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讨
2020-12-23刘东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久经不衰的精粹瑰宝,值得我们中华儿女世世代代传承与发扬。语文课程是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部分传统文化将通过语文教学得以实现传承与发扬,所以,初中的语文教学就很有必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兴趣;多媒体;课外活动
正所谓“文以载道”,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四书五经等经典名著都是前人总结的文化精华,也就是我们所学习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当然,时代在进步,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选择性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不断为之注入新时代所特有的新鲜血液,紧跟时代潮流,让其能够长久不衰地发展下去[1]。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也使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崇洋媚外,而忽视传统文化,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如今的学生,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更是所知甚少,古代典籍也很少有学生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所以,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实施依据
初中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有两个实施的依据,一个是新课程标准,另一个则是國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其中,新课标关于初中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细则方面的内容要依据新课标执行;而国家的需求则是当前大环境的发展趋势,文化自信的前提就是中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产生一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1.新课程标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这也就是强调语文课程的德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为辨事理、明是非打下基础,让学生了解生而为人的意义以及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语文课程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主要是说明语文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要学习做人。
2.国家层面上支持传统文化教育
新时期我国一直提倡“文化自信”,何为“文化”?何又为“自信”?其实,文化就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自信就是指国人对我们传统文化强烈的认同感[2]。“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具体而言,也就是国家应大力宣传与支持我国的传统文化,鼓励青少年们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这样我们的民族与国家也才会发展得更好。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于重视教学目标与绩效
因为社会竞争激烈,学校与家长都会给教师一定的教学压力,让教师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质量。许多教师迫于这样的压力,在教学时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例如,在讲解诗词与古文时,不论学生是否理解诗词与古文的意思,都要求学生对全文进行背诵。这样的硬性化命令式要求固然能够让学生听从,但是却打击了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背诵,不仅背诵起来很困难,同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只重视教学目标与绩效,过度关注学生成绩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忽略传统文化教育,在带领学生赏析每一首诗词的意境方面有所欠缺,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每一篇文言文的独特韵味与其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
2.教师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不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应该是基本素养,特别是对传统文化要有深层次的探究和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古典要籍完全通晓,因此教学中因教师的文化素养问题以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到位,进而体会不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例如,教师在讲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时候,并没有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没有仔细分析毛泽东的梅为什么是“只把春来报”,而陆游的梅为什么是“无意苦争春”。如果不讲解清楚当时作者所处的大环境与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就很可能只是觉得文辞优美,体会不到文章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没有介绍清楚毛泽东所处的大环境是革命战争时期,梅报春天是“战争的胜利”,而陆游则是喜欢梅孤芳自赏的品格。教师没有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自行体会两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理解肯定不会深刻。王国维曾经提到过,每个诗词里出现的事物都会带着作者的情感。教师进行仔细讲解分析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即使是面对同一种事物,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要学会思考自己身边的事物,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3]。
3.学生学业负担较重
现在的家长功利性较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一些实用性、回报见效快的技能,一味地给孩子多报学习或者兴趣辅导班,而对能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陶冶情操的传统文化却不够重视,甚至一些家长在发现学生看课外书的时候,会不问缘由直接没收,这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家长报的一些辅导班会让学生在学校与辅导班之间“疲于奔命”,学生的课上和课余时间都被这种任务挤满,而没有时间去充实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和品读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典籍,导致学生的语文阅读根本不达标,更谈不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初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1.立足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教师要立足语文课堂,在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前提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让学生能够自觉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例如,在讲解《天净沙·秋思》的时候,先播放此文所描绘画面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在看视频或图片的时候可以有直观的感受,从而主动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然后思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十二个字为什么会带给读者强烈的画面感?并谈谈画面所带来的感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探究,讨论后请他们进行发言,教师则要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体会与感悟了解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前提,层层深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来体会文章内涵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思考表达,让学生在思考探究的同时,与作者产生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不仅能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有可持续性的记忆与理解,还可以优化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质量。
2.更新教学理念,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一些日常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语文课堂是很需要借助现代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因为语文课本中有些古代的诗词需要专业的朗读来保证学生对其韵味的了解。还有一些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其实是十分生动的,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找出不同,进一步体会文章书写时的字斟句酌[4]。例如,在讲解《红楼梦》的某些片段时,教师就可以找红楼梦电视剧的片段给同学们播放,让他们在观看之后发表感言,说说电视剧与原著之间的某些细微区别与共同联系,并仔细感悟作者笔下人物的具体性格,了解作者写作的安排与意图等。
3.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样课外活动
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可以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其产生想要了解的心情。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大不小,刚好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与想法,所以,可以在征集学生的意见之后,选择几种适合学生的比赛或者游戏在课外举行[5]。例如,开展“我想对李白说”“我与杜甫的关键性对话”“我与祖国”等的演讲比赛,或者是“如果我是李白”“李白和杜甫的诗文PK”等的诗文接龙游戏。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去了解诗文,理解诗文的文化内涵,还能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4.普及传统文化内涵,改变学生家长心态
学生与家长对于传统文化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接触传统文化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感情,所以,调整学生与家长的心态,改变学生与家长对于传统文化的观念是十分重要的[6]。具体而言,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到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石,也是支撑学生走完自己往后多年人生最为重要的信仰来源以及力量来源。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与育人经验,家长不应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只看重物质基础,而应高度重视孩子精神世界的培养。语文教师可以联合班主任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班会,让学生邀请自己的家长来参加,讓家长通过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来改变观念,允许并鼓励自己的孩子接触传统文化。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而且是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该做到的。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富有技巧性地让学生学习到传统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自己也应对传统文化充满求知的欲望。另外,家长也要多鼓励孩子接触与学习传统文化,并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让他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时代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一定是属于未来年轻一辈的。传统文化要在祖国建设的接班人身上发挥作用,语文教师要进行适时教授,并引导他们了解与认同传统文化。教师与学生需共同努力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祖国的发展提供坚实而有力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爱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J].文教资料,2019(20):71-72.
[2]冯美丽.立足语文课堂教学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内蒙古教育,2019(2):60-61.
[3]周文元.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对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58-159.
[4]段华.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J].华夏教师,2019(19):64-65.
[5]江亲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9(12):13-14.
[6]马金建.以古诗文为例谈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建设,2018(30):78-80.
作者简介:刘东,男,汉族,1969年10月出生,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任安定区青岚山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长期从事初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