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的青春岁月

2020-12-23孙志宏

伊犁河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人煤矿

孙志宏

1968年初,我们北京政法学院66届50多名毕业生从北京出发,到新疆乌鲁木齐。大家唱起“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嘹亮的歌声,欢乐载满车厢。但是越往西走,满眼是沙漠,不见人烟。同学们的心情一下子沉静下来。我望着戈壁大漠,古道西风,突然想起王之焕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经过四天四夜,火车终于到了乌鲁木齐。按照分配方案,我们四名同学分到了塔城。又坐了三天汽车,到了塔城公安处。三名同学分到了沙湾、乌苏县公安局,我留到了地区公安处。第二天,公安处的领导向我介绍了有关情况。塔城是一个边境小镇,离苏联最近处仅为8公里,是地区所在地。由于文革的原因,没有开展正常工作,每天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背“老三篇”,学习文件,开批斗会。有一天,领导跟我讲,中央文件规定,凡是大学生,一律要求下去接受工人阶级或贫下中农再教育,我被分配到铁厂沟煤矿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第二天,我带着行李,坐大卡车来到了铁厂沟煤矿。这个煤矿是离塔城几百公里的小煤矿。一片沙漠,没有树也没有草,鸟儿也不飞。据老工人讲,春秋是多风的季节,风把黄沙刮起来,使人睁不开眼睛。冬天,大风裹着大雪,漫天飞舞。煤矿四周有百来户人家,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工人大多数是内地到新疆找工作的农民、工人(当地统称盲流)。我们接受再教育的十几名学生,有男有女,有北京的、河北的、辽宁的、乌鲁木齐的、西安的,我们组织了一个知青小组。我和岳俊发、苏志朴、杜海祥等人成了好朋友。

同学们来了以后,煤矿开了个欢迎会,会上贴出了一条大标语,很刺眼:“知识分子臭老九,老老实实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不许乱说乱动”。但是标语归标语,工人们却很热情,介绍矿上的情况。第二天,我们下矿井挖煤。这个井是竖井,井深二百多米,工人上下班全靠爬上爬下。我们学生的任务是:女同学装车,男同学拉车(两个轮子的架子车),一次来回二百多米路程,一辆车装有一百多公斤的煤。一天拉三四十趟。尽管当年年轻力壮,又经过了“四清”下乡的考验,但是劳动强度实在太大,很不适应,一天下来,浑身酸疼,连爬上井的力气都没有,我们自嘲说,确实要好好接受再教育。

时间长了,我们跟工人们慢慢熟悉了,说话多了,工人们也热心地教我们如何干活,我们跟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快打成一片。有一次煤层塌方,幸好我们几个学生在工人的掩护下,转移到安全的巷道里,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这使我们想到,当个煤矿工人真不易啊,拿生命创造了价值,煤矿工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坚持每天出工,从不请假,得到工人们的好评。

一到冬天,下着鹅毛大雪,刮着大风,看不到一米远的地方。工人们帮我们拴好绳子,拉着绳子一个紧跟着一个前进,不然就有迷失方向的危险。有时一早打开门时,大雪堆得跟门一样高,就挖洞出去干活。矿上没有澡堂,下班后满脸黑呼呼的,回宿舍脱光衣服端脸盆洗洗就得了。矿上也没有厕所,冬天冷,夏天蚊子咬。在大沙漠里,生活艰苦可想而知。在煤矿几年的生活,既锻炼了身体,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在煤矿,每年过年过节,工人们对待我们像亲人一样,拉着我们到家里作客。还有一件事,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1970年1月,我准备结婚,当时要到塔城地区革委会登记,没有车,矿上两位老工人带着我,央告司机,好说歹说坐上外单位拉煤的车到塔城,顺利地开了结婚证明信。我带着老工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福,踏上了回家的征途。

