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集中稽核存在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2020-12-23王陆琼

时代金融 2020年33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摘要:分析商业银行集中稽核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和问题,通过全面掌握集中稽核风险管理状况,提出通过建立全方位集中稽核事后监督管理体系,运用会计全面稽核与重点稽核、专项稽核的结果评价柜面工作质量,提高风险识别、预警及洞察能力,有效发挥“清道夫”最终监督作用,进一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运营管理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  集中稽核  稽核风险

集中稽核是商业银行依托会计稽核系统,利用OCR识别等先进IT技术,通过扫描识别柜面业务凭证关键要素,与业务系统生成的业务流水进行比对,对账务和业务凭证的一致性进行检查,实现对所辖会计业务凭证的集中稽核,并结合系统预警功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稽核或专项稽核,运用会计全面稽核与重点稽核、专项稽核的结果评价柜面工作质量,提高风险识别、预警及洞察能力,有效发挥“清道夫”的最终监督作用。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都高度重视运营体系改革,结合实际积极推进运营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和系统升级改造,通过在后台组建会计稽核中心,实现全行各业务条线的集中稽核管理。通过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减少业务差错,并对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防范,有效控制运营风险,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不断深入,对集中稽核的管理模式、手段和流程等均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集中稽核管理水平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此形势下研究商业银行集中稽核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商业银行集中稽核存在的风险状况

集中稽核作业模式下,银行将原来分散在各级机构的常规稽核工作全部集中到后台进行非现场监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原分散模式下柜面操作风险防控能力。但是,随着前后台银行业务的分离,业务操作风险由原来的前台转移集中到后台,如果稽核重点与后台风险不匹配,将难以发挥会计稽核的再控制和再监督作用,并可能导致风险的集中暴露,引发难以估量的损失。

当前金融大环境下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紧紧围绕总行建设精益运营体系的总体框架,有效应对监管规定,建立以风险模型和预警数据分析为依托的集约化管理模式,从最初的规范性稽核不断向深度风险稽核转变,有效发挥了作为最后一道风险屏障的应有作用。

二、商业银行集中稽核风险管理现状

(一)稽核人员结构不合理,与集中稽核模式不匹配

1.稽核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集中稽核模式的需要。一是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按各业务条线的稽核业务量分别配备人员,劳动组合利用率不高,人员配置不合理,无法实现跨岗位、跨条线人员复用,亦无法起到真正节约人力成本的作用。二是再稽核和疑点分析岗位工作交叉重复且未能起到相互监督制约作用。

2.集中稽核标准化作业程度不足,稽核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目前商业银行的集中稽核模式以抽样方式检查业务凭证和业务系统流水的合规性为主,不同的稽核员对操作要求和稽核标准不一样,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差,监督手段落后,重点风险监测的针对性不强,稽核系统未实现柜面风险要素的关联性、交易信息风险等级等的共享,稽核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二)集中稽核风险管理粗放,缺乏对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

1.对集中稽核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粗放。集中稽核是防范案件发生,降低柜面操作风险的有力手段。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稽核监督工作是一项成本管理活动,并不能直接为商业银行创造经济效益,导致对事后稽核的工作重视不够,监督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2.缺乏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集中稽核模式下,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更多的是凭经验判断,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来识别、评估、判定和控制,对集中稽核操作风险点的成因定量分析不足,对人员配备、劳动组合、业务类型、风险案例等数据缺乏收集和积累,未建立全方位数据分析结果有效开展精细化管理。

(三)集中稽核事后监督风险导向性不足,管控乏力

1.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不足。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业务种类多、范围广、金额大、业务量大、流程复杂、业务处理环节多、影响面广等特点,柜面受理和后台集中受理面临的操作风险形势日趋严峻,对业务流程和环节中的风险点稽核和识别不到位,风险评价不合理,未能对集中稽核的风险种类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等分级,也就无法采取差别化管理之道,风险管控压力大,一旦防范措施失效,将会导致风险的集中暴露,引发难以估量的损失。

2.集中稽核事后监督风险导向性不足。商业银行目前存在单纯“为稽核而稽核”的事后监督现象,偏重的是事后监督与稽核结果的合规性检查,缺乏对银行整个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综合判断能力,也未能通过联合事前、事中发挥预警及洞察能力,事后监督协同控制能力和风险导向性严重不足。

