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批注阅读,提高语文阅读素养
2020-12-23余志可
余志可
摘 要:在新课改目标的指引下,许多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总结出批注式阅读这一极具实践性的阅读方法,驱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阅读,边读边思,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素养。以批注式阅读为依据,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这三个阶段入手,就如何引导学生批注阅读,提升阅读素养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批注式阅读;阅读素养;实施对策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自主思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建立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产生对文本的所思所想,不能用教师的阅读替代学生的阅读,不能用教师的思考替代学生的思考。在此要求的指导下,广大一線教师为了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限制,驱动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发现批注式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其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阅读的主动权,还可以使学生在勾画、批注的过程中,建立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积累文本写作方法,提高文本阅读水平,为语文阅读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到底什么是批注式阅读呢?我们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批注式阅读呢?这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批注式阅读的内涵
批注式阅读在新时期是由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孙立权老师提出来的。他认为,批注式阅读可以实现意随文生,便于学生建立对文本的直接感悟,同时学生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认知和看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不少一线教师开始对批注式阅读进行探索,且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立足黄小林、张文君等人对批注式阅读的研究,本人认为,所谓的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个性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情感等进行归纳、分析,建立个性理解,并将自身理解加以标注的阅读方法。如此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还可以使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素养。
二、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在研究批注式阅读教学已有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尝试在课前做好批注式阅读的示范引导,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课中给予学生自主批注阅读的机会,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课后鼓励学生坚持批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课前:教师下水批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批注式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教师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立足学生对批注式阅读的认知情况,在课前亲身示范,下水批注,使学生在观察和模仿中产生批注式阅读兴趣,自主投身到批注式阅读活动之中。在这里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批注式阅读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吗?教师示范不是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吗?其实不然,无论在实施何种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是贯穿始终的。尤其在批注式阅读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下水示范,可以使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建立对批注角度、批注细节等深刻的印象,打好自主批注阅读的基础,而且,学生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提升语文阅读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白杨》为例,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我首先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研读。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写作手法是极具特色的。由此,我以写作手法细节为切入点,选择适宜的内容做好批注。如“白杨从来就是这么直。……也不动摇。”这句话,在进行批注的时候,我提取出了“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并在文本的旁边写下了自己的理解:在这句话中作者使用了这样的关联词,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凸显出白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我还将这句话中“从来”这个词汇,用圆圈勾画出来,批注道:从来,由始至终,通过白杨挺拔的身姿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展现出父亲对白杨树的赞美。在这样的点滴批注中,学生不仅学会如何批注,还把握阅读文本的方向,积累批注式阅读经验,为自主阅读的实现做好准备。
2.课中:教师教会方法,引导学生沉入文本
众所周知,阅读是读者实现与作者心与心交流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情与情共鸣的主要渠道。在组织批注式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只有扎实地掌握了批注方法,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边读边思考,体验到文字语言背后的魅力,提升阅读质量。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会教给学生这样的批注阅读方法。
(1)批注于动情处
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由文入情,以对文本的认识为切入点,在逐步深入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提升阅读素养。基于此,我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在动情之处引导学生批注、思考。
比如,在《慈母情深》这篇文章中,作者利用生动的语言,细致的刻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勤劳的母亲形象,并将对母亲的浓厚情感寄予其中。为了使学生建立对文本的理解,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引导学生对“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些语句进行批注。其中有一名学生在批的时候,这样写道:“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这样的动作描写可以使我们想象到母亲长时间地伏案工作,身体早已变得僵硬和麻木,不仅展现出母亲的勤劳,还表现出母亲的艰辛;立刻……立刻……立刻……立刻……这是排比句,用母亲当时的动作转变为我们生动地刻画出母亲争分夺秒挣钱的急迫感,同时也凸显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在这样的批注过程中,学生可以透过语言文字,深入分析,在大脑中建立一个辛勤养家的母亲形象,同时通过感受母亲的不易,体验母亲对作者和作者对母亲的情感,由此实现情感共鸣,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提高阅读质量。
(2)批注于疑问处
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学生需要走进文本。问题作为沟通文字语言与文本主旨的桥梁,在学生深度阅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体验阅读的过程中,受有限的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大部分学生会对文本内容产生疑问。其实,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是一种探索。利用批注式阅读的方式,便于学生透过文字语言产生问题,对文本内容产生怀疑,同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自主地走进文本,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借助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建立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这篇文章从题目来看,主要是为我们介绍圆明园的毁灭。但是,在文本中,作者却使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对此不理解,产生怀疑。基于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做了这样的批注:昔日的圆明园金碧辉煌,景观精美,珍奇异宝丰富。但是,看看今天的圆明园,到处是一片萧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八国联军为了销毁自己践踏、掠夺圆明园的罪证,用一把火烧毁了圆明园。圆明园往昔的辉煌和今日的断壁残垣,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是八国联军暴行的见证。在这样的批注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文本,解决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透过文字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建立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有利于提升理解质量。
3.课后:教师发挥主导,实现高效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贯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始终的。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其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后复习这三个环节,其中,课后复习是广大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或者教师直接利用练习题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如此单一的复习方式,打击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无形中使学生将阅读与做题划上等号,建立错误的阅读认知。在批注式阅读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批注情况如何呢?这是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检验的,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能力。一般情况下,在学生进行批注的时候,我会这样做:
(1)巡视监督
在进行批注式阅读的时候,学生掌握了阅读的主动权,但是受个性差异的影响,学生在批注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如天性活泼好动的学生,会将自主阅读的时间当作放松身心的时间,机械地应对批注任务,白白浪费了课堂阅读时间。而且,他们的不良行为会给其他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对此,在学生进行批注的时候,我会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进行巡视,最大限度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批注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读写结合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参与中,不少学生在面对批注任务的时候,出现了为了批注而批注的问题,导致无法借助批注式阅读提升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新课改的实施明确地强调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要求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实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建立对所学的整体认知。因此,我在组织批注式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并驱动学生边读边写,提升语文学習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少年闰土》之后,我指导学生做好批注,并选择对闰土的批注内容进行写作,书写自己的朋友。
总之,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批注式阅读的方式,将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以教师示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驱动学生边读边思考文本情感。疑难处,并指导学生读写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养成阅读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童勤娅.不动笔墨不读书 善动笔墨好读书:浅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2):21-22.
[2]张春华.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的教学体会[J].华夏教师,2018(7):63.
[3]陈雅.运用批注式阅读 提升学生学习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9):44-4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