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玩水”中学习
2020-12-23胡冬艳
胡冬艳
娃娃家里可以玩水吗?可以!这个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幼儿喜欢玩水展现了孩子的天性,玩耍中水被泼洒出来也是正常的现象。作为游戏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在游戏的场所布置、材料提供、规则设置、生成性课程等方面入手,提升幼儿处理“洒水”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阻止幼儿玩水。基于游戏立场,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优化游戏环境的布置
不少游戏区域的限制性规则大多是因为硬件的不足。比如,娃娃家里空间有限,没有专门的玩水区,不准玩水可以避免地面湿滑和衣服被弄湿等。现实中,教师不可能改造硬件环境解决“洒水”问题,但可以通过优化游戏区域的设置突破活动限制,比如在娃娃家区域铺设塑料材质的地毯,为衣服玩湿的孩子设置“阳光房”,或者为离开娃娃家区域的孩子提供擦鞋布。这些人性化的优化措施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游戏体验,减少安全隐患。
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环境是幼儿园的第二位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环境提示幼儿注意用水安全。比如,可以用一段曲子、一种器乐声或者一段有特色的录音等作为“暗号”,提醒幼儿注意不要洒出水来,教师在幼儿玩水前播放或者设置定时播放。在环境创设时,我们可以发挥幼儿的主体意识,让幼儿参与其中。在娃娃家游戏前,教师引导幼儿寻找容易泼水的位置,并用标签纸设置提醒标志。通过粘贴提醒标志活动,幼儿能够避开容易“洒水”的位置,同时更好地提升幼儿在游戏中合理用水的意识,逐步主动防止“洒水”行为。
变规则为游戏内容
在娃娃家游戏的设计方案中,教師应该预设“水会被洒出来”“幼儿衣服被打湿”的情景,并对情景处理做好预案。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将用水安全规则融入游戏之中,引导孩子自行解决洒水带来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地板被泼湿问题?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将地板泼湿的问题处理设置成游戏内容的一部分,比如一旦幼儿将水泼洒在地上,她/他就会变成安全管理员(佩戴安全帽),负责清理泼洒的水,清理完毕后恢复角色(摘下安全帽)。
拓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娃娃家里玩水,洒水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关注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此,一方面要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间接经验,教师可创设相应的主题活动,比如安全活动“水泼到地上怎么办”,教会孩子处理泼水的步骤;科学活动“哪种材料的吸水性更好”,探索处理泼水材料的选择,“为什么干得这么快”发现吹风机加速吹干衣服的秘密,等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幼儿在娃娃家里运用学习的知识处理问题,帮助孩子将娃娃家游戏与现实生活接轨,有助于提升幼儿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