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记事

2020-12-23姜晓明

南方人物周刊 2020年37期
关键词:口罩武汉疫情

姜晓明

1月,晾衣架上的三只口罩

2月,小区一角

2月,雪后的人行道

8月,运潮减河闸桥上戴口罩的哪吒

10月,社區街道展窗内的抗疫泥塑

2月14日,北京大雪漫天,绵密无声。

窗外的十二生肖广场上,一对恋人在残损的鼠雕旁堆起一个雪人——眼睛是两片枯叶,鼻子是半截胡萝卜,两根松枝当手臂。

三天后,雪人的头没了,只剩下一个雪堆,上面装点着鞋印、烟蒂和黄色的狗尿。

覆着雪的车辆整齐地停在车位上,融雪沿着风挡缓缓滑落。不知谁在一辆车上写下的“2020,武汉加油!”也随之消失不见了。

空中归于静谧,航线上听不到昔日飞机的轰鸣。

新年的红灯笼仍在行道树上悠荡,刚刚过去的庚子新年气氛肃然。街上行人寥寥,彼此不识真面目。人们的眼神充满警觉,听觉也变得敏感,一声轻咳,一个喷嚏,无意间的清下嗓子,都会招致嫌恶与猜疑的目光。疫情让人与人之间有了可见的边界。

居委会打电话询问近期有无去过武汉。原本,我确实打算去武汉看岳母。

武汉封城二十天后,我给岳母打了个电话。足不出户并未对她构成任何心理障碍,她反倒以过来人的语气,叮嘱我们多注意安全。

药店的口罩脱销了,网上需要预定。我从抽屉里翻出半包过期数年的一次性口罩,那是当年装修房子打扫卫生时买的。虽然有股让人头晕的怪味,戴上它多少有些心理安慰。

楼道内飘散着84消毒液的味道,一楼电梯口的按键旁粘着一包抽纸巾,我从未用过。很少坐电梯的我,那段时间更是天天爬楼梯。

每天手机里充斥着海量信息:感染者的各种症状;防不胜防的传播途径;不断更新的确诊数据 ……我逐渐变得烦躁——恐惧比病毒更具传染性。我索性放弃关注任何与疫情相关的信息——情绪不再随之波动,心态也就平和了。

6月,公园里睡在吊床上的孩子

3月,运河畔摘柳枝的孩子

小区大门旁寒冷的人行道上,堆满快递包裹,快递员中,瘦高的董辛鹿排在第一个,然后是河南姑娘刘雪花,小个子张大春总是中午才来……

不同年龄的志愿者集结在小区门口,一度连驶入车辆的后备箱都要检查。

门口的保安渐渐变成了机器人,夜以继日无数次抬着沉重的眼皮和胳膊测量体温;电量不足的喇叭有气无力地循环播放着“请您出示出入证”。

一些服务暂时停摆,小区角落里的旧衣回收箱外堆着溢出的旧服装,等待处理。

3月,春天如期而至,树上和草坪泛起新绿,隔着口罩都能闻到春天的泥土味。形色各异的风筝开始漫天飞舞,街上的行人逐渐多了起来。人们很少像今年这样期盼春天的到来,公园的广场上,河畔的柳树下,随处可以听到孩子的嬉闹。

4月武汉解封后,我再次打电话给岳母。接电话的是小姨子,性格温吞的她语气里有种少见的焦躁。她说自己最近像吃了枪药,在家跟母亲和老公吵;在外面跟领导和客户吵,身边的同事也变得易怒,似乎每个人都在泄压。趁她没怼我之前,我就撂了电话。

入夏时分,小区门口的检查阵仗小了,倦怠的保安出神地望着大门旁边的那株桑树。熟透的桑葚不时落在登记处的遮阳伞上,紫黑色的果浆崩溅了一地,一双双脚从上面匆匆而过。

附近的建筑工地又有了动静,塔吊旋转,噪音频仍,像是要把失去的工时抢回来。对门的邻居也开始重新装修了,小两口拿着一张物业准工单,挨家敲门请邻居签字——物业要求整个单元的住户同意才可以装修。晨练时,碰到楼下独居多年的老先生,他向我抱怨,虽然碍于情面签了字,但每天进出电梯的装修工人还是让他感到担忧。末了,我们又扯了一通日趋紧张的中美关系。

进出小区不再出示出入证,快递也可以进入小区了。街对面的餐饮店内有了堂食的顾客。一切都像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6月,北京新发地突然暴发疫情,人们刚刚松下来的神经又紧张起来。五公里外的一个小区发现感染者,周围社区的志愿者再次被紧急动员起来。一面墙上拉出横幅标语:“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态、松劲心态。”

新发地疫情结束后,电影院重新开放。附近一家影院,楼顶一直高悬着准备大年初一上映的《囧妈》和《中国女排》广告牌。《囧妈》早早卖给网站,提前变现;更名《夺冠》的《中国女排》9月才上映。这两部影片中的两位男主角,在疫情期间也都发了福。

秋天,我自驾去内蒙古拍片。低垂的云朵间流泻着扇形阳光,云影抚过空寂的旷野,风在耳畔低吟,望着车窗外的景色,我有种久违的舒畅感。疫情对旅游城市的影响显而易见,阿尔山一些宾馆酒店都歇业了,往年不菲的住宿房价,今年不到200即可入住。满洲里的夜晚灯火斑斓,街上却游客稀疏。

我回到北京,家门口的小学已经开了学,马路开始堵车了。

国庆节期间,小区之前封闭的两个门重新打开,并加装了带有人脸识别和测温功能的门禁。

大运河畔, 一大片写字楼魔术般拔地而起,大部分已拆除了塔吊和脚手架,错落的玻璃幕墙折射着朝阳与霞光。夜晚,跨河桥上彩灯辉映,沿岸的树上和灌木丛里射灯频闪——俨然一个光影陆离的梦幻世界。

小雪的前一天,北京迎来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同一天,满洲里发现感染者,随即开始封城管控。而两个多月前,我还在那里拍片。

2020年即将过去,我仍像20年前一样游走于街巷,用胶片定格住那些被时光吞没的日常事物。

在无始无终的时间洪流中,新冠疫情终将也只是短暂一瞬,只因我们身处其中,才会如此惶恐不安。

5月,一家餐厅,等餐的男人

5月,人行道边,吃西瓜的女孩

5月,街边一对吵架的年轻人

6月,麦当劳外,一对看手机的情侣

7月,夜晚,躺在石头上纳凉的女人

10月,躺在木凳上晒太阳的男人

6月,路边卖发光气球的年轻人

5月,背蝴蝶翅膀的孩子

4月,傍晚,复工的农民工下班坐大巴返回宿舍

5月,夕阳下两个油漆工在粉刷街道

8月,北京三里屯,武汉籍演员袁弘在自己的面包店前

6月,北京人艺建院68周年前一天,化妝间里的濮存昕

5月,小区门口手持测温仪守夜的保安

5月,中午,手提馒头的保安

5月,一家时尚发廊

5月,街头理发

5月,街边卖凤尾鱼和盆栽的老人

5月,桥下打牌的男人与围观者

5月,躲在橱窗角落里打电玩的男孩

7月,超市门口等母亲的女孩

4月,挂宣传条幅的保安

5月,扎堆娱乐的人

5月,手捻念珠的布衣老人坐在公园水榭中闲看人忙

5月,玩沙的孩子与守护的家长

11月,公交車上,下班回家的女人

6月,一家面馆,独自晚餐的男人

猜你喜欢

口罩武汉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