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材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初探
2020-12-23张延河
张延河
摘 要: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存在很多可以挖掘和利用的乡土教材。而且通过这些独具特色的乡土教材,不但可以弥补美术教学资源上的缺陷与不足,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使很多宝贵的民间手工技艺得以传承和延续,凸显出农村美术教学的地域特色。针对乡土教材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措施建议,供大家参考借。
关键词:乡土教材;农村中学;美术教学
农村美术教学在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艺术赏析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教学资源上的不足,但这并不妨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因为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诸多可供中学美术教学选择的乡土教材,例如剪纸、编制、服装、刺绣等手工艺都源自于农村地区。这些乡土教材为农村美术教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更为农村美术课堂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彰显出美术教育的多样性、实用性与地域性。
一、借助乡土风景开展美术教学
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来,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会发现美、感受美、记录美。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创造美,使美术教美成效彰显出时代特色。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丽的校园》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学校操场上走一走,深呼吸充满泥土气息的空气,闻一闻青草的香味,感受一下校园里温暖的阳光……当有了这些体验之后,再回到教室当中进行绘画创作,学生自然会有感而发,在绘画的过程中展示出极大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在秋季时节,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看一看农民们在田野中辛苦劳作的场景,感受庄稼成熟的那种特有色彩。这种场景和风景是农村地区所特有的乡土教材,只有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才能创造美,使农村美术课堂呈现出较高的教学价值。
二、结合传统习俗开展美术教学
在美术教学当中,不仅包括绘画创作,还包括手工制作。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创造美的艺术》《美术是个大家族》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适度开展一些手工制作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资源进行创意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潜力,使学生充分地进行个性化表达,同时让学生领略到美术世界的宽广与精深。另外,在农村美术教学的乡土教材当中,民风民俗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从宏观的角度看,在这一板块当中,既包括浓郁的乡土风情,又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还有技艺精湛的民间手工艺等等。从微观的角度看,有皮影戏、剪纸、藤条编织、民族服饰、刺绣、扎染等诸多传统工艺。对于中学生而言,要想完全掌握这些民间手工艺显然存在年龄层次、学习时间以及教学空间上的限制。但是,这并不妨碍教师将其中的制作步骤、制作工艺和原材料通过现场展示和现场观摩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受到启发,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术爱好,为农村美术教学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素材。
三、借助乡土教材培养创新精神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下,许多中学生在进行绘画创作时,都习惯于模仿,而不是创造新事物,实现个性化表达。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现代化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中学美术教学必须承担起这一艰巨任务,鼓励学生勇于打破常规思维,凡事都要另辟蹊径,开拓创新。在众多乡土美术教材当中,集聚了民间手工艺人的无限睿智和民间文化精髓,最终呈现出灵活多变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闪烁着创新之火,只要美术教师稍加点拨,即可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在内心当中建立起创新意识。例如,山东潍坊素有“中国风筝之乡”的称号,当地的农村学生都非常喜欢放风筝。此时,美术教师就可以利用风筝作为教材,在美术课堂上带领学生赏风筝,指导学生观察风筝上的图案及构图,分析图案及色彩的寓意。之后,再带领学生一起做风筝。在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图案和色彩的运用上融入现代化元素,彰显出美术教育的时代特色。农村中学开展美术教学的途径和方式有很多种,教师要结合教学需求充分挖掘乡土教材资源,在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赋予美术课堂更高的教育价值。
总之,乡土教材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与教学价值。通过各种乡土教材的运用,既培养了中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创造力与动手實践能力,又使那些宝贵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手工艺得以保留和延续,还加深了中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对此,需要全体农村中学美术教师针对乡土教材的应用时机、教学方式以及教材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探究,充分彰显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为荣.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考[J].学周刊,2019(2):153-154.
[2]张明亮.乡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175.
[3]乔砚.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9):12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