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精彩,源于问题设计
2020-12-23钱毓静
钱毓静
摘 要:在课程统整环境下,小学数学课程开展发生变化,要求教师对设问方式进行思考。从提高设问的整体性、实用性和差异性入手,对问题设计进行思考。
关键词:课程统整;小学数学;问题设计
课程统整是借助有机组合的方式将若干学习内容和经验重新组合成有意义的课程整体的过程。在现行课程统整的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发展出新的授课模式,对教师的设问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一、系统整合,联动教学
课程统整要求对学科的教学内容、备课流程,甚至授课模式均进行有机整合,区别于“拼接”和“聚合”,需要教师深刻把握学科特点,完善课堂建构。小学数学注重逻辑思维,对体系和衔接十分关注。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问题串联知识点,以问题带动思考。因此,问题设计务必注重整合小学数学的逻辑性和知识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小学数学关于角的教学为例。角是从一顶点引出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根据角度的大小,可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在向小学生教授这些概念时,教师可以整合角的概念,区分不同角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以此提问。设计问题如下:(1)角是什么?(2)大于0°而小于90°的角是什么角?(3)两个45°的角相加得到一个什么角?以此类推,这些问题将“角”作为核心,时刻围绕角的概念发问,既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又在一定知识点范围内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其自行比对各种角,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以度数相加减为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加减运算法则得出新的角,并进行归类,有利于帮助学生联动思考,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的设问还可以设计得具有迷惑性,以可能出错的题目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如,45°的角与46°的角相加所得的是一个什么角,或判断“两个锐角相加必然得到钝角”是否正确。
二、重视个体与社会联动,提高设问价值
课程统整对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意义提出了要求,即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提高教学的应用性,最好同实际生活相关联。为此,教师可以在设问环节导入生活情景,或针对某一生活问题进行发问,引导学生有深度地思考,帮助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重视将个体同社会实践联合,便能够有效提高设问的价值,从而打造有质量的课堂,以呼应课程统整对“人”的关注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视。
以小学数学所教授“四舍五入”计算法为例。“四舍五入”作为一种用于便捷运算的近似数计算方式,不止在数学教学中有所应用,且在生活中广为适用。在教授这一计算法则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实践作业,即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四舍五入”的运用,并带回课堂共同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備一些有生活情景的问题,如:小明随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小贩称过妈妈所选蔬菜后,发现价钱为7.53元。这时,妈妈又选了2.5元的胡萝卜。请问,依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妈妈应付多少钱呢?该题目本身难度并不大,且结合了生活情景,学生如有体验过便会更好地理解“四舍五入”的算法。当设问降低了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则可认为该设问是有价值的。
学生能够借助这些源自生活的设问走进生活,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而数学课程的学习正是在帮助自己更好地生活,从而提高个体对社会的归属感,提高其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分类设问,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层次不尽相同,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当为不同层次的孩子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设置不同的教学途径,最终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目标。这也符合课程统整的理念,即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转化。
以小学数学中解方程的课程为例。方程是小学数学课程中所包含的较为复杂的内容,需要学生有充足的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初学阶段,出现学生跟不上进度的现象是正常的。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设计合适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顺序。如,同学们一起来思考,这道题目中出现了哪些物体呢?它们分别对应的数量是多少?怎么有一个物体的数量未知了呀?有哪位同学可以帮助老师找出这个物体和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而对于不愿或难以跟随教师思维的学生,设问方式应调整为:假如小红同学是题目中的失主,那么小红同学知道自己丢失了几支笔,又应该找回几块橡皮呢?自然地将学生代入题目中的角色,邀请学生参与课堂,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从而跟上课堂进度。
课程统整环境下,授课方式发生改变,教学目标也更新进步。为了符合全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师应调整改善课堂提问的方式,摒弃功利性强、缺乏深度的设问,借助趣味性强而具有应用性的设问,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新一代优秀学子。
参考文献:
[1]崔钰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9,5(4):224-225.
[2]许旺生,张雅茜.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才智,2019(22):150.
[3]李旭.课程统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9(34):35-3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