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思维基础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析
2020-12-23李清泉
李清泉
摘 要:在以往的初中政治课堂上,一些教师习惯以灌输式教学模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难以全身心投入其中,也不利于新课程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如果能联系学生现有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既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也能够为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政治;教学模式
初中政治课程不仅是初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生活化思维来进行政治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能够不断加强政治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对于生活化思维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一、结合时事政治强化概念理解
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很多学生其实对政治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却很少能够获得真正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特别是在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政治概念时,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困难。对此,教师就可以基于生活化思维的科学引导,在抽象性概念讲解中,适当地融入一些生活性认知,基于时事政治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例如:在讲解“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十九大”“两会”等一系列热点名词引入其中,为学生做出详细解释;对于“政府职能”的分析解释,教师可以联系近几年我国政府在调整商品价格中的经济、政治行为等来对政府职能的不同含义做出深入分析[1]。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优化生活化思维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恰当融入,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积极探索更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增强教学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这样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学生的政治文化素养也能够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解“竞争与合作”的相关知识点时,某教师就引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组织教学,然后通过相关问题的精心设计与恰当提出来促进各小组的讨论交流,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如,某教师在为学生介绍“世界文明”过程中,就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生动、直观地呈现了一些世界著名景点,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这样在进一步拓宽学生认知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其不断增强对不同國家文化的理解,丰富政治知识[2]。
三、融入生活化思维,提升教学实效性
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虽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完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极易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对此,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应结合教学需求,通过适当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来丰富授课内容,指导学生对这些社会现象做出冷静、客观的分析,同时,对某些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做出深入探究。如,针对之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老人摔倒到底应不应该扶”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来组织学生做出深入分析。将学生合理分为正、反两方,让学生提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然后在课堂上展开激烈辩论。另外,还要联系教材知识,指导学生思考在出现这类问题时,政府应该怎样做,社会成员应该怎样做。通过政治生活化思维的恰当引入,为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以此来将政治教学方式的实效性特征充分凸显出来,促进学生政治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为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3]。
四、结合本土文化特点丰富政治授课内容
为了使得生活化思维的优势可以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密切联系本土文化特点来进一步丰富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已经趋于成熟,针对外界事物已经能够产生自己的认知,尤其是对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能够形成特定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在引入生活化思维过程中,可以在政治课堂上融入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本土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分析具体的政治案例中对相关政治知识做出透彻理解与熟练掌握。
例如:针对在北京地区生活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一些首都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针对珠三角的学生,则可以将一些客家文化、岭南文化恰当融入课堂。通过恰当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使得初中政治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更密切的联系,也能够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生动性、灵活性的不断增强。
综上所述,在生活化思维的科学指导下,初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政治学科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恰当引入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案例,积极探索更新颖、多样化的政治教学方式,丰富授课内容。这样在进一步推动初中政治教育事业革新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仲佳富.基于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65.
[2]刘瑶.基于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103-104.
[3]高建文.基于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6(10):68-69.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