(四)集中稽核外包风险认识缺位,管理失当

1.集中稽核外包风险认识缺位。集中稽核模式下,各商业银行充分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将集中稽核档案的扫描补录、常规稽核等简单重复的低风险业务进行外包,流程作业外包实际是将银行的内部风险外部化,并不会将银行内部风险转移给外包公司,如果外包管理不严密,跟外包公司工作融合不足将会引发更大的风险。

2.各商业银行对外包管理失当。业务差错都是单纯性扣罚外包费用,扣罚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改,行方外包管理人员的考核内容与外包项目的整改情况和考核得分情况不关联。

三、集中稽核操作风险精益管理体系构建

基于以上集中稽核风险管理现状,商业银行亟需建立全方位集中稽核事后监督风险管控体系,运用会计全面稽核与重点稽核、专项稽核的结果评价柜面工作质量,提高风险识别、预警及洞察能力,有效發挥“清道夫”最终监督作用,进一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运营管理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全方位优化事后监督作业流程

1.重塑工作流程。全面梳理工作流程:一是会计集中稽核中心设置为外包管理,专门负责外包人员的管理工作;二是针对在会计稽核中设置的常规稽核岗(初次稽核)、稽核监督岗(对初次稽核的业务进行审查)和疑点分析岗(复核稽核监督岗和再监督岗下发的差错内容),再稽核疑点分析岗位工作交叉重复且未能起到相互监督制约作用的问题,拟将两个岗位整合,重新制定作业标准,精简人员充实到其他岗位,并制定后手对前手的检查监督,形成整个作业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三是针对目前个人稽核和公司稽核单条线分开作业独立监督、人员无法复用问题,拟通过业务量测算、人员压力测试、强化培训和新增人员复用考核指标权重等措施,确定最优的劳动组合,不断弱化专业属性和人员差异,实现协同作业,降低监督成本。

2.作業流程标准化。全面梳理作业流程,一是按照清单式管理模式梳理监管制度和行内制度,细化稽核监督工作要点,通过制作审核模板固化作业标准,开展手绘思维导图学习活动,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稽核业务思维方式,通过对手绘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解,让稽核人员快速领会和掌握,提升工作效率。二是针对集中作业团队和事后监督重复审核的环节(如双录审核、上门服务审核等),拟通过厘清事中事后业务审核职责,重新定位风险要点和流程审核要点,减少稽核监督重复作业。三是开展有效稽核工作,重新分析工作内容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减少简单重复的无用工作,增加柜面新业务、重点业务、高风险业务和关键环节的稽核内容(如公司网银落地、大额存单出售、电子验印、电子银行非同名转账设置、个人/公司理财),突出专项稽核选题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3.提高稽核差错整改合规率,严控柜面操作风险。一是从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入手,将中心主管人员和疑点分析岗与网点整改合格率和网点差错率挂钩;二是编制往年网点整改情况的专题分析,通过多维度全面分析整改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的工作措施(如重新梳理差错整改作业流程、制作网点补扫的傻瓜版操作模板和视频、制作差错整改的典型PPT、分片区管理、分时段采取不同的督促方法);三是建立实时的质量监控通报和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交流平台实时通报业务办理情况,对发现的错误问题及时沟通联系市分行督导员,要求疑点分析岗开展分片区管理,主动连线基层人员,坚持问题导向,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三是与业务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快速解决稽核差错整改方面出现的问题,确保稽核合格率稳步提升。

(二)构建全新的事后监督风险管理体系

1.做实做细风险分层管理,突出稽核的重点。全面梳理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将梳理出来的风险点进行等级分类,实施分层管理:一是通过设立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对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和分类,根据不同风险管理对象的风险程度,实施与之相匹配的监督,投入不同的监督资源、使用不同的监督流程、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进行管理;二是改变目前单一的会计稽核手段,在稽核抽样检查中引入科学的统计抽样方法,用数理统计方法评估被检查的对象,精准定位高风险稽核内容,突出稽核的重点;三是采取现场会计稽核与非现场会计稽核相结合、全面会计稽核与重点会计稽核相结合,强化风险的有效控制。

2.建立风险导向型事后监督模式。一是以数据分析管理为依据,主动分析客户交易习惯(如交易对手、交易金额、交易频次等),量化员工操作行为及网点的风险控制水平,开展高风险柜员、高风险机构的拓展性排查,通过风险识别、多点反馈、归并确认的方式筛选异常交易信息,全景重现风险事件的特征;二是针对目前稽核数据分析不到位,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的问题,拟开展日常稽核数据积累和分析,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有效运用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稽核,调整专项稽核频次和抽查的业务量笔数,每季度至少完成一次经事中环节的交易(含个人、公司)专项稽核,有效发挥“清道夫”最终监督作用。三是针对目前单纯“为稽核而稽核”的事后监督现象,通过联合事前、事中进行全方位优化,注重发挥协同效应与整体合力,提高风险识别、预警及洞察能力,不断增强事后监督协同控制能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推行“分等分级、积分制”绩效考核体系

