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故事灵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

2020-12-23徐江红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0期
关键词:故事欣赏课小学美术

徐江红

摘 要: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的时候,加入生动的故事,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美育的教育目标。所以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好地顺应改革的需要,利用故事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故事;小学美术;教学;欣赏课

在进行小学教育课程中,美术欣赏课程是需要涉及的一种课程形式,并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还坚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程的内容很枯燥,学生也不感兴趣,从而导致欣赏课程难以继续下去,无法完成教学的目标。根据年龄特征分析,小学生对于故事比较喜爱,所以我利用这种方式展开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一下用故事来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故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故事在他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一些有趣、生动的小故事可以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进行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方式来创设一些情境,有趣的情节加上教师的语调引导,就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相应的氛围中。在故事的引导下,就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教学关于动物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构建“动物大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小动物的模仿,感知小动物的特点,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更好地开展课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美的事物,而且也很善于进行想象。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就要使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欣赏一些图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它们编写成童话或者寓言故事,这些故事也许在成人看来很简单、很幼稚,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却是十分有趣的。只有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强烈的兴趣,才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用故事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具体方法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學的首要环节,一些教师不太重视,还有的教师跳过这一部分,直接进行教学,这样的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没有趣味性的,所以在开展课程的时候,教师应该加入适当的故事导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为之后的课程教学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节课要介绍一名人民艺术家的故事,如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原来是一名木匠手艺的师傅,结婚后他无意间看到一本花谱,从而潜心进行勾画,整整勾画了16大本,从而走进了国画的大门。27岁的时候,他拜胡沁园为老师,谦虚地进行学习。齐白石50岁的时候来到北京,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贵人,从此成为艺术大师。通过这些小的故事,就会让学生对这个生活经历很丰富的艺术家产生好奇的心理,想要更多地了解他,比如想知道他为什么在工作和结婚之后才正式开始画画,为什么他的绘画素材都是生活中的小事物?为什么之后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这样一来,对于下面的内容学生就会特别感兴趣,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在构建情境之前,就应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挑选,根据目前阶段的内容和目标进行科学的选择。目前的教学中,虽然有很多教师都很重视使用这种方法,不过因为内容不合适,教学效果往往不好。所以教师要更加重视故事的选择,让故事符合教学的目标,这样便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轻松而有成效。

2.让故事贯穿整个课堂

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表达,提升学生的评述能力。另外,教师也要在课程上多使用一些多媒体素材进行意见的展示,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用故事贯穿整个课堂能使课堂更生动、更有效。

例如,在教授《画家凡·高》一课的时候,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欣赏和理解凡·高不同时期的作品,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加入故事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感悟。教师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组织教学,并在其中加入一定的故事情境。

第一个部分:简单介绍凡·高的一生。“他1853年出生于荷兰一个牧师家庭……16岁开始在画廊工作,后来他做过销售,在贫困矿区做过传教士……27岁投身于绘画……35岁时他割掉了自己的右耳……37岁时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接下来老师介绍说:凡·高的一生短暂而且带有悲剧色彩。除了以上这些信息,你还想知道凡·高的一生还经历了哪些事情?或者你还想知道凡·高哪方面的信息?有什么好奇或者疑问都可以提出来,今天老师满足大家。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满求知欲的孩子积极甚至兴奋地提问,比如,有的学生很好奇凡·高是如何走上绘画之路的?有的学生也好奇凡·高是个怎样的人?接下来老师有所侧重地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传递凡·高的相关信息。凡·高的童年生活在宁静和谐的家庭中,接受良好的教育。16岁时他离开家乡,在画廊工作。在他20岁的时候被派到伦敦工作。起初一段时间他是快乐的,工作之余他还会画一些速写。但是好景不长,凡·高喜欢上了房东的女儿,这场单恋让他痛苦不堪,于是凡·高变得孤独,开始封闭自己。后来凡·高在书店做过销售,在24岁的时候,凡·高考神学院考试失败。但是,凡·高并没有放弃,他决定把宗教信仰付诸行动。25岁的时候,让他以临时牧师的身份前往比利时的一个贫困矿区。在那里,凡·高被那些艰苦的环境和矿工所受的痛苦深深地震撼,他把食物、衣服还有钱都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结果他自己衣衫破烂,身体营养不良。后来教会权威并没有被凡·高的这些行为所感动,反而觉得他败坏了矿区的名声,并且将他开除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抓住机会抛出几个问题:(1)你觉得凡·高是个怎样的人?(2)如果是你,你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3)那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或者怎么发泄自己的这个情绪呢?这样的故事加问答教学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凡·高需要寄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走上绘画道路。学生带着对凡·高的某种情感,去了解他会更加的深刻。

