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史哲三位一体

2020-12-23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45期
关键词:楚王孟子百姓

由于散文在各类文体中产生年代最早,应用最广泛,实用价值最高,再加上儒家经典多用散文写成,因此散文在古代文学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古代的散文,总体上可分为古文和骈文两大类。古文指的是不讲究对仗声律、句子长短随意的散文,骈文是一种句式整齐、讲究对仗声律、讲究用典和藻饰的散文。

古代散文的發展可分为五个阶段: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2.两汉散文:主要是政论文、史传文和赋体文。3.魏晋南北朝散文:盛行骈体文与辞赋。4.唐宋散文:文学散文出现,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5.元明清散文:基本上传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清代影响最大的桐城派。

古代散文具有文史哲三位一体、言之有物、文约而意丰的特点。其语言是经过锤炼文饰的。结构上讲求“言有序”,往往构思严密、精巧、新颖。其思想内容,与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着紧密联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十分必要。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谈论)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hé)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ú sù,恐惧发抖),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知道)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吝啬)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莫怪)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怎么)知之?王若隐(哀怜)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同“悦”)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指孟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报告)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视力)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同‘肢,肢体),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读有所悟

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写作上曲折委婉,层层深入,跌宕起伏。孟子意在宣扬王道,先以“以羊易牛”的事例肯定齐王有不忍之心,打开话题;接着宕开一笔,言“百姓皆以王为爱”,再为齐王辩解,进入谈话情境;再以“牛羊何择焉”,话锋一转,为百姓辩解,齐王只好无可奈何地自我解嘲;然后孟子好言安慰,于是齐王赞孟子善察人心,并向孟子请教,自然导入正题。百姓的揣度、齐王的辩解、孟子的分说交错间杂,曲折起伏,忽起忽落,真是千回百转,摇曳生姿,颇有意趣。孟子散文长于譬喻,本篇也是如此。

优孟传

优孟,故楚之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服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同‘剂,调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交付)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你)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之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馀,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贿赂)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同“智”)可以言时矣。

(作者司马迁,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读有所悟

本文以优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为中心,具体叙述了两个极为典型的事例:“优孟马谏”与“优孟衣冠”,充分体现了优孟的机智与作为乐人的表演才能。为了劝止楚王以大夫之礼葬马,他巧妙运用欲擒故纵法,边哭边诉,提出大夫之礼还不够,应以人君之礼葬马,来放大楚王的过错,使楚王自然明白自己犯了贱人而贵马的错误,并采纳了优孟将马葬人腹肠的建议。为了救助孙叔敖之子,优孟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他通过模仿孙叔敖,来唤醒楚王的君臣之情。在此基础上,优孟巧言说理,委婉指出了楚王寡情忘恩,导致廉吏不可为,使楚王道歉,为孙家争得封赐。优孟在这里也充分发挥其表演才能,如扮演孙叔敖、假托妻言、加以“歌曰”等。优孟的劝谏有与其身份职业密切相关的特点,可谓是优孟式劝谏,用口、用身体、用忠心去劝谏。

本文还运用蓄势的手法,来突出优孟善辩的才能。楚王下令“以马谏者”死,孙叔敖临终嘱子,不仅造成悬念,也有效烘托了优孟的辩才之高。

猜你喜欢

楚王孟子百姓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磨刀不误砍柴工
楚王失弓新编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
楚王爱细腰
楚王招贤
楚王围宋(下)
漫画《孟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