1.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一是在部门内部挑选业务骨干组建内训师队伍;二是建立个人稽核和公司稽核业务学习制度库,稽核典型教学案例库和风险事件案例库等,固化培训内容;三是建立健全岗前培训机制,完善日常作业的长效培训和管理机制,持续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分层培训,注重对新业务制度、电子表格、数据分析、风险识别方法和监督方法、技巧的培训,培养综合化的监督人员。

2.推行“分等分级、积分制”绩效考核体系。一是进一步细化考核机制,推行考核积分制。赋予事后监督各岗位素质能力不同的权重,综合计算出积分结果,根据积分结果实现差异化岗位绩效,狠抓岗位履职,加强岗位绩效的导向激励作业,合理规划业务淡旺季人员布局,提高监督质量。二是各岗位均对应运管条线考核目标值进行考核,并定期进行抽样检查。三是不再单纯按照工作量来考核,主要侧重于工作质量的考核,按问题严重程度和屡犯重犯问题进行考核。

(四)建立健全外包长效管理机制

1.严格外包人员准入、轮岗和退出机制。一是根据外包作业要求,设置严格的外包人员准入条件,并在日常作业过程中不断加强技能考试和工作质量考核,实现外包人员优胜劣汰常态化(第一个月停岗学习,第二个月观察还是不整改的二次,第三个月差错还是降不下来的淘汰退回外包公司,其间根据差错情况谈话3次了解外包人员的思想动态),制定工作质量每日、每周、每半月和月度工作目标和提升改进措施、帮扶提升计划等。二是为防止外包人员在同一岗位上长时间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外包人员岗位轮换。三是建立外包人员应急和储备机制。根据集中作业情况和业务发展情况,及时储备应急人员,确保业务平稳运行。四是将常规稽核、扫描补录、档案管理等外包项目进行作业大融合,实现人员复用最大化,以做工最快质量最高的工作量为标准,重新核定外包作业人员数量,对差的人员进行淘汰制管理。

2.建立外包自主管理体系,完善外包业务考核和管理长效机制。一是优化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将外包考核得分、问题整改情况、外包工作质量纳入行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二是详细查明被扣分项的具体原因,厘清双方责任,对屡查屡犯、连续两个月不整改的问题翻倍扣罚。三是指定专人协助外包公司培养内训师,建立外包自主培训、主动纠错机制,实现外包管理良性循环。四是通过日常审查、专项审查,覆盖各作业环节,注重关键环节、重点业务的审查,实时掌握外包服务质量,有效防范外包操作风险。

3.与外包公司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一是固化培训机制,开展高频、多差错业务的审核诀窍培训,录制成案例教学小视频,开展审核诀窍经验分享培训。制定外包工作目标和提升改进措施、帮扶提升计划。二是建立学习资料库和考题库,双方联合出题,按月更新,同时加强培训的组织检查,督促外包公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密切关注外包人员的征信情况和思想动态,加强人员排查,防范外包风险。三是组织外包人员开展业务技能竞赛,提升外包人员业务技能及风险管控能力。

四、结语

商业银行集中稽核是有效提升柜面和中后台集中运营绩效的有力手段,通过建立以风险模型和预警数据分析为依托的集约化管理模式,从最初的规范性稽核不断向深度风险稽核转变,强化对集中稽核结果的运用,促进商业银行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丹.A银行南昌分行会计事后监督体系改进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

[2]耿庆环.对商业银行会计稽核工作的思考[J].新疆金融. 2008(7):51-52.

[3]郭振宁.会计监督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4]邹青松.基于操作风险导向的S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2011.

[5]迟翔.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集中稽核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2015.

[6]曹毅.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中国市场.2015(014):88-89.

[7]胡家园.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6.

[8]譚红艳.商业银行集中稽核工作问题及优化措施[J].现代商业.2015(020):203-204.

[9]王艺飞.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管理问题与对策——以H银行Z分行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6(016):136-137.

[10]王海霞.吉林省工行营业部会计事后监督模式与风险管理[D].吉林大学.2008.

[11]梁玉锦 张莹 王陆琼.商业银行集中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北方金融.2019(10).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西区分行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于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组合风险管理模型探索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