第二部分:接下來,老师将和学生一起分析凡·高不同时期的作品。老师同时给学生展示三幅画,《吃土豆的人》《向日葵》和《星月夜》,让学生猜一猜其分别是哪个时期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猜测的思路。老师等学生讨论完毕后给学生讲一讲凡·高早年的经历。如:凡·高早年的时候在专业的学校里面学习,学过很多方面的绘画课程,人体结构、解剖学和透视等,虽然在那里凡·高的造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后却因为忍受不了学校里面的死板教条而离开。后来他加入了一些画室,主要临摹一些画家的作品。因此,那个时期的凡·高绘画技巧不够灵活,没有自己的风格。这个时候再让学生来猜三幅画中哪幅是凡·高早期的作品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无论学生给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都思考了,参与了学习。在老师做详细解答的时候,学生对知识信息将会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老师简单介绍中期的作品《向日葵》,引导学生分析在色彩方面与绘画技法方面和早期作品的区别,然后再一起讨论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肯定也很想知道原因,那么老师就可以自然引出关于后面的一个故事。这时候学生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时的凡·高是快乐的、温馨的。

接下来老师抛出一个讨论性的问题:为什么后来凡·高变得那么不正常,割掉了自己耳朵后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学们觉得他经历了什么?这时候学生一边欣赏《星月夜》,一边讨论。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想法,讲着凡·高的故事。笑声、掌声、叹息声在课堂上不时响起。在学生的期待中老师讲了背后的故事:凡·高的生活依然很潦倒,需要弟弟提奥的救济。生活的压力加上身边没有亲人和朋友,所以凡·高觉得很孤独。后来有了朋友高更的陪伴,凡·高感觉生活还是很美好的。但是,凡·高和高更都是年轻又固执的画家,各自都有自己所执着的绘画和交流方式,于是他们经常争吵。后来高更离开了黄色小屋,凡·高又回到了孤独的状态,他悲伤、焦虑,他的精神达到了崩溃的状态。于是出现了割掉自己耳朵的事件。当老师问:在正常人看来,凡·高这个割掉自己耳朵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同学们瞬间明白此时凡·高在别人眼里的样子以及他更加恶化的精神和生活状态。老师继续讲:凡·高的状态十分糟糕,他被送到精神病院。后来,他出现喝颜料这样的自杀行为。这样的情况下,他被关了起来,很少被允许外出。但是这样凡·高并没有停止画画,相反,他疯狂地画画,这个期间,他创作了200多幅作品。活动受限制所看见的景物就有限,那么这些画面中丰富的事物是怎么来的呢?现在我们回头欣赏《星月夜》,请问这个时候你能从画面中看到什么?这个时候学生的情感和思路都被打开了,他们的表述表现出对凡·高的情感和作品的认知。

第三个部分:最后老师就带着学生一起来看看《有乌鸦的麦田》这幅作品,这个时候学生的表现是那么出色,他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凡·高创作这幅作品的心情,以及作品表达的内容。广阔的麦田,里面有着悲伤和孤独感,天空是黑色的,有着数不清的乌鸦,透漏出浓浓的绝望感。在这个时期,凡·高承受着不同的打击和压力,最后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加入故事情境的构建,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画家不同阶段所经历的事情,从而更好地理解凡·高的艺术价值并感受到他的灵魂创作。在讨论和赏析表述的过程中学生释放了情感和认知,生动的故事构建了有效的美术课堂。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中,仍然有一些教师在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欣赏课程变得枯燥起来,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只有在具体的课程中加入故事,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多次的讲座上听到专家讲到,“不会讲故事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所以,从研究打造有效欣赏课堂开始,我们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美术老师。

参考文献:

[1]朱烨斌.小学美术欣赏课非生态问题及施教策略[J].初等教育,2017(10).

[2]王香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J].初等教育,2018(2).

[3]徐秋子.小学美术批评教学模式的探索[J].初等教育,2013(7).

[4]朱烨斌.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施教措施[J].初等教育,2018(6).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故事欣赏课小学美术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