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冻
2020-12-23王晓宇
王晓宇
冬天来了,相信每个人都对食物增添了更多期待。比如蒸年糕,一层糯米粉,一层红小豆,层层叠叠,白的面粉,红的小豆,好看又好吃。还有豆沙包,圆滚滚的,掰开是甜甜的红豆沙……当然,最重要的,相信大多数人都爱吃的一种美食是皮冻,看上去晶莹剔透,很诱惑人,吃下去涼爽润滑,鲜香不腻。
我给皮冻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水晶冻。它包括许多种类,比如鱼冻、鸡冻、皮冻等等,凡是含有胶原蛋白的食物,大约都可以拿来做冻。
做“冻”很麻烦,工艺也很复杂,大多是民间口口相传的做法。小时候看母亲做皮冻,会选上好的猪皮,把上面的毛一根根拔净,这是一个很费工夫又磨人的活儿。猪毛拔除干净后,要放在锅里氽水去土腥味,再把猪皮上面的油一点一点刮干净,切成小块放在锅里熬。
一个“熬”字,里面含有诸多艰辛和等待的意思。不熬干这些水,实难凝结成“冻”。熬,其实也是做皮冻整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熬的时间过长,水收干了,皮冻的口感硬,不润不滑不爽;熬的时间短了,皮冻太嫩不成形。这个尺度很难把握,也因此,熬冻成为了一个技术活儿,重点都在火候上。
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国的美食大抵也是如此。同样的东西,同样的食材,同样的工序,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味道不同,比如做皮冻时,加多少水,放多少皮,熬到什么程度才能熬水成珠、炼皮成冻,这些完全要看个人的感觉,靠个人的掌控。
汤熬好后,要把小块的猪皮捞出,只留下浓浓的汤汁。那些汤汁黏稠润滑,呈乳白色,置于阴凉处,隔天再看,液体就变成了固体,晶莹剔透。吃的时候,去掉皮冻上面浮着的一层油,切成小块,淋上调好的酱油,撒上蒜末、葱花、香菜,最后再来点芝麻油,美味至此便可以享受。
皮冻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清皮冻,一种是混皮冻。所谓清皮冻,就是汤熬好后,去掉里面的猪皮和杂物,只留清汤。所谓混皮冻,就是连汤带皮一起保留。如今,很多超市里就有皮冻卖,但大多是后者。不能说哪种皮冻更好,但是亲自尝试做一回,味道肯定是绝佳的。
我常借鉴我母亲做猪皮冻的方式做鱼冻、鸡冻。做鱼冻时,我一定会选当地特产——鳐鱼,它肉质非常鲜嫩。洗净去尾,去内脏,切成小块,然后将鱼放在水中熬煮,做出来的鱼冻鲜香美味,爽滑可口。鸡冻则是选用上好的大公鸡,拔掉鸡毛,去掉内脏,剁成小块,添清水在锅里煮,收干汤水,肉烂汤凝。
为了让皮冻看起来更加有食欲,皮冻的颜色也因为我的创新有了一些改变,我添加了天然有色食材:红色的是萝卜汁或者火龙果汁,绿色的是黄瓜皮汁或者菠菜汁。但是无论怎么改进,皮冻的滋味始终没变:酸爽可口,滑而不腻,挑起一片,在筷头颤颤悠悠,放进嘴里,呲溜一下,就滑进嗓子眼儿。
一碟皮冻,一盅酒,清粥一碗,算不上丰盛,却能在冬日里让我自得其乐。
(编辑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