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实际运用研究
2020-12-23邢明芳
邢明芳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求教師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课堂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发问,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遇到问题积极向教师提问。以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就问题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好处及相关注意细节与实施方法做简要分析,以期为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教学;问题教学;积极意义;发问前提;教学策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除了要求学生记忆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外,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将问题教学法有效应用其中,那么,教师则需要明白,除了要对学生提问外,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发问习惯进行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发问,才能对课堂所学内容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更加侧重于教师对学生发问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此来确保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法的积极意义发挥最大化,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问题教学法在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积极意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往往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笼统灌输,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便导致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被忽略,甚至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此而言,在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积极与教师互动,使其思维得到激发,从而能够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且极大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在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发问,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二、引导学生发问的前提
若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展开提问,那么前提则是教师必须使学生有发问的意识。因此,教师首先应当知道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干预提问。其次,教师有效积极引导,使问题教学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一)问题意识的内涵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自身存在的疑惑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会积极探究,并且主动进行发问的行为意识,这种意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使学生自身具备这样的问题意识。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首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较高的求知欲。就此而言,教师的教学方法首先应当得当。其次,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问。在学生提出较为简单或者其他教师认为存在错误的问题时,不应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应当给予学生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敢于发问,从而有效培养其问题意识,为教师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前提保障。
三、在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充分做好课堂引导学生发问准备工作
若要将问题教学法在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展开,那么,教师首先应当充分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问,并且积极应对。首先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挖掘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内容,进而发现教学内容中的可发问之处。其中可发问之处大致可以从文本的标题,文本内容的关键字、词、句,以及学生较少接触知识点等出发。其次,教师应当深入了解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水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去做出预判,去判断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最后,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为学生预留出适当的提问时间。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在恰当的地方为学生留出思考且发问的时间,才能更加“刻意”地引导学生去发问,激发学生的发问意识,从而更好地将问题教学法实施。当然,如果学生能够自发地进行提问效果会更好,但是教师对学生发问时间的预留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间接地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十分必要,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学生了解到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发问时机
问题教学法的实质在于教师积极引导,使学生勇于提问,敢于提问,同时,教师也应当逐渐引导学生了解选择发问的时机,进而更好地展开教学。下面从几方面介绍教师引导学生对发问时机的选择。
1.学生初读文本后
在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后,学生会自主地进行文本阅读。在初读文章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生字词,难以理解的语句或者其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做记录,并且有效标识,从而让学生小组更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加以积极引导,而对于其他一些问题,教师则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一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尊重,同时学生也能明白发问时机的选择。
2.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处
教师往往在备课过程中会对文本的重难点有一定的把握,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对重难点进行着重讲解。同样,对于文章中的难点内容学生往往存在疑惑。因此,教师在讲解文章难点内容时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教师积极解答,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应当明白,使学生了解“碰壁”的真正含义是文章的一个重难点。因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鲁迅是真的把鼻子碰扁了吗?对此,教师亦可反问,是不是真的碰扁呢?如果不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此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提问并总结,使文本内容得到升华。这样一来,学生对文章的重难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把握了恰当的发问时机,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3.文本内容讲解完结时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虽然教师尽可能地去对文章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但是学生之间毕竟存在个性差异,同样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掌握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教师虽然将共性问题进行了讲解,但是仍有部分学生有自身的疑虑。就此而言,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之前,也就是在对文本的内容讲解完结时,应当再次询问学生,鼓励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再次展开提问。这样一来,发问的学生能够针对疑惑的地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其他学生也能够再次回顾文本,并且就其他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例如,《三顾茅庐》中,有的学生会对其中诸葛亮是真睡还是假睡这个问题存在疑虑。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忽略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人物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因此,在课堂小结之前,学生对此进行提问,教师加以讲解并补充说明,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使问题教学法的积极意义在恰当的时机得到发挥。
(三)教师运用相关方法恰当对学生展开提问
教师若要将问题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展开,那么,则必须掌握正确的引导学生发问的方法策略。现就以下几种引导学生发问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直接提示法
虽然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问,不敢问题,不知道何时应该提问。对于这类情况,教师在教学初期应当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去提问,对于其中应该提问的地方,教师要直接提示学生,并告诉学生应当发问的内容。久而久之,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便能够逐渐掌握提问的方法与时机,以此来使问题教学法更加有效地展开。
2.激励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外界的看法尤为重视,尤其更加注重教师的看法与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激励学生去积极发问。面对学生的课堂发问及课堂表现,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从而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3.教师引导学生良性竞争
要想使问题教学法在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得以应用,那么,教师则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积极地学习,才能积极展开提问。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良性竞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才能积极展开提问。例如,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開竞争。这样一来,小组内成员积极配合,与其他小组形成竞争模式,并积极提问。与此同时,小组内部学生也会形成一定的竞争,这样能够使学生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学习他人提问方式,有效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4.榜样示范法
教师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直接接触的主要对象,而学生的某些行为意识与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以教师为榜样,并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在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问题教学法时,则可以利用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例如,教师在对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时,就其中的细节对学生展开提问,并使学生观察了解教师的思维角度与提问方式,从而使学生积极学习,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会提问,知道如何展开恰当提问。只有这样,问题教学法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作为教师,应当明白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长远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展开教学时,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恰当的提问时机,敢于提问,积极提问,从而使学生在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真正得到有效培养。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