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促进德育发展
2020-12-23王琦
摘 要:美育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应当伴随学生的一生。要想使美育伴随学生的一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潜移默化地进行美育渗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中学音乐教育,教师必须承担起自身的教育责任,能够潜移默化地进行培育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探索美育和德育规律。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索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以美育促进德育发展,并提出具体的教育指导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音乐;美育;德育
音乐属于艺术类学科。音乐教育应当是德育和美育并重的教育,它也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在声乐的引导下激发音乐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初中音乐教育,教师应当充分应用声音艺术,使学生受到音乐形象的熏陶与感染,能够将音乐教育寄托于情感和情趣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
一、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美育和德育的融合
1.理解歌曲的情感美
教师在初中音乐实践教育教学当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通过将音乐与德育教学知识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当中的思想情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探索当中能够感受到歌曲的意境,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增强学生的歌曲感悟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此首曲目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多少仁人志士在祖國危亡关头抛头颅洒热血,使学生在学习当中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观念。
教师也可以在音乐实践教育教学当中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歌曲的深入思考能力,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也可以在实践教育教学当中通过深入浅出地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当中感受到生活当中的真善美,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音乐,百科全书中解释为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门艺术。音乐最初带给人的美应该是音乐特有的节奏感、旋律感。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当中可以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有意识的锻炼,引导每一个学生在把握节奏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聆听音乐时通过拍手或者借助乐器等方式来体会节奏,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传统民族音乐单元时,可以播放《百鸟朝凤》让学生欣赏。它是一首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曲调,以唢呐为主调演奏,表现出一种欢欣鼓舞热烈欢腾的气氛。该曲似乎没有固定的调子,全凭艺人的即兴演奏,自由加入各种声音,公鸡啼叫,母鸡下蛋,甚至是小孩的哭声都可以听得到。结构如此松散的音乐却可以营造出欢快喜悦的氛围,尤其是民间结婚时的演奏,你甚至可以感受到百鸟贺喜的景象。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欣赏乐曲中的旋律美,还可以树立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实现美育和德育的融合
在初中音乐教育实践当中,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音乐教学素养,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当中对真善美进行追求,并且在生活当中深入挖掘教学素材,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丰富学生学习思维的同时,树立科学学习思维。教师也要不断积累各类知识,树立高尚的教学情操,及时了解当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状态,做学生的榜样,用优美的教学语言和娴熟的教学技巧形象化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例如,在引导学生了解德育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欣赏“为人民服务”的相关歌曲。当学生在聆听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在一旁为学生讲解一个叫张思德的八路军人,并且向学生讲解“为人民服务”的出处。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了解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意义。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国家领导人在慰问教师时所讲的话,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在教育行业当中起到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可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魅力,结合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和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塑造学生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感受到真善美,从而升华人格。
参考文献:
[1]谢丽娟.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艺术科技,2017,28(12):278.
[2]孙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66.
[3]李秋君.以乐育人润物无声: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8(17):49.
[4]徐佳佳.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华夏教师,2017(14):66.
作者简介:王琦(1967.12—),女,汉族,籍贯:甘肃兰州,中学高级教师,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