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发问 激活数学智慧

2020-12-23谢煌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0期
关键词:三角形错误儿童

谢煌

作为学习的主体,儿童学习数学除了需要自己的主动探究外,还离不开教师的巧妙点拨。教师对儿童学习过程进行点拨,适时发问,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方法。在儿童学习时,教师有效地发问,可以更好地让儿童进行积极思考,促进知识理解,这也是教学中常说的把握时机、适时引导。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谈一些巧妙发问的策略。

一、把握发问的时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满堂问”,应找准课堂发问的时机,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探究新知,促进新知的自我建构。

1.在趣味处发问,让数学学习生趣

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更具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教师富有趣味的提问,能够较好地调动儿童的感官,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教师从谈话引入。师:在我国的神话中常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大家知道什么是“年、日”,它是怎么计量的吗?

这样的发问,一下子就把枯燥的“年月日”知识变得有趣且充满奥秘,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直接點燃儿童的数学思维。

2.在难点处发问,让数学思路清晰

在教学时,教师要对所教知识了然于心,哪些是知识学习的重点,哪里是学习的难点,怎样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对于知识难点,教师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来进行发问,这样使儿童学习时豁然开朗,易于打开数学学习思路。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为了突破“三角形的高”这一难点,教师先有意识地设计问题,引导儿童从“生活中的高”开始,再到“教材中三角形的高”,最后形成“头脑中思维的高”。教师先板书“高”字,让儿童说一说你知道的高是什么样的。让儿童从身边的高说起,生活中的高就是指物体的高度,实际就是指物体的长度。出示三角形,问儿童:“图上三角形的高是什么?”以从生活中的高切换到三角形的高,使儿童明确三角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的长度。

3.在错误处发问,让数学理解深刻

错误是儿童对数学知识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宽容儿童的错误、善待错误,及时引导儿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把错误作为学习的资源,巧妙发问,让儿童的数学理解更深刻。

例如,教学“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出示:30×15÷30×15这样一道计算题,让孩子计算。在孩子计算后集体交流时,教师并没有及时出示答案,而是出示这样的过程:

30×15÷30×15

=450÷450

=1

让孩子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结合孩子的判断,强调判断错误的理由。经过这样的练习,儿童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掌握发问的方法

教学,不应只关注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让儿童会学,提高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法指导落实到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中去。因此,教师要依据儿童学习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适时发问,促使儿童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学会学习。

1.发问准确,直达核心

课堂教学时,教师的发问应能启迪思维,有效打开儿童的学习思路。问题能直达知识要害,起到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作用,使儿童的认识由模糊逐步清晰,学习不断深入。

例如,教学“分数的乘法”时,教师直接出示一道题,让儿童对照提出问题:这里的二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出示:“两根一样长的彩带,第一根用去二分之一米,第二根用去二分之一。哪一根用去多一些?”看似简单的二分之一比较大小,实际隐藏着具体1米的二分之一和单位“1”长度的二分之一,让儿童从不同长度进行思考,从彩带长“小于1米”“等于1米”和“大于1米”三种情况进行分析,使儿童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2.发问简练,言简意赅

数学是概括性和抽象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发问语言应“惜字如金”,尽可能简练,突出学习内容,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直接发问:“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的基本性质之间有什么异同?”启发儿童思考,自己探究异同,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3.发问精彩,富有情趣

教师有效的发问,不仅能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更能化平淡为精彩,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富有情趣,更利于儿童理解知识、建构知识。

例如,教学“平均数”时,以一道趣味题发问:“小河平均水深1.1米,小强身高1.5米,下河游泳有没有危险?”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题,不断引导儿童从平均数的本质开始进行归纳交流,提升数学的交流能力。

三、遵循发问的原则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一直在不停地发问,使儿童疲于应对教师的问题,缺乏思考和自我反思的机会。课堂学习看似热热闹闹,师生之间你来我往互动不少,但只是停留在学习的表层。也有些教师从头讲到尾,如同开启主播模式,对儿童的学习情况不甚了解。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课堂发问应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1.儿童都会的内容不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会问一些儿童已会的问题,看似活跃了学习气氛,其实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的提问,应激发儿童的学习意识,引起儿童的思考,培养儿童研究问题的能力。

2.无关学习的内容不问

数学发问,应该调动儿童多角度的思考,培养儿童的质疑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避免问一些无关学习内容的问题,引导儿童把研究的火力点集中到知识重难点上,这样有利于儿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儿童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发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儿童的学习实际,把握发问的时机、掌握发问的方法、遵循发问的原则,巧妙发问,激活儿童的数学智慧。

参考文献:

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09.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三角形错误儿童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留守儿童
画一画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