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020-12-23杨福娟杨福杰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3期
关键词:集体活动中小学生心理素质

杨福娟 杨福杰

摘 要:校园是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摇篮。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学校的教育虽是中间环节,但对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小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它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新课改教学当中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所以就要从思想上转变他们的学习理念,就要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指引他们,从而让学生适应新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心理素质;中小学生;集体活动

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培养

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教育他们、培养他们,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的中小学学生多数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富于幻想,有无论什么事情都想自作主张,有固执任性、依赖性强、不吃苦、讲吃穿、好攀比等特点。学校应多开展一些诸如体育、文艺、演讲、诗朗诵、知识竞赛、郊游、爬山、义务劳动、助人为乐、争当好少年等集体性的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信心和耐挫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开展好学校的集体活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

1.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集体活动已脱离了个人的范畴,具有鲜明的教育观念,教师只要能把集体活动真正组织好,真正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能最大限度地用班集体的乐于助人和奉献的同学的行为影响他们、感染他们、教育他们。有些活动直接参与的可能是部分同学,但可以直接引导其他同学关注这些活动,激发他们间接参与的兴趣。例如:为参加比赛的同学们鼓掌加油、支持他们等等,这也是进行关心集体、助人奉献的思想教育方式。因此任何一项无论是参与多少的活动,只要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是真正的集体活动。像这样的活动必会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2.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许多集体活动是处理和加深同学情感的纽带,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最能体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真诚。同时也是能力和水平的较量,也是意志力和毅力的培养,更是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的关键。

一个具有自信的人,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前途充满信心,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遇到困难不是抱怨或退缩,而是坚信困难可以战胜,并积极地想办法排除困难的干扰,因而是迎难而上,不断地进取。这正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所说:“首先应该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什么事也干不成。

二、对学生要多赞扬少批评

学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是不足为奇的,那么如何纠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怎样转变学生的观念,怎样转化后进变先进?首先要对学生有“爱心”。爱是我们教师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前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学生真诚的爱,也就是父母的亲昵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动力。”因此从古至今无数教师的教学经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取得成功的法宝。

当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时,首先要进行有理有据的表扬和鼓励,然后再委婉地指出:“你如果怎么样做,那会更好。”这样比直接的批评要好很多,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把“不”当作口头禅常挂在嘴边,经常遭到否定的学生,他们在做每一件事情前,想到的不是为怎么取得成功去选择更好的办法,而是总担心自己失败后会带来什么后果:责任、冷眼、嘲讽、挖苦等等,久而久之他们便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渐渐地失去了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生活,乃至今后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事实上批评和赞扬同样重要,如果说赞扬是为了学生在正确的路上更好地发挥其潜力的话,那么批评则是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不可不指出学生的缺点,而责备过多又会造成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或因方法不当而不被学生接受而造成逆反心理。多赞扬少批评,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是被肯定的,自然也就会老老实实地接受批评,这样我们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从批评中认识到缺点的学生的心里也是热乎乎的,自然也就愿意改掉自身的缺点和毛病。赞扬、批评的程序是这样的:先赞扬学生做过的一些好事,然后再指出真正想要批评他们的一件事。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切不可言过其实,否则学生就不会买你的账,要给他留有余地,使他们有时间去判断自己的对与错,从而能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这正是:“良言一句三冬暖,爱心永驻校园间”。

三、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

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因现大部分中学生在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子女的影响非常大。为了巩固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视,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家长对孩子教育情况,和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指导学生的措施和方法。教师还可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改进思想教育的方法。这样就能真正了解学生,孩子们最初真正的启蒙教育来自家长,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们、指导他们、齐抓共管,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教育好。

因此,學校教育不是学生“学教材”而是学生“受教育”,“受教育”是学生上学的全部意义和整个上学的目的。学校教育时时刻刻渗透着思想德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陶冶,并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敢想、敢为、勇于创新的新世纪人才。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集体活动中小学生心理素质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