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2020-12-23刘向华
刘向华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日益完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不断更新,学校逐渐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课程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平台。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学质量,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需要改变讲授式教学,构建生活化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0.185
小学是学生思想发育的重要时期,若教师没有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很有可能对其今后学习、行为等带来负面影响。生活化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容易被理解、接受,为小学生了良好道德法治意识形成创造有力條件。因此,联系实际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 生活化教学概述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生活”为核心,构建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目前,在课上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若是以单纯的理论讲解完成知识传授,则小学生很难完全理解抽象知识点,难以形成系统记忆。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就能够较好的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原本知识讲授的枯燥、乏味之感,让小学生能够参与到新奇的教学活动与事物中,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将生活中的部分内容融入到课上,为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供便利,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教学,学生也能将知识点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有着重要促进作用[1]。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道德与法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2.1 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
生活化教学本身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任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活化目标,这样才能为后续开展的教学提供方向与指导[2]。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整体教学进度,然后围绕生活素材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从生活角度出发对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进行深度思考,尽可能减少小学生的理解难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成就感。比如,教师在讲授课程中《我不拖拉》的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拖拉现象,了解时间的重要性,教师就应该制定梯次教学目标,第一梯次,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拖拉行为的不好之处,并且能够找出自己的拖拉行为;第二梯次,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纠正或者控制拖拉行为,保证生活、学习中的各项事务都能够按部就班完成;第三梯次,在教师启发下能够较好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第四梯次,培养起较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设置梯次目标的方式,让后小学生更加了解生活与学习中自己的真实状态,为更好的纠正自身问题打好基础[3]。
2.2 创设生活化情境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理解能力较差,若是教师单方面进行知识讲解,学生不光无法理解,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顺利完成有着较大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也难以实现。为了更好的落实生活化教学,任课教师就必须要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对相关知识有着进一步理解,同时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可以切实的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而形成潜移默化的思想,使其能够形成较好的法治观念,为课程学习打好基础[4]。]比如,教师在讲授《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先引入“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道”等佳通规则,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片段,让小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到有规则的社会是怎样的状态,明白规则对于一个小集体而言是多么重要,然后将规则引入到课程中,延伸出班级规则,也可以利用短视频播放一些学生行为,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符合班级规则与秩序,从而帮助小学生正确判断,融入到学习生活中的各个阶段。
2.3 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小学生有着充足的实践机会,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并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这也就需要任课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多元的实践机会与空间,利用课上、课下时间,科学规划实践时间、形式,增强小学生的课上主观体验。比如,在讲授《干点家务活》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务活比拼,以比赛的形式,让小学生锻炼家务,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让小学生明白家长不易,使其在今后主动参与家务。为避免造成较大的课程教学压力,教师应选择一些切实可行的家务活动,比如整理书桌、叠衣服等,都可以让学生就地取材,增强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让学生说出学习完成后的感悟,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5]。
结束语: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持续进行,为小学教育工作调整创造了有力条件。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类型,应受到相应的重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情境、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等方式,落实生活化教学,帮助小学生深入理解,并较好应用于生活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萍.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读与写,2020,17(17):40.
[2] 杨洋.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0,(31):73.
[3] 次仁仓拉.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读与写,2020,17(14):44.
[4] 梁惠兴.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浅谈[J].师道·教研,2020,(5):113-114.
[5] 王秋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