回到矿上不久,我们公安处军管会主任到煤矿拉煤,无意中碰到了我,说咱们正缺人呢,你还呆在这儿干啥,让我赶快回去上班。于是我与公安处联系后,回到公安处上班了。

我回到了塔城,环视四周,远处的雪山银装素裹,近处的草地一望无边。绕着整个小城,有一条不宽不深的小河,清澈见底,是雪山流下的雪水,很干净,家家户户用它做饭、洗衣服,活脱脱是一个地处西北边陲的江南小镇。

我到公安处上班后,先在办公室搞文秘,后来调刑侦科工作。塔城是一个敌情和社情特别复杂的地区,斗争形势严峻,我多次参加了审讯特务工作。另外,案件也随时有发生,深更半夜,突然响起铃声,我们就爬起来骑着马执行任务。这样的公安工作,对人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有时,我跟处、科领导,或坐车,或骑马,或走路,从阿拉山口沿着边境线巡逻行程好几百公里。边界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架起了铁丝网,两边用拖拉机开了一片大约50米宽的松土带,有没有越境者一目了然。平时,老同志上课,讲解刑事侦察案例,并带着我们出现场,分析案情,指导我们收集指纹、脚印等。许多内容是我们在学校里书本上学不到的。看来光有书本知识那是不行的,还得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学到真本领。实践出真知,这是我参加工作中的一个深刻体会。

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既有紧张严肃的一面,也有轻松愉快的一面。我们十几个年轻的干警和大学毕业生,经常到草原训练骑马。我一开始不会骑马,经过刻苦学习,总算有了收获。那天我们十几个小伙子在广袤的草原上骑马比赛,我骑在前面,后面有人说,不好了,有人摔下来了。原来前面有个大沟,一个干警不小心摔下来,脑袋碰着大石头,幸好,没有大事。回单位的路上,我们唱着歌,欢歌笑语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没有任务时,晚上我们几个年轻人一块到塔城地区唯一的电影院看电影,放映的都是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百看不厌,还经常学唱几句,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

当时,我是单身汉,又是外地来的,单位领导和干警都热情地照顾我的生活。每到星期天,食堂不开伙,干警们主动地挨个叫我吃饭,尝遍了塔城各民族饭菜。我后来跟老婆说,塔城的饭菜味道好极了,至今想起来,我还念念不忘。那纯真的年代里,友谊也是真诚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2年夏天,我老婆带着一岁多的儿子来塔城探亲,干警们十分关心,送这送那,问寒问暖,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在回去的时候,机关唯一一辆吉普车一直送我们到乌鲁木齐火车站。

每年夏天,我都买一百多公斤大西瓜,几分钱一公斤,放在床底下,可以一直吃到冬天。塔城的夏天确实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冬天五块钱买一只羊,卖了羊皮、羊肠,肉白吃。干警帮我宰好了挂在机关院子里,生活实在是“亚克西”。我们下去调查敌情和社情时,少数民族群众对我们热情招待,宰一只羊,在毡房里,大家围在一起,吃着手抓肉,喝着马奶子,民族团结气氛浓浓的。有年冬天,我们到克拉玛依办案,塔城到克拉玛依有几百公里,我们坐在大卡车上面,气温零下40度,穿着羊皮大衣、毡筒,几个人躺在一块儿,还是冷得直哆嗦,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吸取养分,在公安战线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激情燃烧的日子里,深深刻上了塔城的印記。

二十五年后,我又去了塔城,旧貌换新颜。呈现在我面前的一排排高楼大厦,一条条宽广的柏油马路,一座座富于民族特色的建筑,富丽堂皇。环绕城市的那条小河,河水依然在流淌着,拍打着欢快的乐章,似乎在说:远方的客人你回来了。在通往公安处的路上,一排排白杨树高大挺拔,田野里向日葵一望无际,形成金黄色的海洋,微风吹来,似向我点头致意。公安处的同志们、铁厂沟的老工人、接受再教育的同学们更是热情相拥,深情地诉说着当年美好的青春岁月。

猜你喜欢

工人煤矿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全国煤矿书法展览作品选(三)
on Humanity
山西七处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名单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三个砌墙工人
浅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