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0-12-23颜安

时代金融 2020年33期
关键词: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

颜安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面对着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持续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之处。迎接挑战与机遇,在动态变化的竞争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基于战略过程的企业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思考。首先,经过文献研读,笔者认为企业动态能力可以从5个方面体现:第一,信息加工;第二,资源获取;第三,内部整合;第四,资源释放;第五,外部协调;接着笔者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企业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通过战略过程的相关文献分析了战略过程的概念内涵,同时从理论角度阐述了战略过程在企业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紧接着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最后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从动态能力培育及战略过程两方面提出关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管理啟示。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   动态能力   战略过程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竞争日趋激烈,冲击着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在动态变化的竞争环境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各企业纷纷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谋求生存与发展,其中不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阿里巴巴基于新型支付工具——支付宝的成功开发,解决了淘宝端用户的支付问题;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一大批卓越公司开展了大数据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战略过程是企业制定、执行、监控和调整的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的战略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工具和过程,是企业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中介。战略理论认为,战略要与环境的类型相匹配,并且企业可以通过战略实现对环境的匹配和适应。

上世纪九十年代,Teece等学者首次提出动态能力的概念,Teece认为企业处于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动态环境中,如果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必须具备各类动态整合、组织重构、资源获取及利用等与动态环境相符的能力。

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即为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竞争优势,让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动态能力被认为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笔者将动态能力联系到商业模式创新,由此提出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企业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并探讨战略过程在企业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二、 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对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维度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都有着各自的观点。本研究认为企业动态能力可以从5个方面体现:一是信息加工。二是资源获取。三是内部整合。四是资源释放。五是外部协调。

从以往关于企业动态能力及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来看,大部分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动态能力越强,那么它的核心竞争优势也就越明显,其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就越强。外界的环境变化会刺激企业进行内部的重构与整合,进行资源的更合理配置,而这一系列过程之后,最终也达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

Teece在界定动态能力之初就认为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管理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为了动态地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就必须通过符合环境变化趋势的战略来实现。因此,战略过程在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着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二)研究模型的构建

虽然目前关于企业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方面的文献资料并不多,但可以从现有研究中关于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等的影响以及战略过程的研究等假设企业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以及战略过程在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由此,笔者提出了以上假设,并基于这些假设,笔者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模型如下图: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问卷的内容及测量量表的构成应该与研究目的相关,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本问卷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企业的基本情况,包含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及企业成立时间;二是企业动态能力测量量表;三是商业模式创新测量量表;四是战略过程测量量表。问卷为主观量表,测量的是问卷填写者在企业工作的主观感受。为了保证本问卷测量的可靠性,本量表采用了李克特5级评分法:问卷填写者根据自身经验及感受从“完全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完全符合”5个选择中做出选择。

本问卷在网上制作,通过新媒体渠道发放问卷,问卷发放的对象主要为在企业实习过或已经毕业工作的大学生。本问卷调查开始于2018年5月10日,到2018年5月15日完成全部问卷回收工作,共收回104份问卷。

(二)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关于动态能力的测量沿用了曹红军、赵剑波的研究,利用17个题项测量动态能力。

本研究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测量沿用了Zott与Amit的研究,利用8个题项测量商业模式创新。

本研究关于战略过程的测量沿用了Hitt的研究,利用5个题项测量战略过程。

本文主要将行业类别、企业年龄设定为控制变量。关于行业类别、企业年龄等控制变量的测量,是通过问卷正文之前部分客观题目实现的。

(三) 数据分析

1.信度分析。信度分析主要用于分析定量数据(尤其是态度量表题)的回答可靠准确性。借助Cronbachs Alpha值的大小作为评判信度良好与否的指标,本研究使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以确认问卷的可靠性。

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的α系数均高于0.6,表明各变量的信度可以接受;各个题项的CITC值均在0.3以上,且项已删除的α系数均小于α系数,表明测量题项可以全部保留。因此,所得数据适合进一步分析。

2.效度分析。在内容效度方面,本研究中关于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测量量表都引用了国内外学者使用过的成熟量表,因此问卷中使用的测量量表都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在建构效度方面,各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6,且巴特球形值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因此,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接下来本研究采用了探索式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效度分析。各个题项的因子载荷系数均高于0.7,且各变量旋转后的累计方差解释率均大于57%,说明各变量的效度较好,适合进行下一步分析。

3.回归分析。在回归分析之前,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显示,各变量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都为正数,表明变量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本研究所搭建的研究框架是可行的。另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变量中行业类别、企业年龄与其他变量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进一步,本研究利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深入探讨各变量间的关系。为了检验动态能力各维度对商业模式创新是否有影响,本研究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因变量,先将行业类别、企业年龄(控制变量)纳入方程,再以信息加工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内部整合能力、资源释放能力和外部协调能力为自变量纳入方程,见下表模型1与模型2,结果显示,信息加工能力(β=0.182,p<0.05)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1得到验证;资源获取能力(β=0.170,p<0.05)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2得到验证;内部整合能力(β=0.271,p<0.01)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3得到验证;资源释放能力(β=0.287,p<0.01)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4得到验证;外部协调能力(β=0.183,p<0.05)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5得到验证。

