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策略研究
2020-12-23吴玉高
吴玉高
摘 要: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从“紧扣语文学习主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面向学生的个性需求”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策略这一主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众所周知,有效课堂提问之于课堂教学活动正常組织与开展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提问这一目标呢?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现将个人的感悟与体会初步总结、归纳如下。
一、课堂提问要能紧扣语文学习的主题
课堂提问是为课堂教学活动所服务的,因此,其必须要紧扣所教学语文内容的主题,切不可脱离主题,让所提问的问题流于形式,不具备实质上的意义与价值。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们教师就不能在课堂中提问学生“作者为何家境败落”“作者父亲为何被解职”这类毫无营养的问题,这对于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探索文本主题、理解文本思想与内涵并无任何意义。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立足文本的重难点内容,为学生设置能紧扣语文学习内容的主题,像“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的线索是什么”“‘背影这一关键词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请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下来”“你认为作者通过本文想表达何种情感”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与《背影》这一课文密切相关,能带引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导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向更深层次的方向进步与发展,可以很好地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推动他们更好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预期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紧扣语文学习主题的课堂提问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课堂提问要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所理解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应当是遵循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即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首先从较为简单的问题开始,随后一步步提升问题的难度,以此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延伸、拓展,从而实现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更好理解、吸收与掌握。
对此,我便很好地将上述理念落实到了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效果良好。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在学生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阅读之后,我首先提问他们“石拱桥有哪些特点”;待学生梳理出了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之后,我进一步加大了问题的难度,提出了“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脱离了石拱桥这一大的范围集中到中国石拱桥这一较小的范围内并对此进行思考;以此为基础,我又进一步加大了问题的难度,提出中国石拱桥和石拱桥这一小、一大范围是否存在共同点的问题,即“中国石拱桥和石拱桥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一问题便使学生能辩证地看待共性与特性、普遍与一般之间的关系。如此,在由易到难的问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得以延伸与优化,其对《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文的认知与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课堂提问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说法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三、课堂提问要能面向学生的个性需求
不同的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语文学习基础,因此,他们也普遍有着不同的语文学习需求。为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不能搞所谓的“一刀切”工作,用统一的问题提问所有的学生,还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水平,为他们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找到契合自己实际需求的语文问题,也才能通过思考与回答这些问题获得语文素养的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文时,我便很好地落实了尊重学生个性需求设置课堂提问的教学理念。像针对语文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我所设置的问题也较为简单,诸如“全家对于勒有什么不同的称呼?”这一问题学生只需要认真阅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关键词即可,即使语文学习基础较差但只要他们认真也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因此,学生很容易从中获得成功回答问题的愉悦感,并由此形成持续的语文学习热情与积极性;针对语文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我会适当加大所设置问题的难度,设置“为什么全家对待于勒叔叔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叔叔的称呼为什么会前后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等问题,引导这部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去发现称呼背后所蕴含的人们心理;而针对语文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我则尝试着引导他们去进一步发散思维,因此,向他们提出了“从这些对于勒叔叔不同称呼的背后,你认为不同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性格与特征?请尝试着对其进行概括”。这样一来,不同的学生群体对课堂问题的不同实际需求便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有利于让他们都能以问题为载体认真思考、认真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文内容及其情感内涵。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与方式方法,以在提升课堂提问教学效益及其质量的同时,也切实推动学生更好地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会平.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几点思考[J].课外语文,2019(4).
[2]才本.引导之法贵在善问: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J].高考,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