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2020-12-23戴祁
戴祁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可产生多重实际效用,但其能否得到发挥,需采取一定的策略,如分层实施,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差异需要。否则,一切益处与效用只能限于想象。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在现代社会,音乐教育是学生全面均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在相当程度上提升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保证音乐教育质量。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产生的实际效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源于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自创立以来,已发展为较为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与其他两种音乐教育方法并称为世界上最有影响、运用最为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把其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可产生较大实效。这是因为它倡导的音乐教学方式、手段与小学高、中、低段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相互一致。无论学段高低,只要把该方法科学地运用于音乐教学,便能使学生全程、全身心地参与其中。通过该方法的运用,学生可以随心所欲,随旋律高低起伏舞动身体,从而使个人音乐潜能与创造力均得到相应发挥与提高。更主要的是,其倡导的基础音乐教学三原则无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与当前素质教育下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完全契合,不但突破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时空限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提升了其音乐品质。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策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其运用需要一定的载体,即音乐课堂。任何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与策略的运用首先需要学习者能够参与其中。在小学时期,需要根据高、中、低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对音乐的认知水平采取一定的策略。
1.分层实施,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差异需要
我国小学实施六年制,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依据的是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也应区别对待。低段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依然弱于具象思维能力。在此情况下,依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师应有机地运用一些教学科技,以音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杯子歌》时,不但需要音画辅助,更需要真正的“杯子”出现。这样,学生的具象思维才能更好地转向抽象思维。但对中段学生,则不需要“杯子”。而高段学生,音画也可免去。
2.教学游戏化,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
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理念,音乐游戏教学法可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通过玩耍的方式,学生可自由地享受于其中。在此情形下,学习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高音、低音,节奏快慢或舒缓此时全没有了顾忌,重要的是怎么参与其中。但在参与运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学生发挥了天性,增强了情感体验,因此音乐素养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同样以《杯子歌》教唱为例,教师可予以一定引导,以“爱动的杯子”“跑跳的杯子”“脆脆的杯子”等为主题,然后由学生自行按旋律设计动作,或随心所欲按主题发挥。
3.升华音乐主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采取一定手段,提高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与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美学效果。为此,在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分别基于高、中、低段小学生的实际状况,运用现代教育科技,使学生深度理解音乐主题。实际上,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创造均有其特定的背景,均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作品艺术美学能否得到渲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人文思想的解读。例如,在学习《田野在召唤》时,教师可先行请学生讲述自己在春天、秋天甚至冬、夏去田间地头的感受。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无条件深入田野,教师可为他们播放“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田”等画面,并在光、声、像的共同作用下激发他们对田野的美好情感。
4.多元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一个主要原则。同时,这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为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同样以《田野在召唤》为例,教师可请学生模仿田野中的植物、动物或昆虫,如麦苗、稻草,如天空中的飞鸟,如小溪中的蝌蚪等,然后随旋律、节拍做出相应的动作。再或者,可请学生按旋律、节拍编排舞蹈并自行设计服装等。这样,不但实现了音乐创新,而且也相应地培养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意识与能力。
实践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于小学音乐教育效用及运用策略并非仅限于以上所述。但教无定法,它的作用能否科学、合理地发挥,还需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教学模式构建[J].外國教育研究,2012(4):71-78.
[2]伍婷婷.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管窥[J].四川戏剧,2014(12):192-194.
[3]张赫岚.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音乐课活力纷呈[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2):246.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