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汉字教学策略研究
2020-12-23雷倩
【摘要】本论文以中小学汉字教学为研究对象,利用归纳、举例等研究方法,试图探究中小学汉字教学有效策略。论文首先简要论述了中小学汉字教学的意义;其次分析了中小学汉字教学的现状,表明科学且有效的汉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界追求的目标;最后为提高汉字教学质量提出了建议,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小学;汉字教学;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4-0073-02
【本文著录格式】雷倩.中小学汉字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34):73-74.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他们才能够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写作等学习活动。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内容,并分成了四个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汉字教学相关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另外,汉字教学除了强调小学、初中教学以外,还延伸到高中的学习阶段,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梳理与探究,建立相关学习任务群。由此看来,中小学汉字教学是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占据了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学习汉字能够促进我们不断成长和发展,让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得到开拓和强化。
一、中小学汉字教学的意义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不断变化演进,从繁至简,一直延续到当今社会。汉字的一笔一画,都饱含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从造字的角度來说,汉字内涵丰富,涵盖了造字者的意图和文化思想。我们追古溯源能够发现古文字的构造十分凸显汉字表意的特征,但发展至今,其表意特征大大减弱了,我们很难从简化后的汉字形体中解读出深厚内涵。因此,学习汉字产生了知其表、难知其里的现象,要想挖掘汉字内涵有一定的难度。中小学生在识记和书写的时候,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较为普遍,对于汉字的本义和构形之间的联系以及繁简变化的过程则是不求甚解。这样的情况不利于中小学生汉字的学习与应用,造成了中小学生对于汉字的掌握较为不乐观的结果。
因此,基于以上的汉字学习困境,促进汉字教学的发展就十分关键了。语文界对于汉字教学十分重视,许多老师也不断地开展了汉字教学的实践,强调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例如识记高频的字根和字义。这样的方法,是教师们以系统性掌握的角度进行的汉字教学尝试,有利于学生同中求异,区别多音字、形近字、一字多义等现象。首先,通过将汉字进行分类整理,以字形和字义作为区分条件,梳理汉字的流变历程,追本溯源,提高学生汉字的辨析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其次,注重对字义的理解和归纳,有利于学生了解字义的起源,从而提高文化认知水平和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内涵。再次,立足于整个汉字系统进行汉字教学,有利于增强联系,以点带面,高效学习。
二、中小学汉字教学的现状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中小学阶段需要掌握3500个字,学生需要掌握的汉字数量比较多,然而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的课时比重却在减少,因此汉字教学任务较为艰巨。虽然教师们在不断努力尝试各种汉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想要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质量,但是收效甚微。并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汉字容易陷入枯燥倦怠的状态中,再加上中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教师又很难突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难关,因此,导致了学生对于老师教的汉字知识不感兴趣,识字、写字很乏味,产生抵触学习汉字的情绪。另外,教师对于汉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汉字教学的规范程度和质量评价。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态度轻慢,不落实到每一个字的构形和文化内涵,只浮于表面,学生基本会摹写后就直接略过,导致学生只停留在最基础的笔画记忆阶段,没有掌握字的读音、笔顺、本义、文化等知识。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学不懂、不会用,达不到识记和书写的目标,因此对学习汉字渐渐就会丧失信心。由此,学生和教师都陷入了汉字教学恶性循环。
除了上述教学情况以外,中小学汉字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没有系统性的教学策略,学生都是在学习零散的汉字知识,逻辑整理和归纳十分困难。且汉字的音、形、义中过于强调汉字的音和形,忽略了汉字的义。因此,学生进行的是机械记忆,并没有真正理解汉字的内涵与文化。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一味追求汉字教学的趣味性,曲解了汉字的音、形、义,没有认识到汉字教学的科学性,所以,学生学到的汉字知识出现了偏差。
综合目前的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来看,科学严谨又兼具有效性的汉字教学应该是中小学语文教育当下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汉字教学需要究其本质,挖掘适合汉字教学的规律,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们感悟文化传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中小学汉字教学的建议
