支出维持在较低水平。而中国本地供应商在电子和电池领域经过多年积累已拥有丰富的专业经验。这样的供应商生态系统正好支撑了上述设计理念及其效果。
我们基于逾25万个数据点对物料和生产成本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0个车型中有9个都能达到中等或以上水平的边际贡献率,最高可达50%。不过,当我们将保修、营销成本、一般性成本及管理费用、研发、资本支出纳入考量之后,我们估计营业利润率依然为正的车型将减少(图4)。固定成本的巨大差异可能源自多重因素,比如整合深度、采购策略差异、厂商总产量等。
市场新玩家尤其需要应对结构性挑战以及总体产量较低的困难。除了在研发上付出更多努力以外,通过柔性制造和价值链的战略定位来优化资本支出,都有助于更多纯电动汽车厂商实现盈利。
为快速提供多种纯电动汽车产品和车型,中国多数纯电动汽车厂商均通过调整现有内燃机平台或使用多用途通用平台来制造汽车。在物理拆解过程中,我们也利用3D数字孪生/虚拟现实软件比较了这些车型的设计。这项工作让我们看到,10款纯电动汽车中,9款在电池形状、电池位置以及地板形状等方面具备相似特征。由此可见,这些车型都使用了过去的内燃机底盘,也就是说,它们采用的是经过修改或可共用的内燃机平台(图5)。同样,采用相似设计有助于推进产业化,因为现有工艺和制造技术蓝图都能派上用场。在产品开发流程中,产业化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方式对于缩短产品上市周期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观察到这些汽车厂商均采用一种分组式设计方式,聚焦于现有概念与制造技术,并使用现成组件。这些做法有助于减少资本支出并加速产业化(图6)。
高度模块化以及外包策略提高了制造过程的资本支出效率。一旦实现模块化,组件成分即可被推至预装配环节并且可由供应商来完成,这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外包率,从而简化了主装配流程的复杂度。具体而言,我们在10个车型中的三个观察到了高度灵活的装配系统——电驱系统和其他电力电子设备(DC-DC转换器和车载充电机OBC)均作为模块预装在副车架上。此外,电池系统可在任何阶段进行装配,这方便了后期集成,也让装配更加灵活(图7)。如此又能进一步减少资本支出。
就推进产业化而言,当前的供应商生态系统加速了产品上市。中国在电机生产、半导体、电子产品,尤其是电池方面的长期积累,使得本地公司有能力提供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所需的所有零部件(图8)。由于垂直整合水平各异,汽车厂商通过本地供应商采购的动力总成系统零部件比例在45%~100%之间。
不过,从更广泛的角度看(生产设备供应和生产线设立),全球企业仍占有一席之地。西方制造设备厂商的專有技术保障了中国供应商能够提供整体价值链所需的质量,比如涂装。
吴听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Mauro Erriquez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
Philip Sch?fer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Dennis Schwedhelm 麦肯锡高级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