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读书会提升小学潜力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12-23李东蕾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5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

李东蕾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上,潜力生与一般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潜力生的德育问题,以求从德育的角度改变潜力生的不良心理和偏差行为;对比可知,教师对小学潜力生学习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对提升小学潜力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力图通过班级读书会的策略提升小学潜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学科的角度来帮助潜力生获得阅读体验,从而提升素养,塑造良好的人格。

关键词:潜力生;语文阅读;班级读书会

一、小学潜力生的身心特点及语文阅读能力水平现状

(一)潜力生的身心特点

所谓潜力生,一般称为“问题生”或“后进生”,指那些在智力、体力、生理、心理等方面无任何先天缺陷,由于教育、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吃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他们常常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顽皮、淘气、任性,甚至不尊敬师长,与那些所谓品学兼优的“乖学生”相比,显得格格不入。[1]这类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抵触、放弃等心理,因此,大部分小学潜力生的文化基础不牢固,学科知识薄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要让潜力生对学习感兴趣,就需要教师在学科上挖掘潜力生的学习自主性。从他们较感兴趣的学科模块入手能更好地提高潜力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让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渐渐消除厌学、逃学情绪。

(二)潜力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所在

从语文学科来看,小学阶段的潜力生在阅读方面比在其他语文学科模块的兴趣要浓厚一些。通过语文课堂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大部分潜力生都愿意自主翻阅、主动阅读。但是,从潜力生阅读的书目来看,他们存在阅读品味不高、阅读层次较低等问题。大部分潜力生还停留在阅读比较浅层次的读物,如漫画、笑话等;这部分潜力生一般对老师推荐的经典名著作品不感兴趣,仅仅满足于读懂文本,了解大概,无法做到体会文本,品味文本。因此,潜力生很难提升自身的阅读品味,更难以提高语文学科能力。所以,针对潜力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问题所在,开展班级读书会将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潜力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二、如何通过班级读书会促进小学潜力生语文阅读能力

(一)班级读书会的定义及要求

班级读书会,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组织和管理班级读书会这种形式,是推广学生阅读最有效的形式。[2]小学阶段开展班级读书会主要的环节是:推荐导读—过程阅读—读后交流。通过这三个阶段的阅读过程,可以让潜力生对阅读有更进一步的认知。

(二)班级读书会实施具体计划

1.调查分析

小学阶段的班级读书会主要是在班级范围内,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共同阅读一本书。而阅读书目的确定,一般是由老师指定或师生交流共同确定一本书。基于潛力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状况,读书会书籍的选择要遵从学生的“兴趣”和“喜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选择书目。作为阅读的引路人,教师可以在班级观察了解一下近期学生之间流行看什么书,或者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收集潜力生感兴趣的阅读主题(如表1),从而确定班级读书会书籍。

通过多种方法、多方途径共同确定阅读的书目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书籍主题,在语文课堂上教潜力生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例如绘本的阅读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上让潜力生多观察课文插图,从而获得阅读绘本的一些方法;漫画的阅读可以结合语文书上每个单元都有的“口语交际”模块让潜力生发掘图片会“说话”的乐趣。长时间保持这样的阅读意识,把语文课堂学习和培养阅读技巧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潜力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当然,教师要引导潜力生在阅读过程中尽量做到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边读边动脑,边读边动笔。同时,学会将阅读过程中的疑惑或感受记在积累本上,以便读书会上交流。

2.制订计划

(1)明确时间:开展班级读书会首先要确定读书会的时间,根据书籍的题材和内容篇幅确定分享交流的时间,班级读书会一般是一周一次或者一月一次。以《城南旧事》为例,这本书属于小说题材,内容较多,应该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才能开展有效的交流和分享,尤其要关注潜力生在经典文学阅读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如果给予潜力生的阅读时间太短,易造成“囫囵吞枣”的现象,“快餐”式的阅读,不但无法让师生有效地深入内容进行交流,还会让潜力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如果阅读时间拖得太长也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甚至出现遗忘书籍内容、小说情节等现象。因此,确定班级读书会的书目后,要恰当地根据书籍主题和内容,结合潜力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阅读书籍的过程性时间。