(一)教育理念
汉字教学自身具有科学性,教师应当针对汉字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遵循其科学规范和教学规律。教师只有树立科学教育的意识,才能够使汉字教学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顺利进行,提高学生识记和书写的质量,培养学习汉字的能力,使汉字教学行之有效。
另外,汉字的音、形、义三者密不可分,汉字的教学也应当建立在三者共联的基础之上进行,相互辅助和呼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汉字的拆分组词能力极强,只有掌握基础汉字之后,难度由浅入深、层次由低到高地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才能够真正发散思维,辨析词组,掌握句子,进行阅读和写作,以学习汉字为感悟文化的媒介。这样的汉字教学才更能够突破传统汉字教学的局限,促进汉字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有效性的发展。并且,为了更好地结合音、形、义,从汉字的根源入手,讲解古文字和古文字所涵盖的汉字文化是值得教师参考的教学方法。古文字区别于简化后的汉字,其表意特征非常突出,由古文字的字形能够剖析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和古人造字的智慧。因此,教师可以从许慎的“六书说”和部分适用于中小学生汉字教学的古文字中提取相关内容,通过讲解古文字的构形原理和不同的造字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理清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内在关联,真正地掌握汉字。
(二)教学方法
汉字源远流长,拥有深厚的历史发展历程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其中古文字更是蕴藏着古人精妙的造字艺术和古代文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选择地运用部分古文字辅助教学。教师参考许慎“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重点参考前四种造字原理进行教学。
例如:1.象形、指事:学生表现出对学习汉字的兴趣不大,厌学情绪萌发。教师此时可以选择部分有趣的动物类象形文字、指向事物抽象特征的指事文字进行补充教学,让学生观察“象”“鹿”“龟”“牛”“羊”“马”等描摹动物形态的象形文字与简化字之间的差异,或者向学生讲解“上”“下”“本”“末”等字的指事特征,以象形文字对于刻画事物外形特征的有趣性和指事文字突出的指事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片进行展示,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阐释这类汉字的构形原理,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汉字。
2.会意、形声:简单的独体字教学可以采取上述象形字和指事字进行教学,较有难度的合体字则需要参考会意字和形声字。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常常混淆字形相近的较为复杂的会意字,汉字的辨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应当注重汉字的辨析,如:“既”和“即”,学生分不清二者的区别,单从字形和字音上加以区分,对于字义则没有把握。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字形进行字义的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另外,形声字在汉字总数中占据重要比重,因此,学生学习汉字时,掌握形声字需要的是收集、歸纳和整理。同一声符,包含许多不同的形符与之相配,如“江、河、湖、海、汤、波、涛、浪……”如何联合记忆这一类形声字,就成为了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教师由此就可以通过向学生阐释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聚类比类,通过掌握一个形声字来掌握几个甚至几十个同类字,建立形声字的系统,进行科学学习,提高汉字学习的有效性和速度。
由上述建议可知,这样的汉字教学,首先十分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汉字难,死记硬背现象普遍的问题。其次,由于汉字隶变后,表意特征受到影响大大降低。如今的简化字更是让学生无法理解构形的原理和文化内涵。教师将古文字与简化字结合起来,中间穿插汉字演变的各种字形的讲解,既可以让学生从历史演进的角度了解汉字的发展变化,通过掌握汉字的根源来掌握汉字,又可以让学生观察到统一汉字的不同字形。再次,从古文字的造字法进行探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汉字构造的好奇心,由表及里,提升到体味优秀传统文化的层面,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让中小学生爱上汉字和背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汉字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石,其重要性不必赘述。教师在进行汉字教学时,要在适应中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汉字的具体字形特征,紧密联系音、形、义三要素,有选择性地利用古文字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从汉字的根源上了解汉字的演变和简化,了解汉字中的智慧和文化,爱上学习汉字,从而使汉字教学更有效、更科学。
参考文献
[1]王诗宇.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2015.
[2]王丹霞,朱俊阳.“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课标设计详解[J].语文建设,2019(17).
作者简介:雷倩,女,1997年生,四川成都,研究生在读,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