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花开无声
2020-12-23刘亚莉
刘亚莉
摘 要: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也是一个教师体验幸福人生的一片花瓣。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如何更好地让孩子们爱上语文学习?是一直在思索、摸索的事情,平日工作中,着重关注了几点: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教学质量;运用工具书;读书习惯;读写结合;呵护兴趣;评价激励
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如何更好地让孩子们爱上语文学习?我一直在不断尝试。
一、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的路上,我时常通过运用工具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习惯。字典或词典等工具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因此,每天让孩子们把工具书装在书包里或者是桌洞里,遇到不会的字词随手查一查,久而久之,遇到问题,孩子们也习惯请教字典老师了。在新授课的环节中,我也会拿出课堂上宝贵的时间真正和孩子们一起翻看字典查一查,增强孩子们使用工具书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育是从阅读开始的,教师肩负着帮助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任。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必须意识到第一重点是:培养阅读兴趣。
1.以读促读,读中产趣
(1)榜样激励悄然读
语文课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因此每节课上,我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自由读、合作读、赛读……各种各样的读书形式,在悄然中为学生的课堂阅读注入了活力。我班张××是大家公认的“多面杀手”,尤其擅长朗诵,他的个性化朗读更是令很多同学心生“嫉妒”,课上、晨读,我常让他当先生领大家读书,在他的范读、领读中,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个别争强好胜的学生还会有意无意地与他“较量一番”,而彼此的技艺也在较量中得到了提高。
(2)知音陪伴相互读
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孩子们的兴趣立马就来了。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便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这样他们便有机会读到同一本读物、同一个故事,课余闲暇时,孩子们之间就有了交流的共同话题。
(3)家校联系督促读
班中每个孩子都建立一本“家校联系本”,保证了教师和家长及时紧密地配合,加强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家长的督导中,要求做到“三定”: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固定的读书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订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我动员家长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4)创设情境渲染读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情,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愉快地接受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小学阅读教学,目的是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在感悟中领会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花样翻新,新中营趣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20分钟的午间大阅读活动。在这20分钟的“师者”角色体验中,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解说方式诠释着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可时间一长,我发现午间的大阅读正在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日,张××同学把竞争机制引入了大阅读,唤起了大家积极参与的意识,催醒了大家深埋心底的集体荣誉感,这也提醒我们要用多样的方式营造孩子们读书的无限乐趣……
三、我手写我心,勤于习作
我班孩子无一例外的全都喜歡读书,愿意在课上课下与大家分享展示自己的读书,我一直很注意呵护一颗颗幼小的读书心,从不会当面斥责他们读得不好,只会和风细雨地给予肯定、示范、表扬,不管好与差,只要今天超越了昨天,超越了自己,都可以得到表扬和肯定!
写作亦是如此。起步之初,从不随意批评指责,没写的,读读人家写的;写得好的,画颗星;一有时间就提供舞台上来分享自己的写话,边分享边评一评、说一说哪里写得好?好在哪里?对于学生日记中的智慧火花,哪怕是一个好词,一句佳话,我都会给他们圈画五星,累计五颗星星就可以换一面红旗,同时获得红旗加金星的日记作品还会入选“班级优秀荟萃集”,并在荟萃集中署上小作家的鼎鼎大名。这样一来,学生每次交上摘抄日记本后总盼着快点儿发下来,每次发下来,他们都会相互细细品阅一番,如若获得“丰厚的果实”,便会如数家珍一般数来数去,捧着本子欢呼雀跃。每每这时,透过他们脸上的喜悦与兴奋,我恍如又看到了他们下次写日记时的专注。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愿在爱的牵动下砥砺前行,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在语文学习的路上采撷一朵朵美丽的小花……
参考文献:
[1]付丽娟.浅析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J].学周刊,2016(25).
[2]马群仁.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