(2)确定主题:开展班级读书会还需要确定每次班级读书会交流的话题,教师既可以引导潜力生对某一段、章进行深入研读,也可以让潜力生就整本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作者观点等进行讨论。例如《城南旧事》,教师可以引导潜力生分析小说中的英子、爸爸、宋妈等人物的特点,例如说出英子善良纯真、爸爸慈祥可敬、宋妈可怜守旧等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也可以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情节来分析,如分享“英子与厚嘴唇年轻人的情节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甚至可以让学生谈谈如何看待主人公英子经历的一次次离别。

(3)充分交流:班级读书会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潜力生的口语交际欲望,组织潜力生开展积极有效的讨论,引导他们进行条理有序的发言。同时,要尊重潜力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积极营造交流的氛围,让他们畅快地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班级读书会交流过程中,个别学生交流的答案可能与老师预设的答案相悖,比如,在《城南旧事》中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偷东西的厚嘴唇年轻人是“好人”,而把他抓走的警察是“坏人”。这样的回答似乎与“正确答案”恰恰相反,但是,这些都是每一个潜力生在阅读中思考得出的感受和理解。作为阅读的引路人,老师应该具有包容性,允许“课堂意外”的生成,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3.总结问题

教师引导潜力生参与的每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都是阅读感受的碰撞,都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反馈问题;不拘泥于某一种交流的模式,适当地将读书的体验体现到活动中去,尝试通过念、演、画、唱等多种形式来表现。读书会不应仅仅是语言的交流,可通过多种成果展示的形式来加深潜力生对班级读书会的兴趣。如《城南旧事》这样的小说已经拍成电影,教师可适当、有针对性地选择小说的情节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以增强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的感知能力。

4.效果分析

在小学阶段开展班级读书会的目的是为了让潜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每次的交流会后,教师要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效果是否得到巩固。检测阅读效果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阅读报告的形式来分析学生的阅读效果(如表2)。

三、创建班级读书会,提高潜力生阅读能力,达到教育转化效果

班级读书交流会既是语文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又是课外阅读的开拓和提升。这样不仅能提高潜力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学识,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潜力生的素养,达到教育转化效果。

(一)“悦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创造展示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3]当师生共同交流的读书会形成了本班特色和习惯时,相信每一位学生,包括班级里的潜力生都会“悦读”书籍。这种在班级学习伙伴间营造的良好阅读氛围,胜于老师的谆谆教导。

(二)“悦享”,分享自我阅读感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班级读书会让潜力生可以充分分享阅读的感受,在分享感受的碰撞中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主动阅读、深入探究。在持续的阅读探究过程中,潜力生学习的持久性会得到逐渐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将得以提高。分享自我閱读感受还可以让潜力生的情绪找到释放的出口,对于潜力生的人格塑造起到辅助作用。

(三)“悦变”,转化自身行为习惯

从整体上看,班级读书会的建立是班级文化的体现,能充分反映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借助阅读交流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和学生互相分享阅读喜悦的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感受潜力生的成长与变化。当行为偏差、厌学情绪严重的潜力生把阅读当成一种兴趣、一项好玩的游戏活动,那学习和阅读就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因此,班级读书交流会有利于创建优秀的班级文化,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潜力生个人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使潜力生转化自身不良行为习惯的效果。

四、小结

总之,虽然潜力生常常存在文化基础不牢固、学科知识薄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等问题,但是只要教师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辅助这部分特别的孩子,相信每一位潜力生都能绽放自己的光彩。作为阅读的引路人,教师应该积极推广班级读书交流会,通过有趣、精彩的课堂交流激发潜力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在小学阶段的课堂上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创新了学科教学的内容。这样的课堂,不仅能提高潜力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动脑思维能力,多方面促进了潜力生良好人格的塑造。由此,每一个学校的学科教师都应科学、合理地推广班级读书交流会,为每一个潜力生提供一片开放、健康、生态的阅读沃土,让班级里的每一位潜力生都能自主地在书本的海洋中自由自在遨游,自主自信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莲芳.浅谈小学潜力生的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5).

[2]胡安亮.班级读书会的实践与探究[J].文学教育(下),2016(7):99.

[3]周天杭.将“有限”的课堂“无线”化:班级读书会“线上”模式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6(35):12-13.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
行走在语文阅读“教”与“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