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语文课堂中提高中重度特殊儿童综合能力
2020-12-23项海林
项海林
摘 要:《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支持性策略;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丰富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以生活语文课堂《爱探险的朵拉-宝贝山》(以下简称《宝贝山》)一课为例,注重“教、学、做合一”,为中重度特殊儿童提供了恰当的策略支持——“游戏策略”“情境策略”“活动策略”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促进了中重度特殊儿童的综合能力发展。
关键词:生活语文;中重度特殊儿童;综合能力
一、问题及背景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是一所拥有学前至中等职业教育资质的特殊教育学校。由于招生对象程度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很难对这些中重度甚至极重度特殊儿童实施传统的课本教学。刚入学的中重度特殊儿童呈现低口语、运动能力弱、认知弱等现象,如何通过生活语文课堂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即语言表达、认知能力、感知能力,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难题。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仁爱学校以《课标》为纲要,开展以生为本的课堂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实施中,根据学生特质和能力,围绕教学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整合教学目标与内容,为中重度特殊儿童提供了恰当的支持,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适应性,促进了中重度特殊儿童的综合能力发展。
二、方法思路
结合开展课堂研究的必要性,同时为营造全校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教学业务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骨干教师、党员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推动学校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仁爱学校自2017年9月开展了以“伙伴三人行”模式带动公开课展评活动。即一名党员模范教师或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带领两名年轻教师共同开展公开课展评活动。
三、教学实践
本次就以小学低年级一节生活语文课——《宝贝山》一课为例,来浅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特质和能力,围绕教学主题开展实践性活动,提升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几个策略。
(一)因“才”选“材”,因“材”施教
笔者参考《课标》设计生活语文公开课《宝贝山》,在课程内容设计中,一方面依据特殊儿童的年龄特点及智力程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编排内容,另一方面注意到内容的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使低年龄段的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化”教学凸显,满足幼儿玩的天性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设计了极具儿童天性的游戏化教学,带领全体学生跟着朵拉去探险:抓泡泡、走独木桥……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均具有教、学、玩的特点,满足儿童玩的天性。通过这样的趣味活动,学生注意力被吸引了,在趣味的课堂中提升了他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与本体觉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情境化”环境创设,给予幼儿玩的场景
《宝贝山》一课在教学场景创设上,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创设了符合本节课教学活动的游戏情境,为“用手抓肥皂泡”环节设置了泡泡屋,为“用脚走平衡木”设置了平衡木装饰的独木桥的场景……总之设计的场景均是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情境。特殊学生喜欢这样的情境,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被带入了课堂活动情境之中,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通过真实的情境进行语言表达、运动等能力训练,也增添了教学情趣。
(四)“活动化”教学设计,满足儿童的各种感官
《宝贝山》一课,无论是泡泡乐园抓一抓泡泡、走一走独木桥,还是课堂上的放松律动等活动,都是利用特殊儿童已有的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他们与我们设计的活动相互作用,进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在活动中通过直接的经历、感知和相互作用,他们才能对学习的价值进行潜移默化的理解。我们要用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去理解。
(五)实践反思
环境创设要适量。在课堂上老师使尽浑身解数,希望孩子们的目光能够有意无意注意到。但是孩子们的眼里都是活动器材的布置……教师創设的环境都是孩子们平时喜闻乐见的,当老师一下子呈现在课堂中,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需要适量进行,以免孩子们注意力全在环境布置和奖励物上。
四、结论分析
在生活语文课堂中对中重度特殊儿童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教、学、做合一”。实验证明,在中重度特殊儿童课堂中利用“游戏策略”“情境策略”“活动策略”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行之有效的,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促进了中重度特殊儿童的综合能力发展,也增加了许多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当然,在对他们进行教学的同时要争取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家校结合方能充分有效,也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系列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