为了检验战略过程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层次回归模型的方法来验证。关于中介作用的检验本研究主要采用Baron和Kenny的方法,Baron和Kenny认为,中介变量成立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自变量与中介变量有因果关系,并且自变量与因变量存在因果关系;第二,中介变量与因变量存在因果关系;第三,当中介变量被放入模型后原来自变量与因变量间显著相关的关系会变弱甚至消失。也即加入中介变量后新方程与原方程的调整后R2的值的差为正的情况下,原方程系数小于加入中介变量后新方程系数。

在模型6先将控制变量纳入方程的基础上,笔者将动态能力作为自变量,以战略过程作为因变量,见下表模型7,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β=1.062,p<0.01),证明动态能力与战略过程有因果关系;在模型1先将控制变量纳入方程的基础上,笔者将动态能力作为自变量,以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因变量,见下表模型3,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β=1.111,p<0.01),证明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有因果关系;因此,战略过程作为中介变量的第一个条件成立。在模型1先将控制变量纳入方程的基础上,笔者将战略过程作为自变量,以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因变量,见下表模型4,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β=0.997,p<0.01),证明战略过程与商业模式创新有因果关系;因此,战略过程作为中介变量的第二个条件成立。在模型3的基础上,将战略过程作为自变量加入到回归方程中,得到模型5,对比模型3和5,新方程调整后R2的值(0.985)大于原方程调整后R2的值(0.929),且新方程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回归系数(0.402)明显小于原方程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回归系数(1.111),这说明原有的相关关系已经因中介变量而降低;因此,战略过程作为中介变量的最后一个条件成立。所以,战略过程在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H6得到验证。并且在本文所运用的回归模型中,所有膨胀因子系数都小于5,表明不存在共线性的问题(膨胀因子系数大于10则表明共线性问题影响数据结果)。

四、 讨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基于以上的实证分析结果,笔者提出的6个假设全部验证成立。

(二) 管理启示

1.动态能力培育的重要性。在动态变化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如何生存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研究文献已经表明,企业的商业模式在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和更好的财务业绩的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随着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以前旧的商业模式往往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极大可能导致企业停滞不前,甚至破产。因此,在动态变化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去不停地去创新其已有的商业模式。

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提出的假设1到假设5都成立,这表明企业动态能力五个维度都正向影响着商业模式创新:资源释放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最为突出(β=0.287),其次是内部整合能力(β=0.271)、外部协调能力(β=0.183)、信息加工能力(β=0.182)、资源获取能力(β=0.170)。

2.结合战略过程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从前文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在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二者的相互关系中,作为企业整体性规划的战略过程,具有中介作用,即将动态能力结合战略过程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可行性。因而,不难得出结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如若将无形的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落实于现实动态的战略管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与战略实施等阶段的具体化层面),一方面将对企业商业模式的改变产生相应的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该种从微观切入商业模式的变革的方式,不失为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企业树立未来发展方向的更有效、易操作的方法。

(三)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展望

本文前半部分通过理论分析法,选择企业动态能力的信息加工、资源获取、内部整合、资源释放及外部协调能力这五个维度進行探讨,后半部分通过实证分析法,探讨基于战略过程的企业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于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具备了一定的突破点与创新点。诚然,该研究作为初期探索性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亟需在将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第一,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发放的对象主要为在企业实习过或已经毕业工作的大学生。由于群体局限性,研究难免会产生与统计“样本偏差” 或 “选择性偏差“相关的问题。另外,问卷调查无法排除问卷发放对象对问项的主观认识,从而天然地不可避免答卷人的自我认知错误、无代价和轻视困难导致的理想化答案 ,从而会使研究得出的结果的可靠性相对降低。

第二,在控制变量选取方面,本研究仅选取了行业类别和企业年龄两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而其他的一些变量诸如企业文化、企业规模、问卷填写者的职位、工作时间、对企业的了解程度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论证结果的准确性。下一步的研究将尽可能地排除实验因素以外的所有无关因子,或进一步扩大变量进行统计控制,从而得到真实的结果。

第三,本研究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不够细化。而其构成的维度与动态能力、战略过程的关系,有待今后进一步细化研究,以完善该研究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文博. 大数据驱动情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发生机理——对100个大数据案例的话语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07):30-35.

[2]Teece,David,Pisano,Gary.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an Introduction[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4,3(3):537-556.

[3]魏巧,朱武樣. 发现商业模式[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4]Christoph Zott,Raphael Amit. The Fit B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Implications for Firm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1):1-26.

[5]曹红军,赵剑波. 动态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08,11(06):54-65.

[6]Schendel,D,Hofer,C W. Strategic Management,Little,Boston,1979:Brown.

[7]James H. Barnes. Cognitive Biases and Their Impact on Strategic Planning[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2):129-137.

[8]Irel R D,Hitt M A,Bettis R A,et al. Strategy Formulation Processes: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Strength and Weakness Indicators an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by Managerial Level[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7,8(5):469-485.

[9]Das T K,Teng B S. Cognitive Biases and Strategic Decision Processes: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0,36(6):757-778.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
菜鸟网络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企业动态能力倒U型作用的实证研究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价值和企业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