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
2020-12-23刘庆宁
刘庆宁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将语文阅读教学提上日程,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展开论述,阐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
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面向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教学要取材新颖,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引导,通过合理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内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意义
1.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有效提问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初中生阅历比较少,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阅读,有目的性地阅读,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不仅包括遣词造句,还包括作文的相关知识,教师通过有效提问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阅读内容,实现精读,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语文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对策
1.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其次,教师要恢復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霸占课堂,把课堂归还给学生,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思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再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分层设问,使每个层次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所提高。如,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内容分层设计问题,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设计问题时,要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如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并谈谈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的背影的?对于一些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要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文章中多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在不同的情景下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的背影的?如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文章结尾处作者读父亲的信中描写的父亲的背影,探究不同情景下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对于部分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要进一步加大问题的设计难度,可以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入手,如让学生分析父亲送作者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探究父亲的情感变化。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写自己父亲的背影,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引导性
教师要重新审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要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设计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内容,深入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如,在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引导性,如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作者为什么离开小石潭,此时的心情是如何的?通过设计这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一步理解阅读内容。
3.严格控制问题数量
为了提高设计问题的质量,教师要严格控制问题的数量,认真筛选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不能过于随意,如提问学生某个诗人是哪个朝代的?同时代的诗人有哪些?分别有哪些代表作等?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问题,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适当加工问题,提高问题的价值。如,在《醉翁亭记》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设计的问题要少而精,如怎么理解“醉”与“乐”之间的关系?文章是如何将写景、叙事、抒情结合在一起的?同学在探究问题过程中逐渐领悟文章的主旨。
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设为组长,组织其他学生讨论问题,维持课堂秩序。如在《醉翁亭记》中,探究全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乐?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提高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内容,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关键性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内容,把握阅读的核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提高问题的质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设计问题,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虹.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7,3(35):16.
[2]孙银燕.浅议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J].新课程(中学),2016,11(3):28-29.
[3]宋凤宁,宋歌,佘贤君.中学生阅读动机与阅读时间、阅读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17,23(1):84-87.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